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禿如其來」引爆千億市場,投資人:敢看不敢投
來源:投中網(ID:China-Venture)
作者:柴佳音
90後正成為植髮千億市場的絕對主力軍。
「一天下來,掉的頭髮比地上的貓毛還多。」28歲的吳莉自嘲稱。
近日,央視財經報道稱,中國每6人中便有1人脫髮。出乎意料的是,90後人群成為了此次「受難」的重災區。2019年初,「健康160」發布的醫學數據顯示,諮詢脫髮問題的90後用戶比例已超過50%。90後正走在成為植髮千億市場的絕對主力軍的路上。
「禿如其來」的90後並不掩飾自己的焦慮。「顏值太重要了。再過段時間,我會去植髮。」吳莉告訴投中網。
然而,在居高不下的行業熱度下,資本市場卻顯得異常冷靜。近一年半內(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植髮行業並無一例融資消息傳出。
數位關注醫美的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即便近年來植髮市場需求激增,但仍不會作為其重點關注的方向。除去行業亂象外,投資人的核心顧慮在於,植髮機構的商業模式不夠性感。
正因如此,有投資人將「進入植髮行業」比作VC/PE的一場豪賭。「陪跑的幾率很大。但是,獲勝者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
90後「出征」
「從身邊人的發量變化看,我覺得這不是個小生意。」初入職場一年的孫磊半開玩笑地說。
MarketResearch Future於2019年發布的《全球植髮市場報告》顯示,預計2023年全球植髮市場規模將達到238.8億美元(約合1709億人民幣),未來5年的年複合增速將達到24%。
千億市場規模下,90後成為了這場「戰鬥」的絕對主力軍。
碧蓮盛董事長尤麗娜對投中網表示,近年來植髮患者年輕化趨勢明顯。目前,90後已成為在碧蓮盛就診的「主力軍」,比例高達50%-70%。
植髮業內人士李敏稱曾接診過大量「90後」脫髮病人。除少量因心理問題、感染、藥物中毒等原因引起的斑禿病人外,飲食、熬夜、頻繁美髮成為了90後脫髮的主要原因。
「雖然基因誘發是脫髮的首要誘因,但是當下90後生活壓力大、飲食不協調、作息習慣差,會導致脫髮時間提前,病狀也更加嚴重。」尤麗娜解釋稱。
與吳莉類似,26歲的王林也選擇直面自身的脫髮問題。「我會認真地考慮去醫院或正規機構植髮。」王林告訴投中網。
根據新氧大數據,2018年雙11期間,全國正規醫院賣出了13300個植髮項目。如果把一根頭髮比作一根秧苗,則可遍種的稻田面積相當於124個足球場(每一個標準足球場面積按照7140平方米計算)。
對於植髮行業熱度的激增,新氧科技創始人兼CEO金星向投中網表示,行業爆發在情理之中。
他解釋稱,第一是由於醫美行業本身處於快速增長階段;第二是因為植髮這個品類更垂直、更標準化、更易複製,因此出現了一批連鎖型機構。
「中國市場廣大,雖然在醫美總體消費量上僅佔1%-2%,但各地需求彙集到一起就相當可觀了。植髮品牌機構的出現,給其他醫美品類打造了一個很好的樣版。品牌機構越多,醫美的服務會越規範。」金星表示。
然而,仍有大量需求等待被挖掘。
「目前100個脫髮人群中,選擇植髮的不到3人。」專註於醫療領域的投資人梁章告訴投中網,「但是,植髮的市場需求不比整形市場小。」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除植髮機構本身,植髮全產業鏈也已得到投資人的關注。「比如為正在泛植髮化布局的植髮機構提供用戶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工具,或者為上游的器械耗材廠商提供的服務平台,類似的項目我們都在看。」梁章告訴投中網。
「快錢」誘惑
「如果選擇植髮,機構和醫生的口碑是我會首要考慮的。整體來看,這個行業太不規範了。」王林對投中網表示。
他的擔心不無道理。經過了數年的野蠻生長,植髮行業亂象叢生。
一方面,植髮醫生魚龍混雜。由於植髮行業准入門檻較低,公立醫院開辦的科室數量不夠,因此近幾年來,非專業人員大量湧進植髮行業。
尤麗娜同樣表示,在需求的攀升下,很多街邊小店開始貿然開展植髮業務。這些所謂的「美容院」不僅沒有醫療資質,也缺少專業註冊的醫護人員及規範的醫療器械。
「很多所謂的醫師根本沒有行醫執照,甚至三天速成就能上崗。」李敏向投中網透露稱,「大家都是一心為了賺快錢。」
李敏提到,在一些小型植髮機構,向患者兜售高價藥物、天價手術已成為行業人盡皆知的「潛規則」。她曾親眼目睹一位患者在醫護人員的「連番轟炸」下,接連借款,手術結束後欠下了大額債務。
另一方面,植髮行業的營銷手段較為傳統,競價廣告仍為最主要的手段之一。艾瑞諮詢發布的《2018年中國植髮行業研究報告》顯示,植髮機構營銷費用中,搜索類廣告佔比60%,信息類5%,其他如健康網等佔5%。這其中自然也存在許多虛假宣傳的案例。
「高昂的廣告費用又會使機構更加看重盈利,從而形成惡性循環。消費者不得不為其買單。」梁章對投中網表示。
聯合麗格醫療美容集團董事長李濱在其發布的《中國醫美的2.0版本》一文中提到,「互聯網20年的飛速發展,流量紅利消耗殆盡,人們的目光轉向『留量』的價值,如何加強存量數據的粘性,成為所有目光的焦點」。
對此,他提出的建議是醫美行業應由「銷售主義」向「患者主義」轉型。這樣一來,機構方可獲得更大且長久的經濟效益。
醫美細分市場的植髮行業又何嘗不是如此?
