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兄弟情深的感人瞬間(五):孫棘兄弟爭死
歷史上兄弟情深的感人瞬間(五):孫棘兄弟爭死
枯木
前面系列文章記述了歷史上兄弟骨肉情深的幾個感人故事,有的以悲劇結尾,諸如伍尚坦然赴死,姬汲姬壽先後就義,孔褒替弟攬責被殺;也有的因禍得福,諸如趙孝「兄肥弟瘦」,淳于恭「以弟代兄」等,激發了盜賊的良知,因而雙雙得免,並被朝廷明令褒獎。
這篇我們同樣講述一個兄弟爭死的故事,事情發生在南朝劉宋時期,出自唐代李延壽編纂的《宋史?卷九十一?孝義傳》,記載了一個叫孫棘的庶民,和兄弟孫薩爭死的感人故事。
據史料記載,孫棘,南北朝劉宋時期彭城(今徐州)人,劉宋是魏晉南北朝中第一個由寒門庶族建立的朝代,宋武帝劉裕出身貧寒,小名寄奴,從軍後依靠自己的勇敢屢立戰功,南征北戰,在消滅地方割據政權並收復北方失地的同時,並對當時的政治、社會等進行了全面的改革,最後廢晉恭帝自立為帝,建立南朝第一個朝代「宋」朝,為了和後來趙匡胤的宋朝區別,後人稱之為「劉宋」。
孫棘所處的背景,正是劉宋第五位皇帝宋孝武帝劉駿時期,宋孝武帝在私生活方面後代頗多指責,然而在政治軍事文化等方面卻頗有作為,在位期間對當時的諸多領域均推行了系列改革舉措。比如和本文有關的是軍制改革,漢末時期興起的「世兵制」被孝武帝廢除,大明二年(458年)詔令罷除軍戶,取而代之的是「徵兵制」和「募兵制」。
按照當時「徵兵制」規定的「三五丁」制度,凡庶族之家服役,三丁取一,五丁取二,一丁不發,限令10天內報到。孫棘的弟弟孫薩符合條件應該入伍,結果過了期限沒有去軍營報道,按照徵兵制要軍法從事。還沒有審結,孫棘便去郡里請求以身代弟受刑,說是自己不讓弟弟去應徵;而弟弟孫薩則說是自己的主張,認為自己應該承擔責任,況且兄弟二人父母雙亡,一直以來兄長照顧,讓兄長替死萬萬不能。
郡太守張岱懷疑兄弟兩人串通好了,想以哀獲免,便將二人分開審訊。對孫棘說,你訴說的情由經過調查屬實,要求以身代弟可以允許,孫棘聽到後並沒有後悔,反而顏色甚悅,甘願赴死。太守又和弟弟孫薩說他應當承擔責任,孫薩也很高興地說:「死是甘心情願,只要兄長能夠免死,我死了也沒有遺憾!」。孫棘的妻子許氏深明大義,讓人捎話給孫棘:「郎君應當承擔起門戶之責,老人去世的時候,將小弟託付給您,現在還沒有娶妻,家道不立。郎君已經有兩個兒子,就是死了有何悔恨?」。
郡太守張岱問清緣由後,很受感動,便把情形詳細彙報到朝廷,宋孝武帝下詔說:「孫棘、孫薩雖然是平民百姓,可是節義可嘉,可以原諒他們的罪行。」,於是州府便放了兄弟二人,並且還賜給了二十匹布帛以茲嘉獎。
在這一事件中,最終不去應徵的原因沒說,聯想到當時徵兵制度在改革後,有很多弊端,諸如當時的官府私下接受賄賂,聚斂無度,對「三五丁」並不正確執行,對平民百姓往往有「二丁取一丁充役者」,因而引起不少抵制,也許孫薩不去應徵原因在這裡。
不管原因是官府亂攤派,或者源自兄長不讓弟弟服役,亦或是弟弟自己做主沒有去應徵,這都是違反了當時的徵兵制度,然而,在犯事後,能夠不迴避責任,相互攬責,以身相待,甘願遭受刀斧加身。這點可以看出當時即便是庶民家庭,也是受傳統觀念的影響非常深遠,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孫棘孫薩兄弟骨肉情深,孫棘妻子更是深明大義,而這些,皆是發自肺腑,並非矯枉做作,以身犯險,甘願赴死,讓人感動,令人欽佩,因而能夠打動當時的官吏和皇帝,從而得以倖免,也算是因禍得福吧。
再看這個事例,郡太守張岱也不是那麼死板教條,善於辨別是非,查詢真偽,宋孝武帝更是通情達理,赦免罪行,一舉多得,既免除處罰,彰顯孝道;又可以收穫民心,獲得眾多讚譽,實在是施政的極佳例子。倘若不考慮緣由情形,一味地僵化辦事,按律當斬,最後只能失去民心,適得其反。
這說明,再嚴格的法律也要考慮事發緣由,再冷酷的條款也有緩和的可能,不能像機器一樣的毫無知覺,缺乏人情味。畢竟,法律是起到規範人們行為的警戒作用,從而引導人們良好的行為,而不是不問緣由的有法必依,不是一味地後置懲罰措施,這對後世有著積極地借鑒意義。
2019/8/29榆木齋
※七夕情人節,如何選購鮮花?
※歷史上兄弟情深的感人瞬間(二):姬伋姬壽兄弟爭死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