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日漸老去的上海,拿什麼可以拯救你?

日漸老去的上海,拿什麼可以拯救你?

上海有80萬流動兒童,他們能否在這裡接受良好的教育,決定了上海對外地年輕人口的吸引力,也決定了上海在本地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去情形下能否可持續發展。因此,加大財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是當務之急。

林采宜 劉博 /文

1. 截至2018年,中國老齡人口達到11.9%,其中,作為一線大城市的上海,80歲以上的高齡老年人口占戶籍人口的比重就高達16.2%,60歲以上人口占戶籍人口的34.4%,日益嚴重的老齡化,已經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嚴峻挑戰。

2.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大學教育水平的勞動力人口生產效率是中學學歷勞動者的3倍、小學學歷勞動者的6倍,勞動力的受教育水平決定了當地的經濟生產效率。

3. 年輕勞動力向城市遷移能夠有效提高經濟整體生產效率,減緩大城市由於高老齡化率帶來的消費不足,有效刺激當地的市場消費。

4. 流動兒童的教育問題是年輕勞動力進城的核心阻礙之一。大城市的公立教育體系接納流動兒童短期能吸引更多年輕勞動力流入,長期能提高兒童教育質量,並由此提升未來勞動力的經濟生產效率。

一、中國當前勞動力人口結構及其教育水平

1.中國人口總體結構:老齡化率逐步上升,勞動人口比例逐漸減少

2001年,中國65歲以上的老齡人口佔比第一次突破7%,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之後人口老齡化率逐年上升,截至2018年,中國老齡人口佔比達到11.9%,從人口統計數據來看,未來30年人口老齡化率還會持續上升,預測到2050年,中國老齡化率將高達到24.75%,面臨嚴重的老齡化問題。

老齡化帶來最直接的後果之一就是勞動人口比例降低,勞動力成本上升。從1990年以來,中國勞動人口佔比總體呈現先升後降的趨勢。2011年,中國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佔比達到74.4%的峰值,隨後開始下降。2018年中國勞動人口佔比為71.2%,預計2050年時勞動人口的佔比將下降至60%的水平。

2.大城市老齡化問題尤為嚴重

在總體老齡化率不斷上升的情況下,大城市面臨的老齡化問題更加嚴重。2017年全國大城市的老齡化率達到12.68%,高於全國老齡化率水平(10.8%)。與此同時,大城市的青少年佔比僅有10.72%,遠低於全國平均水平(16.78%)。老齡人口過多和青少年人口過少嚴重影響大城市的消費活力和長期經濟發展潛力。

3.大城市人口的受教育水平接近於發達國家,顯著高於鄉村地區

和發達國家相比,中國年輕勞動力整體受教育水平較低,本科及以上學歷占人口的佔比僅有6.49%,遠低於美國、新加坡和中國香港的本科率水平。不僅如此,中國高中及以上文化水平人口比例僅有31.43%,也遠低於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

不過,中國的大城市教育水平顯著高於全國平均水平。數據顯示:中國大城市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口佔比為27.44%,與國際發達國家與地區平均水平接近。中國大城市高中以上學歷的人口佔比61.15%,與中國香港的水平接近,略低低於美國和新加坡。但是,中國鄉村地區的教育水平與大城市差距甚遠。高考統計數據顯示:大城市一本上線人數占高考報名人數達到32.44%,一本上線人數佔18歲人口比重也高達25.07%,而鄉村地區一本上線人數占高考報名人數的比例僅有7.42%,一本上線人數佔18歲人口的比例則更低,只有2.62%。

二、提高勞動力人口的教育水平能顯著提升經濟生產效率

1.勞動力人口的生產效率和受教育水平呈正相關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接受過大學教育的勞動者生產效率是中學學歷勞動者的3倍,是小學學歷勞動者的6倍。教育對生產效率的提升還體現在平均受教育年限上。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資料庫統計,平均教育年限增長對人均GDP有顯著的提升,人均GDP高於50000美元的發達國家和地區平均教育年限都在10年以上,而平均教育年限低於8年的國家和地區人均GDP都沒有超過15000美元。

2.本科率對人均產出GDP具有顯著影響

本科率與人均GDP有著比較顯著的正相關關係,人均GDP較高的國家本科率都在12%以上。而本科率較低的國家,除了少數依靠石油資源的中東國家,人均GDP的水平都相對較低。相比之下,高中率與人均GDP的正向關係則不那麼顯著,可見,僅僅提高中學入學率很難直接提升國家的人均GDP。

