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鉤織」前世的銘心,今生的顛覆

「鉤織」前世的銘心,今生的顛覆

今年(2019年)春夏時裝中,設計師們將家居主題以創新性的方式引用到他們的系列品,有的偏向於民間傳統工藝的美學,有的則去挖掘當代「俗品」,其中最媲美可能要屬-鉤織。

鉤織-家喻戶曉的辭彙,它從動詞詞性轉為編織工藝的一種代名詞,有時又被叫「鉤針」,或籠統叫為「編織」、客家叫「鏤花」。打小起,這種工藝就一直伴隨我們一起成長,已是一種司空見慣的傳統手工,它製成了各類的服飾、生活用品、裝飾品等。

起源之說

關於鉤織的起源眾說紛紜,有些理論認為最早來自中國、阿拉伯半島、或是南美洲,但目前都沒有確切的考古證據。憑著一些文獻與書籍記載,我們中國大約是從19世紀末才從西方引入這種工藝,主要盛行於上海與天津。

「鉤織」英文為「Crochet",此英文術語是由羅馬時期的日耳曼語」croc"對掛鉤的說法演變而來。在西方,最早的英文參考是來自於18世紀時期一位叫伊麗莎白-格蘭特(Elizabeth Grant )所著的《The Memoirs of a Highland Lady 高地女士回憶錄》,裡面描述鉤針是由牧羊人用一種類似魚鉤的針編織成布,然後再製成衣服。

據西方紡織學者研究,歐洲的「鉤針」工藝可能是在兩種完全不同的環境中各自發展起來的。

一種是19世紀早期由牧羊人用勺子或是獸骨磨成針自製出一種絕緣的羊毛衣供惡劣氣候時穿用,這種針法他們起名為「Shepherd knitting(直譯為:牧羊人針法)「;另一種是17世紀時期很古老的」綳圈綉「,是在圓形的框架內進行針線刺繡,這就聯想到了我們傳統的「女紅」刺繡,難道真可能是從我們古代中國流入西方?

在我們中國古代三千多年農業社會的「男耕女織」的傳統中,女子從小就得學會描花刺繡,紡紗織布。因此,從歷史悠久推算,加上古代「絲綢之路」的發展,不禁有了這起源的推測。不過,無論哪一種版本的起源,都給了西方參謀,並促使他們制出了自己的傳統文化。

起初,在歐洲與美國先發展起來的是古老的「綳圈綉」,同我們古代閨房女子必備的「刺繡活」一樣,它作為18世紀後半葉至19世紀初法國與英國宮廷女士一種時尚消遣的針線活。那時,他們的鉤織主要應用於衣領、帽子、圍巾、錢袋、鞋子與嬰兒裝等細節裝飾。到了19世紀中葉,歐洲使用了另一種來自突尼西亞鉤針與針織混合使用的技術,這種工藝可以織出更為牢固且持久的紡織品,有利應用於披肩、馬夾與童裝。然而,它也被稱為「阿富漢針法」,這又讓人不禁猜其他的起源之說。

一種是供上流階層休閑間趕時髦;另一種是平民家庭迫於生計的常規手工活。最典型的「愛爾蘭鉤針」,18世紀中葉的愛爾蘭人為了找到一種能替代當時昴貴的針繡花邊和梭結花邊(也叫「棒槌花邊」,運用數十個甚至上百個特製的小棒槌手工編織而成)所衍伸的一種新的手工藝。這種技藝是將手工鉤出圖案的織品放在棉布上,與上等的網眼布拼在一起,織成一種精美的蕾絲花邊布。

在1845年至1850年這5年間,愛爾蘭曾發生了一場「馬鈴薯饑荒「。這時,上流社會的慈善婦女便組織起家庭的手工業,讓數百名受難的農民憑藉廉價的鉤針手藝解決當前的溫飽之困;還使愛爾蘭這種時尚鉤針廣為流之,特別是維多利亞女王通過「慈善婦女組織」渠道購買了愛爾蘭婦女鉤織的花邊後,「愛爾蘭鉤針」便贏獲了皇家印章。不僅攬來了更多來自其他國家的客戶,也幫助提高了英國的經濟發展水平。

