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不降

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提出一個條件,不答應就死戰不降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以廣播錄音的方式,向日本全體國民宣布投降。長久以來,關於日本投降前面總有「無條件投降」五個字,這可不是隨意加上的,是有講究的,甚至可以說是大有學問的。

所謂的「無條件投降」,英文是Unconditional Surrender,意思是說兩方在作戰結束時戰敗的一方允許戰勝方完全控制其政治和社會,對其中的事務進行任何處理。二戰日本兇殘,盟軍印象深刻,甚至在美軍接近攻入日本本土時,日本還叫囂「一億國民玉碎」計劃,誓與美軍決一死戰。

正因此,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其實是「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保留天皇。1944年春夏之交,日本鼓吹的「絕對國防圈」被盟軍摧毀,東條英機內閣倒台。繼任的小磯國昭組閣後,僅支撐8個月便辭職。

1945年4月,鈴木貫太郎出任內閣首相,組閣不久傳來驚人消息,「希特勒在地堡中自殺,德國投降。」所有日本高層都清楚,戰爭敗局已定,儘管君軍國分子不願意接受這一點。7月26日,中美英三國簽署《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

次日上午10點,日本內閣舉行會議,討論是否接受《波茨坦公告》。迫於以陸軍大臣阿南為首的軍方人士壓力,會議無疾而終。鈴木貫太郎在會見記者時公開表示:「我認為三國公告重申了開羅會議精神。政府並不認為它有什麼價值,因此予以『黙殺』。我們將朝著繼續進行這場戰爭的方向邁進。」

隨後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廣島長崎原子彈爆炸,蘇聯出兵,日本投降。事實上,早在德國投降時,日本高層已經著手投降事宜,首要考慮問題就是如何保留天皇制,或者說裕仁天皇考慮如何逃脫戰爭罪行。

這個時候美國有了不同的想法,當蘇軍參戰後,日本通過中立國瑞士向中美蘇應英照會,表示準備接受《波茨坦公告》,但附帶一項條件:上述公告並不包含有損天皇陛下為最高統治者的權利的任何要求。

收到日本照會後,美國很快作出回應,杜魯門回了一份答覆草稿。其中有句話非常曖昧,「從投降時刻起,日皇和日本政府統治國家的權力即須聽從盟國最高統帥之命令,以便採取他認為適宜於執行投降條款的步驟。」

這是變相承認日本天皇制,並為接下來裕仁天皇逃過審判提供了依據。由於很多機密文件沒有解密,如今我們很難猜測杜魯門和裕仁之間究竟達成了什麼條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就是收到美國照會後,裕仁著手準備投降《終戰詔書》。

東京審判結束後,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庭長韋伯在回答記者採訪時說:「使天皇免於受到審判,毫無疑問完全是基於對盟國最有利的考慮而作出的決定。」綜上所述,日本並不是「無條件投降」,而是「有條件」,最大的條件就是保留天皇。

參考資料:《波茨坦公告》、《關於日本天皇及天皇制的處理》(美國政府文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十三姨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張伯駒藏品撐起半個故宮,此人捐千件文物,自己蝸居30平方小屋
兵馬俑考古發掘,破解一個千古之謎,難怪司馬遷說秦陵被項羽盜過

TAG:十三姨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