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想要穴位埋線療效好,不可不知這6個「度」

想要穴位埋線療效好,不可不知這6個「度」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 編 導 讀

「度」是反映事物質與量統一的哲學範疇,認識、把握事物的「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穴位埋線的操作也不例外。穴位埋線,是將羊腸線埋入穴位,利用羊腸線對穴位的持續刺激作用治療疾病的方法,如今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廣泛。那麼,此療法到底有哪幾種度需要把握呢?

一、針具刺入的角度

有人常為針具刺入皮膚的方向或與皮膚的角度的選擇而苦惱。因為同樣一種疾病,同樣的治療部位,在不同的醫生撰寫的專業著作中,給出的進針角度卻不一樣,哪種說法合適呢?很多人感到困惑,難以取捨。哪一種方法更好或更適合臨床實際呢?能適合你的操作習慣、能適合患者的具體體位與具體病情的最簡單、最安全的方式,就是最合適的。相同的解剖部位有病變,刺入的角度不同,要達到同一個位置,唯一不同的只有由皮膚刺入的位置(點)。穴位在體內,不在體表。患者體位不同,我們在皮膚上進針的部位也不同,但同一時間、同一患者,穴位在體內的位置是確定的。患者的體位不同,選的進針點不同,要刺達同樣的位置,就要求進針的方向不同。穴位位置越深,傾斜30°、45°、60°、80°角的進針點所涵蓋的面積就越大。如果說穴位是圓錐的尖,其底就是可以進針的範圍。也就是說,傾斜度越大,底就越大。穴位在體內的某個部位,體表進針的點與體內變性軟組織連線的方向就是針刺的方向,這條線與皮膚的角度就是針刺的角度。其角度大小,主要根據腧穴所在部位的特點和治療要求而定。一般分直刺、斜刺和橫刺三類。如頭面部腧穴多用橫刺,頸項、咽喉部腧穴多用斜刺,胸部正中線腧穴多用橫刺,側胸部腧穴多用斜刺,腹部腧穴多用直刺,腰背部腧穴多用斜刺或直刺,四肢部腧穴一般多用直刺。

二、刺入過程的力度

用多大力氣進針及操作也是應該好好把握的。進皮膚是用慢刺還是快刺,本不是問題,但很多人因為不熟悉解剖,對埋線治療沒有抓住本質,機械模仿,進皮時先下壓,使皮膚窪陷後刺入。患者常因為畏懼針具進皮時的疼痛,不願意接受治療。其實,適當的力度快速刺進皮膚,可以大大減輕針刃刺入時的疼痛感,這就需要醫生要有很好的控針技能,掌握埋線操作技巧。針具刺入皮膚至淺筋膜層即可,既要有力度又要使寸勁兒。幾乎可以不痛,也能保證安全。針刺到達病灶治療時,有時需要用力切割擺動,此時醫生要手如握虎地牢牢控制針體,將硬結、索條切開。有時為了準確刺達損傷的腱性組織部位,常需輕捏針柄,放鬆手指,小幅度輕提慢插,感受針感而獲得療效。

三、針具刺入的深度

針刺深度,是指針身刺入腧穴內的深淺度。針具應該刺多深?有人說淺刺安全有效,有人說深刺至骨才最合適。其實,針刺達有病變的位置才是最佳的治療深度。病變部位可深可淺,皮下淺筋膜、深筋膜淺層、肌肉層、肌肉筋膜層、滑膜層、骨面、關節囊等均可產生病變,埋線治療自然應該淺深適度。多數表淺而面積大的疼痛,病灶常在皮膚、淺筋膜與深筋膜淺層之間,有炎症或粘連、疤痕等病變,針刺達病灶,刺激、松解、剝離治療,平刺法和通透穿刺法更為合適。有的患者肩背部疼痛,以酸痛、脹痛為主,靜止時較重,活動後減輕,多是軟組織損傷導致的內壓增高,病灶在深筋膜之淺層或深層或肌肉外筋膜處,針刺治療應刺達損傷的筋膜層,切開減壓,使硬結鬆開即可,要深淺有度。

針具應該刺多深?一般以既有針感又不傷及重要臟器為原則。每個腧穴的針刺深度標準在《腧穴學》中有具體論述,但在臨床應用時,還要根據病人的病情、年齡、體質、經脈循行的深淺以及不同的時令而靈活掌握。

