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拋近千億美債,377家美油商破產,美國經濟循環或滿盤皆輸

中國拋近千億美債,377家美油商破產,美國經濟循環或滿盤皆輸

8月30日,美國WTI原油期貨收漲0.93美元,漲幅1.67%,報56.71美元/桶,布倫特10月原油期貨收漲0.59美元,漲幅0.98%,報61.08美元/桶,分析認為,兩大國際基準油價價差從今年6月份以來顯著收窄,或將長期化,與5月底的每桶近12美元相比,這一價差在8月12日一度降至每桶2.15美元至2018年7月份來的最低水平,這料將威脅到美國石油出口,因失去了價格競爭優勢,而出口下降就意味著美國國內庫存增加。

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可能會加劇圍繞供應過剩的擔憂,並使得美國多家頁岩油巨頭為此蒙受巨大損失,據路透測算的數據來看,如果美國油價跌至50美元以下,那麼頁岩油氣商就會出現問題。

對此,ZeroHedge直言不諱的說,美國頁岩油已經不可避免的開始走向沒落,變得非常脆弱,數據顯示,頁岩油公司的背後基本都是一些投資性質的公司,他們往往把公司業務做大後會通過出售來變現,儘管近一年多來,油價出現反彈以及抑制支出的承諾,但自2014年原油價格暴跌以來,Haynes和Boone共記錄了377起破產案。

不僅於此,作為石油美元的根基美債,目前正被包括中俄德法等多個國家背景的投資者拋售而失去部分市場份額,據美國財政部8月16日公布的最新報告(數據會有兩個有延遲),具有國家背景的大型投資者卻降低了參與度,正在遠離美債市場,截止6月,包括央行、外儲管理機構、國家主權財富基金在內的官方機構已連續第10個月減持美債,期間總出售額近2160億美元,持續時長和金額都是有記錄以來最高,其中,中國在去年6月至6月共減持了810億美元的美債。

而這對美國這個以借債發展經濟的國家來說,如果世界主要央行開始持續拋美債,這無疑會動搖其經濟復甦的根本邏輯,也將衝擊美元的儲備份額及貨幣地位,當然,這也會進一步加快美聯儲降息的步伐。

而這背後正是美國經濟已經實行了近70年的現代貨幣理論,這也意味著,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美國就沒有過真正的預算盈餘,事實上,美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邏輯就是債務規模增長的邊界,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美元可能已經把未來抵押給了美債。

但是,如今在多個產油國去美元化及人民幣原油期貨的橫空出世,甚至連歐盟也要拋棄石油美元結算的背景下,其儲備份額和國際使用量更是出現節節敗退,而這些可能會讓美國能源經濟正付出昂貴的代價。

近半個多世紀,美國經濟通過石油-美元-美債這三者的循環,在全球獲取了大量財富,比如,石油和美元強行捆綁在一起後,石油美元一直桎梏著全球石油交易,所以從這一點來說,一旦美債不再受全球央行青睞,那麼,美國經濟的三循環或將滿盤皆輸。

截止8月30日,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已高達22.5萬億美元,而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的最新預測,2019至2021財年間,美國聯邦債務總額將再增加4.78萬億美元,這幾乎是美國經濟史上罕見的一個紀錄,然而,現在的數據正在表明美債越來越不受歡迎,這意味著美國經濟三循環中,支撐石油美元的要素正變淡。

據BWC中文網跟蹤去美元化進程的報道統計,目前,包括中、俄、德、法、印度、越南、土耳其、伊朗、印尼等具有代表性的9國已紛紛向去美元化亮劍,在商品貿易或雙邊貨幣結算中減少或拋棄美元的使用而改用其他貨幣,而從目前的最新消息來看,這些舉措只會增加,果不其然,又有二個大國或將開始去美元化。

事情的最新進展是,英國央行行長日前在參加全球央行年會上敦促全球央行可以用一種數字儲備貨幣來取代美元,以結束美元主導,而就在二周前,日本也正在全球主導建立一個用於加密貨幣支付的國際交易網路,在石油等經貿領域繞開美元,從而在部分商品領域實現去美元化,緊接著,分析師指出,在Facebook 6月宣布計劃一年內推出數字貨幣Libra之後,中國也似乎也加快了推動發行數字貨幣的努力。

近日,中國央行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進行數字貨幣系統開發,並對現在全球流通的現金具有一定替代性的全新加密電子貨幣體系,分析認為,中國是數字貨幣發展最有潛力的國家,因中國擁有全世界最好的移動聯網環境和最大商業生態圈。

而這背後,按照Zerohedge援引摩根大通最新報告中的解釋就是,當前的美國可能正在成為長期去美元化的催化劑,正是因為美國當局和美聯儲的一系列經濟舉措和舉動,才使得美元的儲備貨幣地位和國際支付使用量下降,這可能才是世界多國去美元化的真正幕後推手。(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業見地網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取代沙特成中國最大原油供應國,購買美國和伊朗石油量下降
中國買家或持續撤資,資金東移,加拿大破產人數飆升,事情有進展

TAG:商業見地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