一戰期間,無處不在的鉤針品變得枯燥乏味,人們對它的興緻也漸漸減弱。直到20世紀60年代末至70年代,新一代人開始對各種傳統手工藝品產生了興趣,一併鼓動了手工鉤針的復興。這個曾經被低估的女子手工針線活,在概念藝術運動中,它有了不可比擬的價值。紡織藝術家研究後,發現鉤針可以通過自由形式織出三維體的物品,也就是直接能織出精緻、完美、合身的衣服。另外,線的材料也可有多種的選擇,不同的線能織出許多更加富有想像的藝術品。因為鉤織的樸素、匠心的工藝、藝術的美感,它在60年代至70年代的嬉皮運動中,被標上了#波西米亞風情#的標籤。

鉤織不同於被完全機械化的針織,它不適於成為批量成衣中的一種流行品,因此它常被限於奢侈界的高級定製品,或是作為一種獨特的藝術欣賞品。

奢侈品牌「迪奧」1976年皮草設計師Frédéric Castet用鉤織制出貝雷帽,搭配皮草外套,成了當時冬季的一道奇景。

著名」朋克之母「的薇薇安·韋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曾將鉤織融於她一貫精緻的裝飾技術表現中,並得心應手地應用這新型的技藝改版她舊款的戲服。

薇薇安90年代作品

戲劇化的設計師高緹耶(Jean-Paul Gaultier)也曾將鉤織與針織合併顛覆過傳統的模式。

還有設計師品牌Christopher Kane在2011年秋冬成衣系列品上,大量借鑒了「奶奶方塊」(英文術語「Granny square」)的鉤織元素為主題,這種「奶奶方塊」元素是20世紀70年代的時尚巔峰元素之一。這是美國人早期借鑒阿富汗獨特的明艷地毯,將舊毛衣或舊襪子的碎片以正方形的樣子拼合成豐富色彩的毯子。皆因上世紀40年代至50年代,奶奶輩們經常聚集在一起縫,故而稱之為「奶奶方塊」。

「奶奶方塊」

1970年流行的」奶奶方塊「時裝

Christopher Kane2011年秋冬

鉤織被列入2019年春夏流行趨勢元素名單

鉤織這種特色的多功能技術,涉及了最基本的實用品到高級奢侈品。過去兩個世紀里,一直在循環式地流行著。如今,它另一種潛在的創新性,再次引起了追求品味的人與設計師們的關注。

設計師喬納森·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在一款基本款夾克與褲子上添加了鉤織的細節設計,使其有了一種波西米亞的風情。

時裝品牌CHLOé 在裸色喇叭式長袖的連衣裙上與鉤針工藝拼合平添了個性感。

設計師品牌Ulla Johnson(烏拉.約翰遜)雙曲形鉤織的褶邊為他這款明艷的連衣裙增加了立體感。

菲利林3.1 (3.1 Phillip Lim)波西米亞風情的鉤織涼鞋。

浪漫曲調的設計師品牌Alberta Ferretti(阿爾伯特-菲爾蒂)採用鉤織為她2019年春夏時裝設計了一套夏天風味的裝備。

設計師品牌卡羅琳娜·埃萊拉(Carolina Herrera)用鉤織打造成橙色緊身衣褲與配套的開衫,使鉤針品充滿活力的同時,突出了性感的特色。

設計師品牌Michael Kors全身上下都採用了鉤織打造出「波女郎」的風範。

被公認為「針織品的掌門」Missoni時裝品牌用疊加的鉤織展示了層次感的外觀。

路易威登(LV)的創意總監尼古拉·蓋斯奇埃爾(Nicolas Ghesquière)將鉤織結合摩登的造型,營造出太空的未來感。

本文由「忘了跡」原創編輯,原創不易,請經許可轉載並標明出處!

寧是時尚知曉者,也不做時尚迷糊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忘了跡 的精彩文章:

「普通家用」的「方格布」如何登上「時尚經典榜」?

TAG:忘了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