誰願豪賭?
「據我了解,市面上的很多植髮機構都在尋求融資。」尤麗娜對投中網透露稱。然而,資本對於植髮行業的入局甚是謹慎。
CVSource投中數據顯示,近一年半內(2018年2月至2019年8月),植髮行業並無一例融資消息傳出。截至目前,業內獲得VC/PE青睞的植髮機構不超過5家。其中,數額較大的投資案例僅為2起,即華蓋資本5億元獨家戰略投資植髮機構「碧蓮盛」,以及中信產業基金控股企業「雍禾植髮」。
尤麗娜將頭部植髮企業獲得資本青睞的核心優勢總結為「合規」,「這是VC/PE最為看重的。」
然而,仍有數位醫療投資人對投中網表示,即使業內頭部企業合規性提升且市場需求激增,植髮依舊不會成為其重點關注的方向。除去整體的行業亂象外,投資人的核心顧慮在於,植髮機構的商業模式不夠性感。
「做做生意,分分紅挺好的,但大規模資本化會遇到瓶頸。」道彤資本創始合伙人孫琦告訴投中網。
首先,植髮行業的核心商業壁壘完全在於醫生,不可複製性明顯,這為其未來的規模化發展設下了阻礙。
其次,由於業內醫生話語權過強,資本入局後,會導致醫生個人分成比例逐步攀升。這樣的現象對於一向將「盈利」放在首位的資本極為不利。
然而,「在我看來,植髮行業現階段所謂的『醫生強權』會被手術機器人瓦解。」梁章對投中網表示。
但是雍和植髮CEO張玉卻認為寄希望於手術機器人的想法過於「天真」。2017年,他曾引進售價超600萬元的美國植髮機器人阿爾法。「每開機一次就要花費一萬多元支付一次專利權,但是與熟練的中國醫生相比,阿爾法機器人的速度並沒有明顯優勢。」張玉表示。
此外,入股植髮機構後,VC/PE的退出也成為了一大難題。
截至目前,A股以專科醫院或綜合醫院投資運營等為主營業務IPO的僅有愛爾眼科一家,而之前康寧醫院的IPO被否事件也進一步說明了醫院在A股IPO之路的艱難。
「選擇港股或美股的話,此類項目的估值會大打折扣。」梁章對投中網評論稱。
不過,投資人並不否認這一行業暗藏機遇。
華蓋醫療基金主管合伙人曾志強曾表示:「植髮業務兼具醫療的剛需性和醫美的消費升級屬性,很像5-10年前的整形行業,整個行業正處於爆發的臨界點。」
除去行業需求的提升,梁章認為,作為現金流漂亮的行業,植髮領域對於VC/PE有著天然的吸引力。
與此同時,植髮行業高度分散,雖有幾家頭部企業,但行業格局尚未完全固化,新入局的玩家仍有空間。因此,「一些資本願意去賭一把。」孫琦對投中網表示。他相信,若企業本身複製能力足夠強或可以形成良好的醫生分成機制,也不失為一樁值得資本押注的好生意。
然而,總體而言,「在目前階段,進入植髮行業可以算是VC/PE的一場豪賭。」梁章對投中網評論稱,「陪跑的幾率很大。但是,獲勝者的收益是不可估量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吳莉、孫磊、梁章、王林、李敏均為化名)
※神秘的東方「玄學」保佑投機者
※真香!繼SDA之後 WiFi聯盟、藍牙技術聯盟、JEDEC協會恢復華為會員資格
TAG:砍柴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