四、埋線治療的強度

埋線治療的強度主要是指治療量和治療頻率的適度把握,與患者的體質、承受能力、調節能力有關,著眼點在於患者的感受。是輕刺激還是重治療,也是應該把握合適的強度的。體質弱者,治療點要少,手法要輕,範圍要小。病理變化不同,病程不同,治療部位(如肌肉)的大小不同,治療強度不一。不同的組織,使用的操作強度不一樣,如骨骼、關節囊的神經末梢豐富,刺激時間要短(即快速通過),刺激量要小,減少患者治療時的不適感;體質好者,治療點可多,手法可重,範圍可大,治療間隔時間可短。如果沒有把握好治療的強度,可出現暈針或療效不佳。第一次治療可根據患者的身體狀況,試探性治療,判斷合適的刺激量,盡量使患者在能忍受的情況下(良性刺激),得到有效的治療。一次性治療和分開幾次治療的療效可能是不同的,可以靈活選用。

五、針刃松解的程度

針刃松解的程度,主要是指醫生治療時對松解程度的把握,跟醫生對患者病灶範圍與病變程度的把握有關,其著眼點在於醫生的感受。治療時切幾下、擺幾下,這就是松解的程度如何把握的問題。那麼,是將變性組織松解徹底好?還是點到為止好?或是適度松解好?病灶很大,松解可能只是幾個點,如整塊肌肉壓之均酸脹疼痛,只需切開變性增厚的筋膜減壓,血液循環改善,諸多癥狀即可消除。以松為度,應該是最為準確的。大塊結節疤痕,切的動作要多些,使緊硬變為鬆軟。還要注意對病理改變的認識,痙攣者,刺激1~2下即可;攣縮者,以切割松解為主。這是中醫治病的一個特點,模糊判斷,與西醫的精確判斷形成鮮明對比。但是,模糊判斷的準確率很高,是在經驗與學識的基礎上才可以作出的一種判斷。針灸時的針感為酸、麻、脹,醫生的手下是「如魚吞鉤」的感受,是通過患者的感覺和醫生的感覺獲得的。

六、埋入線體的長度

每個部位適用於多長、何種型號的羊腸線,由每位醫者自行決定為宜。因為線似針,在針灸學中有長短粗細各種型號的針,有的醫者喜用長粗針,有的喜用短細針。在埋線療法中,有的埋線專家一直用4~5號粗線,有的長2cm,有的長達10cm甚至更長,用於各個部位,治療百病。有的學者專用00號線治療百病,而他們埋線治病的療效,基本已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雖然埋線治療百病,選用羊腸線的型號隨心所欲,但也有其一般規律和要求。頭部(頭皮部):多選用00至0號線,1~2cm長;面部:多選用0~1號,1~2cm長;鼻旁溝、耳背降壓溝:多選用000至00號線,0.6cm長;頸項部:多選用00至1號線,1~2cm長;軀幹部:多選用1~4號線,1~2cm長;四肢部:多選用00至1號線,1~2cm長;手掌:多選用00至0號線,1~2cm長;手足背和手指部:多選用於000至00號線,1~2cm長。小孩、年老體弱者,在上述選線號的基礎上減一個號,線體相應縮短一些;對精神分裂症、肥胖者,要適當增一個號,增加長度。

針刺操作中,正確掌握針刺的角度、力度、強度、深度等,是獲得針感、提高療效、防止意外事故發生的重要環節。取穴的正確性,不僅是指其皮膚表面的位置,還必須與正確的針刺角度、力度、強度、深度結合起來,才能充分發揮治療效果。因為針刺同一個腧穴,如果角度、力度、強度、深度不同,那麼所刺達的組織結構、產生的針感、治療的效果也會有差異。

針刺的角度、力度、強度、深度之間,有著相輔相成的關係。一般而言,深刺多用直刺,淺刺多用斜刺或橫刺。對於延髓部、眼區、胸背部腧穴,由於穴位所在部位有重要臟器,尤其要注意掌握好一定的針刺角度、力度、強度、深度,以防醫療事故的發生。

穴位埋線,一種逐漸被大家認識的療法,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通過這種療法達到治癒疾病的目的。

從歷史淵源到常見病的穴位埋線治療,了解這種療法,你需要這樣一本書——

點擊封面了解詳情,掃碼免費試讀

穴位埋線療法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本療法在民間蘊藏了大量的經驗,但從業人員、推廣傳承、科研教學等方面仍然存在令人擔憂的問題,所以,催生出了楊才德、雒成林主編的《穴位埋線療法》這本書。本書不僅是對《穴位埋線技術操作規範》的釋義、釋疑、充實、完善,更是對其進一步的發展和提高。具體的臨床應用,尤其對操作技術的研究和闡述,更加標準化和規範化,將對埋線操作起到正本清源和引領規範的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這些燒成「炭」的中藥,對皮膚病有特殊功效!
脾胃病是吃出來的,這三個飲食壞毛病要馬上改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