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要看有沒有,先看一步走「,「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贏人」

「要看有沒有,先看一步走「,「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贏人」

文|張紹義 編輯|禪音

樹老根先枯,人老腰腿先衰。

人上了年紀,但凡長壽的人,腿都有勁兒,步伐穩健,疾走如風……即然衰老從腿開始,那就從腰腿開始保健,加強太極拳的腰腿功夫……

「要看有沒有,先看一步走",「手是兩扇門,全憑腿贏人",這三句常用的武術,術語充分說明了腿部對健身與技擊的重要性。

由於腿功博弱,不少人練起拳來蹬腳踏不起,收腳收不住,下勢下不去,身體搖擺,站不穩。特別是步法,很多人走不出太極步(貓步),而形成上下不協調,出步僵硬直挺,不圓活。步法不規範,虛實不分等毛病,會降低太極拳健身效果。

練者要改變上述情況,首先提高對練練太極腰腿功夫的認識,充分認識腰腿功夫對健身與技擊的重要性,克服上下身體不協調的毛病,應加強腰腿部瓜基本功的鍛煉。

應每天在練拳之前做好準備活動:如雙腳與肩同寬站立,做放鬆活動,頭、身、手、腰全身抻拉、轉動之後壓壓腿,有高壓、正壓、側壓等不同形式(見圖示)之後練太極由起勢(升降樁)等......

內家拳講究:「形意拳、八卦腿、太極腰"之說。此說高度概括了內家三門各自總結的武術功夫的精華。可是習練太極拳的人們並非都會用腰,關健在於每個人練功得法與否?練太極拳如何用腰,對初學的人們來說頗有難度,需要明師言傳身教。待把動作練熟練,仔細地琢磨體悟。並學會觀察水平高的拳家如何用腰,記錄下來這是個自學拳用腰的方法。現在談筆者練拳用腰的方法和體會,共同研究和學習。

一、腰功 接24簡化太極拳幾式為倒。

如起勢的第一個動作:先松腰話胯。開始由並步到開步站立,其中有腰跨的「右側"和"左側"兩個用腰的動作。一啟動,首先做松腰動作,即小腹徽微內收命門虛虛後拉,著重在意不在形。腰一松,上下一體,是謂接氣。然後腰胯右側,重心移於右腿,左腿虛,左膝曲,左腳跟離地。當左腿向左開步腳掌著地後,腰胯向左側,行兩腳落,體重落於兩腿。

第二動,拉腰作身。兩臂平舉,進一步加深拉腰動作至周身有如下感覺才算拉腰足:一是整條脊甚覺有力,有氣貼脊背之感;二是力透腳底,感覺兩足蹬地勁足;三是頸項伸直,有神貫頂加強之感;四是兩手背到指尖產生了前棚之勁。脊背氣力壯,兩手棚勁足,兩足蹬勁足,頭上神領足,以周身形成一個充滿氣的球體,向八方膨脹,寓欲動之勢。趁勢,意念讓腰脊與指端構成反向競力,腰脊後撐,棚手前伸。手的前伸實際是以肩關節為軸的上升。

第三動:坐身按掌。再次加深拉腰強度使肩、肘出現了向下的沉壓力,掌心到指端產生了較強的下按力,尾閭自然前斂,小腹打甚覺充實,而兩膝卻出現了一種松活感。隨之屈膝坐身,腰脊拉兩掌下沉按。

又如左右分鬃,本式有三次轉腰、兩次送腰、一次沉腰襠的動作。1、(接上起勢的坐身撐掌)上體右轉,兩手隨轉:2、送腰進身,右腳實,左腳跟進,兩手"抱球狀";3、腰帶上肢和左腿左轉;4、左腳向左前上步後重心移成半馬步(過渡)帶左臂向前,右手沉住;5、腰左轉,帶右手向左列出;6、腰當勁下沉,左腳跟外碾,右手沉采,成左弓右蹬步,力貫五指。

右分宗:1、接上式是拉腰坐身,坐於右腿,左腳掌虛步:2、左轉,左腳掌隨轉左手內旋翻掌;3、重心前移左腳,右腳離地;4、隨身體左轉帶右腿上步,兩手成〉"抱球狀";以下動作5、6、7同左分宗4、5、6方向和左右相反。

從起勢和左右分宗的用腰的規律方法是:1、松腰活胯;2、拉腰坐身;3、送腰進;4、腰帶身和四肢;5、腰襠下沉。由此可見,腰的動作是綿綿不斷的,腰隙的用意是綿綿不斷,腰脊對肢體牽動也是綿綿不斷的。這就是"一動無有不動"的正確體驗。

正確用腰練拳是健身療病的好方法。練拳以腰為軸,能加大對腰的鍛煉,能改善脊柱

周囲的肌肉、椎骨、韌帶椎間盤等形態結構,提高脊柱生理功能。脊柱是人體的中軸支架,是下肢運動的樞紐,具有支持體重,傳遞壓力,緩衝震動和保護脊髓及內藏器官等功能,脊柱健康與否對人體健康和姿態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中醫認為腰為腎之腑,是人的生命之本。太極拳練腰從中醫之說:左腎上端平第十一胸椎體中部下端平第二腰椎體中部。右腎上下端均較在腎低半個椎體。中醫講的命門(即後丹田)在第二、三椎體突凹陷處。所以,認為兩腎之間為命門是不夠準確的,但由於命門和兩腎很鄰近,說主宰於腰或主宰於命門就有相同意義。

那麼練拳,怎麼能做到"主宰於腰"呢?

