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學黃賓虹、黃秋園,畫西北山水,感動了一群美術理論家

他學黃賓虹、黃秋園,畫西北山水,感動了一群美術理論家

質沿古意 文變今情

論石朴「西北人文山水圖式」

文|林木(四川大學美術學院院長 美術評論家)

一、質沿古意

石朴是當代中國畫界一特例。石朴沒進過美術學院,就憑著對繪畫本身的愛好,憑著對自我感受的珍惜,憑著對傳統文化的熱情,憑著因此而來的自學,學當代名家黃秋園,學陳子庄,再上遡宋元明清諸大家,學石濤,學石溪,學倪雲林,加之如痴如迷地研習中國畫學之哲理及畫論,學書法,學詩詞,學篆刻,學太極拳,竟把自己的繪畫修練得讓鑒定大師,著名美術史家楊仁愷,著名美術史家,美術評論家薛永年、孫克們贊口不絕,稱為奇人!當北京方面已在交口稱讚,石朴家鄉的畫壇竟不知有此人!可見石朴之出世確有奇特之處。

與當今從美術學院學習而出的幾乎全部國畫家的成長方式完全不同,學院派的國畫家是從西式教學入手的,一套從純視覺的觀察方式傳達方式趣味模式入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從事中國畫創作時很難擺脫若干西式繪畫影響。石朴因為對中國傳統文化情有獨鍾,沒進過美術學院的他的學習中國畫的方式,是純粹中國傳統繪畫的學習模式。他從臨摹入手,學習前人的技法圖式,他又學習書法篆刻,學習古典詩詞的創作,其能力與手段,中國畫的專業水準,遠在學院派之上。學院派的人皆以創新為目的,從西方引入的這個「創新」在這一百年已成顛撲不破的公理,然而中國是個以古為尚的國家,凡涉古之詞皆為褒辭:古雅、古厚、古樸、古老、古風、古拙、古道熱腸……而「人心不古」則是世道衰頹之總稱。

今天受西方文化影響的中國美術界只知有創新,敢有尚古之稱的人,不僅寥若晨星,且有保守落後之嫌。而從頭至尾從民族傳統文化中來的石朴,自自然然的公然宣稱追逐古意。在一片創新的聲浪中,這尚古之意就足以讓石朴極為另類!當然,石朴不是一個復古主義者,「我說的傳統古意是人文的精神,精神是要提煉的」。「我喜歡畫得蒼古一點,讓人感覺到又苦又新。新而有滄桑感,就好像你在一個古老的地方,有現代人在那裡生活。我們去遊覽一個地方,看那個地方很古老,極具滄桑感,便能喚起我們的思緒。」

對石朴,「古意」是種人文意義的追求。石朴追求道的境界,追求中國古典詩詞的意境,他在繪畫中運用陰陽辯證的思維,他學畫從臨摹古人前輩入手而非靜物石膏素描,他的論畫題跋中的語彙是氣韻、骨法、虛實、筆墨、風骨、神妙、淡宕……他的畫中,更是到處充滿著傳統文化民族生活的意趣與神韻。當然,還有他的虛靜陰柔的太極拳,他的瀟洒靈動的漂亮書法,他的那些在自然天真寧靜淡泊境界中的詩詞……整個的石朴,就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化身!這不奇怪,石朴可是中華文化發祥地歧山下周原的人!從小跟著他在鄉村行醫的父親,走遍了周原地區的山山水水,黃土高原,住窯洞,登土塬,翻梁峁,跨溝壑,涉溪川,那裡處處是地地道道的中華文化,那裡在在都是石朴的記憶……

我們今天的山水名家中大多為江南文脈的承傳,至少為中國東部地區的所在,即使在古代,宋元明清的畫家,亦無不是江南或東部發達地區人氏。古代山水畫史名家中只有五代的關仝為長安(今西安)人,宋代的畫家范寬是陝西華原(今陝西銅川)人,但這兩位黃土地上出生的古代畫家,他們也不畫不入流的黃土高原。即使當代「長安畫派」中人,其代表人物也非關中之人。而石朴不僅為關中之人,還是歧山下周原的人,還是從小生活在這片中華文化發祥地的普通人。請注意石朴出生地這個不同於幾乎整個畫史畫家們的特點,這是我們考察石朴藝術的基礎與出發點。

考察石朴藝術所以要從他的出生地和他的生活環境出發,是因為石朴特別珍視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感受,與別的那些與自己出生地關係不大的畫家不一樣,石朴總是努力地表達他所生活的環境帶來的真實感受,而他的出生與生活的環境卻是古今中國畫壇的畫家們所從未真正體驗過的獨特的環境。不論是周原一帶周圍黃土高原,西部之崆峒仙山,還是南部的秦嶺,或漢中盆地,秦巴山區,中國西部的這一帶開發遲緩的區域,卻因此保留著不少古風,尤其是石朴小時候的生活,與古代中國應該相差不多。

而石朴在畫中又經常畫他兒時的記憶:「吾祖籍陝西華陰,華陰者,華山之陰。得此庇護,生生息息。今寫夢中之境,以記兒時之情耳」。又有「我總想把自己記憶中的東西畫下來,同時不失中國畫的意境。現在這個問題初步解決了,我很高興。我畫麥草垛,畫鄉村的小房子,農忙時打場勞作等等,過去總感覺很美,但往事很難用畫來表現出來。……古人畫中程式的東西太多,和現在的生活有很大的差距,用於表現自己生活就很難,就要去創造」。這讓人想到林語堂說過的一句話,大山的孩子,永遠是大山的孩子,即使走出大山到了城市,大山仍然也是他生活的尺度。石朴這種在山水畫中頑強地表現自己人生記憶與人生經歷的特殊思路,構成了石朴山水畫藝術的獨特之處,這就是對西北人文意境的表現。

