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尋茶 武夷山之行

尋茶 武夷山之行

仙翁遺石灶,宛在水中央。

飲罷方舟去,茶煙裊細香。

——朱熹對武夷「山水茶」的動人描繪

第一站 泛舟溪上

到武夷山有「不坐竹排,等於白來」之說,終於滿心歡喜的坐到了小竹排,隨機匹配到的是來自北京的一家四口之家,問及來到武夷山的感受,大哥深吸一口氣自嘲一道:「北京,空氣真好啊!」

九曲溪隨波逐流而下,溪面忽而平緩似池,忽而湍急如潮,竹排隨之或珊珊而行,或瘋顛舞蹈,筏竹的小哥一邊自如的操控著竹排,一邊風趣幽默的講解各種典故。

臨行前萍姐特意泡上一瓶雪梨香冷泡茶,在這山水之間別有一番風味,竹筏沿溪流而下,順水遊覽,山回溪轉,折復繞山。

溪岸邊的石崖上看到刻有九曲、八曲、七曲......二曲、一曲的摩崖石雕,所經景觀有:大王峰、玉女峰、雙乳峰、御茶園、雲窩、天游峰、曬布岩、三仰峰、天壺峰、象鼻岩、駱駝峰等。

最驚奇的是所經四曲峭壁石洞中,仍可以清晰看到留存幾千年的棺木板。至於為何要把棺木放置在懸崖絕壁上,各方說法很多,有人說是為防盜墓,也有人說高山是最接天神的地方,這樣可以少被世俗打擾。

不過,重大數百斤的棺又是如何運上這絕壁的?是從下面爬上去還是從山頂吊下來都不從得知,竹筏小哥還開玩笑道:「應該是古人會輕功」

順九曲溪而下,一曲一波瀾、一曲一風景,奇山、碧水、綠樹、藍天、白雲相映成趣,人坐竹筏猶如遊走於一幅天然山水畫卷之中。

第二站 翻山尋茶

茶園碧綠,芬香沁人,景色優美。在景區內我們看到了大紅袍的六棵母樹,下面立有石碑,上面刻著大紅袍記,最後一句寫著:本是平常之物,堅持得久了,使岩骨花香成為神靈,今母株高在石台,如同佛龕,六株分列,豈若聖賢。

在停歇之餘我們在旁邊的茶亭買到了用大紅袍茶葉煮出的號稱「天下第一蛋「的茶葉蛋和仙草蜜凍,終於知道萍姐嘴裡常說的仙草蜜味是什麼樣了,果然和庫房裡04年的老白茶味道一樣呢!

走到留香澗,大家停下來歇息,澗旁蒼石丹崖壁立,水流曲折蜿蜒,幽香撲鼻,萍姐被這清澈的小溪吸引,撒丫子就跑下去玩起水來。

最讓我們羨慕的是,在路途中偶遇自帶泡茶器的三人行,他們取山間之水,用便攜煮水器烹煮,在一塊大石頭上隨地而坐,在這山水之間飲茶作樂,必是別有一番風味。

遊覽景區北部:傳統三坑兩澗(一般指的是慧苑坑、倒水坑、牛欄坑、流香澗、悟源澗)所在地。

明代吳栻在其作品《武夷雜記》中寫道:(武夷茶)「帶雲石而復有甘軟氣」。

清乾隆皇帝在《冬夜烹茶》一詩中寫道:「就中武夷品最佳,氣味清和兼骨鯁」。

當代的姚月明先生在《武夷岩茶品質特徵》中寫道:「岩茶首重『岩韻』;香氣馥郁具幽蘭之勝,銳則濃長,清則幽遠,味濃醇厚,鮮滑回甘,有『味清醍醐、香薄蘭芷之感,所謂品具岩谷花香之勝。」

「岩韻」可能聽起來是一個虛幻縹緲的詞,正如武夷山茶科所老所長陳德華先生解釋到岩韻就是武夷山茶樹品種在正岩產區內的「地土香」,可能真的是踏上這片土地就會真切感受到這種「岩韻」。

第三站 印象大紅袍

印象大紅袍以大王峰為背景演出,圍繞武夷山的茶文化,展示了茶史、各個制茶工藝,講述大王與玉女的愛情故事,闡述大紅袍的來歷,細述現代人的煩惱,談一杯茶帶來的幸福和感悟。

不羨黃金罍,不羨白玉杯。

不羨朝入省,不羨暮入台。

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如果相遇在武夷山,

如果你也是個愛茶的人,

我一定帶你去茶山看看,

於岩谷花香里體會茶的意境,

帶你去岩茶村喝喝茶,

一盞茶,說盡一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茶葉點評網 的精彩文章:

喬葉:一杯白茶

TAG:茶葉點評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