三、人口向城市遷移過程,有助於勞動生產率的大幅提高

數據顯示,大城市中勞動力的生產效率遠高於中小城市及邊遠城市。一二線城市的人均GDP水平均在10萬元以上,中大型城市人均GDP水平也在8萬元之上,遠高於小城市和邊遠城市的水平。勞動力從鄉村和城鎮遷移到中大型城市,有助於勞動生產率水平的大幅提升。而這勞動生產率提高的背後,是大城市教育質量要遠勝於中小城市和鄉村地區的教育水平。

因此,城市化依然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點,而未來的城市化重點是常住人口教育和其他社保福利的城市化,尤其是流動兒童基礎教育的城市化。

四、人口向城市遷移過程,有助於城市消費活力的大幅提高

人口不僅是生產力,而且也是消費力。不同年齡段的人口消費能力也有很大的差距。年輕的消費者消費能力顯著高於老年人。一線城市30歲到40歲年齡段的人口年均消費額高達6.5萬元,其中北京、上海分別為8.35萬元和6.76萬元而上述兩個城市50-60歲人口的消費只有他們的一半左右。因此,年輕的勞動力人口像大城市遷徙的過程,會有效刺激大城市的消費,提升大城市的活力和生機。

同時,數據統計還顯示:一線城市人均消費額高達4.14萬,而中小城鎮和邊遠山區的人均年消費額僅有1.62萬和0.9萬元。年輕的勞動力人口從邊遠山區和中小城鎮遷移到中大型城市,不僅能提升生產效率,還能有效帶動消費的增長,增加中大城市的市場需求和經濟活力。

五、向流動兒童開放公立教育體系可以吸引年輕勞動力遷入城市

1.流動兒童教育問題已成為年輕勞動力遷入並留住大中城市的重要障礙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全國共有2.41億流動人口,流動兒童的總數高達2335萬人。年輕勞動力的主要流向是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省會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而這些城市的公立教育體系通常綁定當地戶籍,使得跟隨父母進城的非戶籍兒童即「流動兒童」在接受基礎教育方面面臨障礙。因此,無論從提高未來勞動力人口的教育素質考慮,還是從未來公民的心理健康角度考慮,讓跟隨父母進城的「流動兒童」在城市接受高質量教育已經是迫在眉睫的問題。

2011年-2017年,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小學教職工數量的同比增速始終低於2%,接近於與全國平均水平,從教育投入的效率和發展潛力來看,一線城市應該大量吸引、培養師資,增加教育投入,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口流入,培養未來的高質量勞動力。

2.目前一線城市的財政收入資源有能力滿足「流動兒童進城上學」的需求

解決流動兒童在大城市入學問題需要地方政府追加財政教育經費。以上海市為例,人口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上海市戶籍兒童人口總數為135萬,流動兒童大約有80.85萬。如果按照每年吸收30%和50%的比例,將現有的80萬流動兒童納入公立教育體系,分別需要增加年度教育經費投入62.88億元(每年解決24.26萬流動兒童的基礎教育)和104.8億元(每年解決40萬流動兒童的基礎教育)。

2018年,上海市公共財政收入高達7108億元,增加63億教育經費投入,解決30%的流動兒童上學問題只佔其比重大約為0.88%,即便增加104億基礎教育投入,也只佔其財政收入的1.46%,由此可見,增加教育經費支出,解決「流動兒童」的基礎教育問題,在財政上是可行的。

而且,增加基礎教育的財政支出還能創造1.8萬至3萬個增量的基礎教育教師崗位,吸引全國優秀的年輕大學生來滬就業,為城市注入新鮮的血液。

通過增加基礎教育投入吸引年輕人口流入,對於日漸衰老的上海,是一種根本性的救贖。

核心結論:

中國有2300萬流動兒童,他們是否能夠接受良好的教育,決定了中國未來的勞動力人口質量,決定了中國在國際產業鏈上的競爭地位。

所以,加大政府財政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是長久之計、當務之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周國平 的精彩文章:

宋朝「鄉村旅遊」,一種脫俗的優雅
你關注的內容,藏著你的人生態度

TAG:周國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