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醫沉迷醫術被判處酷刑,女孩千里救父,仁慈皇帝下令:廢除酷刑
現代人要看病,只要去醫院就行了,醫生們全年無休,至少不會因為找不到醫生而耽擱治病的。在古代也很早就有類似醫院的機構,不過這種官府設立的醫館大都只能看些頭疼腦熱之類的小毛病,碰到疑難雜症就不一定能治好了。
因此,古代人看病大多是找醫生自己開的醫館或藥店,可如果醫生老是不在家,病人經常找不到他,這樣的醫生再高明也沒有用啊。西漢時的淳于意便是這樣的一位醫生,還為此惹上一身的麻煩。
淳于意是山東臨淄人,當過太倉長,主管當地的糧倉。他對做官沒興趣,喜歡醫術,還拜了當時有名的神醫公乘陽慶為師。公乘陽慶家裡有黃帝、扁鵲等神醫傳下來的醫書,並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公乘陽慶已經七十多歲,卻沒有能夠繼承醫術的後代,正在為此事發愁,淳于意恰好前來拜師。公乘陽慶便把一生所學統統傳授給他。淳于意學了整整三年,掌握了全新的醫學理論和治療方法。
於是,淳于意通過面相,便可判斷病源和治療辦法。經過一段時間的診療,很快就名氣大燥,被人們稱作神醫。找他看病的人絡繹不絕,達官顯貴們也經常請他去看病。
作為醫生,淳于意取得的成就已經很不錯了。但問題是淳于意對醫學理論的興趣,比給人看病更大。他常常雲遊四方,尋訪醫術高手一起研究醫理,或者採集珍稀草藥,提高治病功效。
這樣一來,病人想找到他就比較困難了。大家都知道,親人生了病,卻找不到醫生,這種感覺是很讓人惱火的。當地的貴人們幾次三番都沒找到淳于意看病,不由得火大。醫生不呆在家給人治病,到處亂跑,這不是失職嗎。一紙訴狀告到官府,判了他一個肉刑。
肉刑是古代最不人道的刑罰之一,就是在人身體上割掉某些部位。孫臏、司馬遷都遭受過肉刑。最厲害時,有些地方,滿大街都是缺胳膊少腿的人,可見肉刑的泛濫。
相比春秋戰國時期,漢朝的肉刑已經少了很多。主要有臉上刺字、割鼻、砍足等幾種。史書上沒有記載淳于意被判的哪種肉刑,想來砍足的可能性更高一點。沒有腳,他就只能呆在家裡給人治病了吧。
淳于意被裝上囚車,押往長安受刑時,他的五個女兒在車後哭哭啼啼。淳于意好一陣心煩意亂,忍不住罵道,沒有兒子,這時候就沒有人可用了。他的小女兒緹縈被這話刺激到了,不顧姐姐們的勸阻,跟著囚車趕奔長安。
到了長安,緹縈千方百計找渠道向官府上書。好在淳于意曾當過官,可能在長安也有好友或醫治過的病人。他們比較同情淳于意的遭遇,通過運作把緹縈的上書傳到了皇帝的案台上。
緹縈希望朝廷看在父親曾經為官清廉,百姓交口稱讚的份上,能免除父親的肉刑。一旦受到肉刑,身體殘疾,以後想要改過自新也做不到了。她願意賣身為奴,替父親贖罪。
當時的皇帝是漢文帝,一個以仁慈出名的皇帝,輕稅薄役,開創了"文景之治"。漢文帝感念緹縈的孝心,也覺得肉刑確實非人道。不但赦免了淳于意的罪行,還下令廢除肉刑。
漢文帝廢肉刑是仁政的表現,肉刑開始退出了歷史舞台。不過,剛開始時,肉刑換成了笞刑和死刑,尤其是對行刑的工具和行刑方式沒有細化。造成了廢除肉刑後,受刑而死的犯人反而更多的情況。
直到漢景帝時代,繼續進行改革,對刑具、受刑的數量和部位等等做了更細緻的規定,這才大大降低了死亡率。
從漢文帝開始的廢除肉刑,到南北朝時基本完成。此後再也看不見因受刑而致殘的人。值得一提的是,面上刺字並沒有完全廢除,在南北朝時,為了防止士兵逃跑,開始在士兵臉部刺上所屬的部隊。
所以我們在水滸傳里,經常可以看到某個好漢被充軍發配時,都要先在臉上刺字。當時軍人地位之低下,可見一斑。
淳于緹縈救父被列入中國古代經典孝心故事。淳于意感嘆自己沒有兒子幫不上忙時,肯定沒想到女兒也能起到這麼大的作用。古代時,醫術都是只傳給兒子的,淳于意沒有兒子繼承父業,這才惹來肉刑之災,這才是他最難受的吧。
【參考資料:《史記》、《列女傳》】
※從小和中國士兵玩耍的王族後裔,中國有難,做小兵也要為中國戰鬥
※一名將,百姓看不起,群臣嗤之以鼻,最後一家人以死衛國
TAG: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