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讀點哲學,少看點雞湯
公元前7世紀,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夜晚走在曠野之間,抬頭看著星空,滿天星斗,可他卻預言第二天會下雨。就在他仰望星空之時,沒有留意腳下的坑,不小心掉了進去,差點摔個半死,別人把他救起來,他依然只顧著說:"明天會下雨。"
這時人譏笑他行為愚蠢,不切實際,只想了解天上的事,卻不知道自己腳下的是什麼。
泰勒斯被學界公認為「哲學史第一人」,但他的這個笑話一直延續至今,這種名人軼事的真假我們已無從辨別,但關於哲學的探索卻一直在延續。
在追崇自然科學的今天,有許多人不免質疑:為什麼我們還要去讀哲學,我們還要不要仰望星空?
的確,哲學不能直接拿來用於生產活動,但這絕不意味著我們就要放棄哲學,反而物質生活越是發達,我們越要學會反思,用哲學的方式去思考。
現代社會,為何還要讀哲學?
哲學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審視自身,不隨波逐流,建立一個穩定的內在自我。
哲學學者陳嘉映說:「問為什麼是人的天性,哲學就是回答為什麼的學問」。
我是誰?我從哪兒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大哲學終極問題在有些人看來很可笑——生活的煩惱已經足夠多了,哪來的時間去思考這些抽象的大問題呢?
但其實我們生活中許多的煩惱,比如職業的選擇、身份的焦慮、情感的迷茫等等,它的解決路徑就藏身在在一個更大的「道理」之中,而這個「道理」就是哲學。
但在今天這個信息爆炸、雞湯泛濫、眾說紛紜的時代,從來就不缺道理,市場上還有泛雞湯式的哲學形式存在,那麼它與真正的哲學的區別在哪呢?
縱觀二者內容,雞湯往往具有情感煽動性、傾向性、局限性,而哲學則是相對冷靜的、樸素的、經得起推敲的;雞湯往往是告訴你要怎麼做,而哲學更多的是一種思考問題的方式,讓你能夠獨立思考。
人是社會性動物,除了理解自身,哲學的另一個重要價值是審視個人與社會及所處世界的關係。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院長田毅鵬教授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中國社會後單位時代來臨,社會正逐漸走向原子化。
社會原子化是指當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人與人之間,個人與公共世界之間開始疏離,陷入利己主義的小圈子。原子化更表現在社會規範失靈,道德水準下降,當人際聯接的紐帶喪失後,各種社會制約因素也消解了。
人的生存失去了絕對的標準,此時此刻,需要做的就是:重建價值。
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應該有怎樣的關係?他人有權期待我們做什麼?我們有權期待他人做什麼?
哲學會為我們解答這些問題,它是我們內心的一把標尺,幫助我們重新評估價值,建立標準。
哲學是人類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格式塔。
哲學為人類提供觀察和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與方法。
哲學向人類提供簡潔而有效的世界圖像和認識基礎。
哲學就是幫助你調理、改善、提高自己的眼光的學問,就是改變你自身、而不是改變你的環境的學問。
喜歡哲學的朋友,小編正式推薦這六本經典哲學著作
著名哲學家叔本華(開創了非理主義性哲學的先河)說:人生的兩大苦——物質匱乏,精神空虛。其作品也被選為高中生必讀經典書目。
哲學的用處恰恰就在於使我們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直接感受到一種心曠神怡的快樂和幸福。當別人由於環境的限制而苦惱時,你卻會因為自身素質的提高而在精神上感到豁達和愉悅。
經典哲學六部曲
原價:238元/套
粉絲優惠價:138元/套
購買方式1
購買方式2
TAG:針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