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江總督沈葆楨花28萬兩白銀買鐵路,結果拆了,遭李鴻章痛斥

兩江總督沈葆楨花28萬兩白銀買鐵路,結果拆了,遭李鴻章痛斥

以現在的眼光來看,當火車開進清朝的時候,上上下下的反應像白痴一樣。

同治四年(1865年)七月,見多識廣的帝都百姓感到前所未有的恐慌。英法聯軍佔領北京那年,他們也沒有過這種歇斯底里的不安情緒。

他們的不安,來自永定門外。英國人杜蘭德,在永定門外的空地上鋪設了一條一里長的鐵路,小火車駛於其上,白煙衝天,迅疾如飛。

這一套陌生的器械刺激著人們的敏感神經,「京師人詫所未聞,駭為妖物,舉國若狂,幾至大變」。「妖物」降臨,事態顯得非常嚴重。

為了維持京城秩序,九門提督、醇親王奕譞飭令杜蘭德立即拆除,在民眾間蔓延的恐慌情緒才得以平息。

這一段實驗性質的鐵路、在中國歷史上首次亮相的鐵路,就這麼無疾而終了。

早在1863年,英、 法、 美三國駐滬總領事照會江蘇巡撫李鴻章:「擬造火輪鐵路一條,自滬至蘇,俾便往來行走。」這是列強首次正式向清政府提出修築鐵路的要求。

當時鐵路已在歐洲發展將近40年,對經濟、國防的積極作用日益顯現。但是清朝上上下下尚不了解這一近代化事物。

李鴻章斷然拒絕了三國領事的要求。他擔心列強藉助鐵路延伸侵略,損害清朝利益。

列強並不甘心這一次失敗,遊說的攻勢有增無減,終於在1865年引起總理衙門的強烈關注。

總理衙門向各地督撫徵詢意見,最後得出一致的結論:必須拒絕列強提出的修築鐵路的設想,「洋人可任便往來,較之盡東其畝,於大局更有關係」。

之後,外國人每年總會將修鐵路議題拋給清政府,得到的回答當然也是一如從前。

既然得不到允許,外國人就開始動起了歪腦筋。

1874年,英商怡和洋行在上海組建道路公司,聲稱修建上海至吳淞間的「尋常馬路」,並以此向上海道台馮焌光報備,得到首肯。

工程於1876年1月份開始,推進了1個多月以後,其瞞天過海之術終於暴露。馮焌光發現,這哪裡是修馬路啊,分明是私築鐵路!

茲事體大,他馬上把此事稟告兩江總督沈葆楨,繼而轉告總理衙門。清政府向英商和英領事提出抗議,聲明英方無權修鐵路,要求立即停止。

英國方面對此置若罔聞,不僅沒有停工,反而出動軍艦示威。當年6月30日,長達14.5公里的吳淞鐵路竣工,7月3日正式通車營業。

清政府的抗議毫無效果,英國態度強硬,雙方相持不下。面對這種僵局,時任直隸總督的李鴻章提出,這條路由中方出價買回自主處理。

在這個折中方案指導下,英方的態度開始鬆動。經過10個月的漫長談判,中英簽訂了《收買吳淞鐵路條款》。清政府以28.5萬兩白銀收回吳淞鐵路,款項付清後鐵路歸中國自主,外商不得干涉。

1877年10月,清政府付清贖金,吳淞鐵路主權得以回歸。接下來還有一個關鍵問題:怎麼處理這條鐵路呢?

就在大家討論不休的時候,沈葆楨已經行動起來了:拆!他將拆卸下來的鐵軌和其他器材,運往台灣打狗港海灘,任憑日晒雨淋、海水沖刷。

這可氣壞了李鴻章,他本來主張「另招華商股份承辦」。他在寫給朋友的信函中,痛斥沈葆楨:「幼丹識見不廣,又甚偏愎。吳淞鐵路拆送台灣,已成廢物。不受諫阻,徒邀取時俗稱譽。」

一開始李鴻章也是不能接受鐵路的,但經過多年的了解,他認識到鐵路是自強求富的利器,只是鐵路一定要自主修建、自主運營。

在要不要修鐵路的問題上,清廷曾激烈爭論了20多年。

1881年,李鴻章悄悄修建了運煤的唐胥鐵路。結果有大臣到慈禧太后那裡告狀:「機車直駛,震動東陵,且噴出黑煙,有傷禾稼。」

沒辦法,李鴻章只得停用機車,改用騾馬拉動車廂。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不可思議的一幕:馬拉火車。

李鴻章、劉銘傳因為堅決主張興修鐵路,內閣學士徐致祥曾到慈禧太后面前痛斥他們:「倡導此說與贊成此說者,非奸即諂,而置國家之大害於不顧也。」直接把李、劉歸到奸臣一類。

頑固派反對修鐵路的理由,現在看來也很荒唐,總結下來有四點:一是列強將沿鐵路加劇侵略;二是鐵路破壞風水,驚擾神靈而導致災變;三是鐵路將讓販夫走卒失業;四是鐵路與車馬行人爭道,可能軋死人。

直到1889年,慈禧太后才拍板決定,鐵路利國利民,一定要修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歷史 的精彩文章:

晚清大臣老照片:個個威風嚴肅,兩廣總督長得像陳道明
北洋時代老照片:華北發生大饑荒,饑民在餓死軍閥在打仗

TAG:小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