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陽輔穴:疏肝調氣、通經活絡

陽輔穴:疏肝調氣、通經活絡

陽輔為經穴名(Yángfǔ)。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分肉、絕骨。屬足少陽膽經。陽輔是足少陽膽經五輸穴的經穴,五行屬火。陽為陰之對,外為陽,輔即輔骨,指腓骨,此穴在小腿外側腓骨前,故名陽輔。

【腧穴釋義】

1、陽指陽氣,輔為輔佐之意。該穴名意指膽經的水濕之氣在此吸熱上行。本穴物質為懸鐘穴外散而來的濕冷水氣,至本穴後因受外界之熱而升溫上行,本穴如輔佐膽經氣血向上蒸升的作用,故名。

2、膽經經穴。經,動而不居也。本穴吸熱後上行的陽氣在本穴只是流行而過,動而不居,故為膽經經穴。

3、本穴屬火。屬火,指本穴氣血運行變化表現出的五行屬性。本穴物質為懸鐘穴傳來的涼濕水氣,在本穴為吸熱蒸升的變化,表現出火的炎上特徵,故其屬火。

【取穴位置】

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緣,當趾長伸肌與腓骨短肌之間凹陷處。

【穴位解剖】

皮膚、皮下組織、小腿深筋膜、腓骨長、短肌腱、趾長伸肌、踇長伸肌。皮膚由腓總神經的分支腓淺神經分布。

【功能主治】

功能:化陽益氣、清熱散風,疏通經絡,陽輔穴有疏肝調氣、通經活絡的作用。

主治:陽輔穴主治頭、胸脅及本經脈所過處的疾患。如偏頭痛、口苦、腋腫、瘰癧、胸脅痛、腰痛、膝關節酸痛、足冷、下肢痿痹等。

【穴位配伍】

陽輔穴配陵後穴、飛揚穴、金門穴治下肢痿痹癱之足內翻畸型。

陽輔穴配環跳穴、陽陵泉穴,有舒筋活絡的作用,主治下肢外側痛。

陽輔穴配風池穴、太陽穴,有祛風止痛的作用,主治偏頭痛。

陽輔穴配丘墟穴、足臨泣穴,有活絡消腫的作用,主治腋下腫。

【刺灸法】

治法:寒則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針刺法

一般直刺0.5~0.8寸,局部酸脹,可向下擴散。

艾灸法

艾炷灸或溫針灸3~5壯,艾條灸10~20分鐘。

【臨床運用】

現代多用陽輔穴治療高血壓、頸淋巴結結核、腋窩淋巴結炎、坐骨神經痛、腓腸肌痙攣等。

⊙版權聲明:內容來源於網路,由國聯商務網分享,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的精彩文章:

陽交穴:疏肝理氣
日月穴:疏肝利膽、化濕和中、利膽疏肝、降逆和胃

TAG:醫療健康生活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