練太極拳對腰的要求是要"直"要「松"。作好直腰和松腰,才能使氣沉丹田,"尾閭中正神貫頂"也是隨之而來。太極拳先驅名家陳長興,不論是練拳還是站、行、坐、卧都保持腰直,當時人們稱他為「牌位先生「。

腰直,對初學太極拳的人來說是不易做到的。但必須向這方面努力。練習日久,逐漸就做到腰直。腰直則身體轉換時中軸不曲,全身不致搖擺;腰松則身體重心降低,根基穩健。這樣才能做到中正安舒,支撐八面,精神亦能提提得起。否則腰偏向何方,則何方立即出現俯仰歪斜形象,身體搖擺,足難站穩僵勁布滿全身。

人的上體重量通過腰部承擔。腰部豎直,才能強而有力,發勁也放的遠。從攻防方面來講,陳氏太極拳重視運勁用纏絲勁,運動如纏絲。在纏絲勁的基礎上,還運用彈抖勁、爆發勁、棚捋采擠按肘靠勁等諸多勁別,同時這些勁都是以腰為主宰發自全身完整的勁。這些勁是來源在練拳中會用腰的功夫。

二、太極步:太極拳的步形是指兩腳靜止時定型姿勢。

太極步,拳論講:太極拳"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又說「五行運行皆在步,一身要基定於足」;步法動,全身才能動;步不動,其他無從動。否則,定會被動失勢。

1、如太極拳起勢的平行步,即兩腳分開,腳尖朝前,屈膝沉身或自然直立,兩腳外緣同肩寬。

2、弓步,前腿全腳著地,屈膝前弓,膝部不得超過腳尖,另一腿自然伸直,腳尖內扣斜前方約45度,兩腳橫向距離約10至20厘米,後腿膝關節微屈。

3、虛步,一腿屈膝半蹲,全腳著地腳尖斜朝前,另一腿微屈,腳前掌或腳跟點地。

4、正馬步,是具有兩腿共同分擔,共同承擔的一個基本步法,又是雙實步,要求扣步,坐胯,落胯,並鎖胯,不能敞襠。身要正,腰要豎直,後腰成90度。肩平胯開,圓襠,身松,手柔。虛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松肩沉肘,呼吸自然通暢。具有下實上虛,沉下紮根,上身松靈的意識。

馬步分高馬、中馬、低馬步各有所用,各按所需,要求守中,用中持中,最起碼不失中。

5、丁步,一腿屈膝半蹲,重心在屈膝腿上;另一腳前掌點於支撐腳內側。

6、獨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腿高於水平;小腿自然下垂,腳尖斜朝前。見筆者獨立打虎式。

獨立步,是太極拳獨立式的一個主要動作,動作穩與不穩不僅僅表現了步法功底的紮實,而且表現勁與氣由腳而起的功夫。

7、偏馬步,重心偏左或右,其餘要求同馬步。如42式太極拳的32式是偏左馬步靠右手掌助力推左肩膀。見筆者馬步靠圖示。

8、仆步,一腿全蹲,膝與腳尖稍外撒;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鋪接近地面,腳尖內扣兩腳掌著地。

9、跌叉,二的腿伸直平鋪地面,腳尖上翹;後腿屈膝,膝關節內側著地。見孟湘蔭陳氏拳跌叉

10、側行步,如太極拳的雲手,則是側行步,轉腰雲掌。雲掌是腰帶手左右轉換,腰胯

重心左右轉換位置,是橫開步,兩手交換雲轉。這是太極拳的防式。由此勢我們看出,上肢不但有以肩為肩為軸的上升下落運動,同時還有臂的內外旋轉和肘的屈伸運動;而手的左右180度以內的位置交換卻全是腰胯的左右側移和左右轉動形成的側行步!太極拳功夫在腳下。

腳是根,腳下的方位、方向極為重要。前輩拳家總結的從起勢到收勢稱合太極。就此初學者不明腳下方位走圓的道理。如初學練24筒化太極拳回不到原位(合太極)。24太極拳是科學的,動作嚴僅,收勢必回到原位,稱合太極。沒有回原位,誤差存在幾方面:1、基本功欠缺,步法不合規。如仆步不能全蹲,邁步時穩不住重心,腿步不合,強度而忽高忽低等等。

2、認識理解有錯,如誤解「自然","自由"高達不到,低不下去。糾正方法在練拳前應作好準備活動,認真學練步形,步法外在平時練套路,每練完一勢,要即可檢查一下方位,查對是否起勢位置與收勢位相同?如不對找出癥結所在原因在從新開始練,在實踐中細心調整糾正。其次還可以分段檢查糾正,又可分段練和單勢練,在全套練關健是堅持練改拳病,會自然達到原位站(合太極)。

結語:練拳紮實的腰腿功夫,靈動的步態、步伐、松沉的功夫組成中國武術的特徵,太極拳的每招每勢,都能在傳統武術中得到驗證,找到它的影子。

太極拳外練腰腿、內練氣和血。所以中央點名提到:扶持推廣太極拳、健身氣功等民族民俗民間傳統項目。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

練太極拳的好處是激活自身修復系統,疏通經絡,放鬆神經系統,身心輕安,增強心藏功能,強健血管,增強筋骨,通暢血液循環,減少五臟疾病,精神輕安延年益壽。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內容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點個「在看」,太極成就最美的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極taichi 的精彩文章:

太極拳的接手訓練與應用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