二、意境表現

意境的表現,本來是中國山水畫傳統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傳統。宋代畫院以詩詞意境取士,就是典型的例子。元代畫家們或平淡天真或荒寒孤寂或悠遊平和或靜謐幽深,種種境界莫不如詩如詞如夢如幻。此種傳統作為繪畫思潮來說,一直持續到吳門諸家。沈周、文徵明、唐伯虎們在詩詞伴隨下在自己的畫作里玩味於自己的園林茅舍文人生活之中,算是意境傳達之風的尾聲。這之後松江派的董其昌、陳繼儒們力倡筆墨,開筆墨境界之一代新風,筆墨至上壓倒了意境的追求,甚至壓倒了丘壑乃至章法的講究。你只要看看筆墨至上的「四王」們山水形態一味仿古,黃賓虹泉瀑山林丘壑走向朦朧難分,即可了解論丘壑為俗,論筆墨為雅的新時尚。丘壑章法不講究,此為非不能也,是不為也。畫面題跋是題詩或題畫理,是意境或筆墨追求分野的標誌。以此觀之,石朴的山水對意境的追求為其突出特徵。

石朴山水意境最大的特點是對西北山水和西北農村生活的懷念及表現。這類作品在石朴山水畫中是最有特點的。例如《斤竹嶺》。畫面在山青水秀中有農舍小院數間,柴堆草垛雜布其間。畫家以點景人物的方式津津有味地描繪生活其間的人們在碾谷、打柴、牧牛、務田,行路……畫中題王維詩《斤竹嶺》:「明流紆且直,綠篠密復深。一徑通山路,行歌望舊岑。」當年在長安生活的王維,大部的詩都有西北之味。此處無疑借王維詩澆自己塊壘。石朴當然更喜歡陶潛。他畫《田園歸來圖》,當然不是潯陽江邊南山之下的陶淵明,而是地道的三秦山地。直接在山中農舍、玉米地、石碾、小河、漁舟中構築自已的鄉愁,對兒時親切記憶的深情,畫中甚至還有當地造小木船的施工細節。畫中錄陶潛歸去來兮句。

這種對兒時鄉村生活的表現曾經是齊白石魚蝦草蟲畫無盡的源泉,在石朴這裡,亦是他感人至深的山水情懷。這類在平淡無奇中寄深情的作品如《牽掛我的是故鄉》、《欲寫家山費思量》、《藍田日暖》、《欹湖空闊》、《鄉情無限》、《耕作終南下》、、《家山處處留人醉》、《年年此處望豐收》、《農家五月麥初黃》、《隴西山村圖》、《故鄉歸來圖》等一大批作品。在《故鄉歸來圖》中有一段長題:「余好讀陶潛王維古賢詩,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又自顧無長策,空知返舊林。不知不覺中,每提筆作畫,諸賢浮在眼前,與故鄉的情結相融。余童年與少年在農村度過,鄉愁便成了余筆下揮之不去的題材。想當時壠上耕作,粗茶淡飯,風土淳厚不能忘懷,故每每形於筆下。凡此皆心中之境也。」

石朴這些帶有情節故事性的山水畫在今日山水畫界是罕見的。其實,這種有著豐富人物活動的山水畫,在倡導山水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宋.郭熙)的五代兩宋畫壇比比皆是,如關同《關山行旅圖》、范寬《溪山行旅圖》中行旅山中的道路驛站人馬隊伍,南宋馬遠《踏歌圖》路上踏歌之人……此類山水與人物活動密切相關的山水創作風氣一直持續到明中期吳門諸家。其實從董其昌前後起,中國畫以筆墨為重,帶故事情節性的山水畫已有俗品之貶,加之此前如元四家倪瓚們的山水畫中決不見人,即使點綴一二,亦非高士道佛不能,「冷冷不食人間煙火」,已成文人山水逸品標誌。五十年代後山水中加進修水庫鐵路之工人與政治與運動相關,則屬另類,真的在山水畫中表現古老的農業中國普通農村生活,而且是山水界難以接觸的西北農民的西北山水情懷者,且為畫家真實生活真情實感的表達,縱觀當代畫史,或僅石朴一人!

長安畫派開拓了中國畫畫壇中的西北畫派,但長安畫派中人,其代表者,亦非西北人,更非西北之農人,故石朴所畫之山水,確為獨特之西北人文山水之境界。西北山水的境界當然絕對不同於明麗溫潤柔美恬靜的江南之境,這裡既有石朴故鄉的親切,又有為別處景緻所無的苦澀。亦如石朴《欲寫家山費思量》所題「欲寫家山費思量,幾回拋筆幾回傷。最喜窗前明月影,不愛紛華愛蒼涼。」在《我家住在黃土高坡》一畫中,所繪也是黃土的山巒,拉車的鄉親,打柴的農人,寧靜的山中小院,題跋為「我家住在黃土高坡。此曲余嘗聞之。今筆墨寫其厚朴寧靜,豈不人生之快哉!」這種獨特别致的畫風,不是陶淵明式的平淡天真,也不是江南山水的溫潤明麗,只能是山水畫中厚朴、寧靜、蒼涼、苦澀的西北之風。

三、筆墨造境

石朴出生和成長雖然沒在大城市,但在這個信息時代,接受知識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加上在他學習的過程中,曾經受到像羅銘這種山水畫名家的指導,加上天資聰慧,他走的是一條傳統學畫的道路。早期他的山水畫學黃賓虹,學黃秋園,學石濤。這些來自江南、南方的山水畫,與他的西北黃土高坡沒有直接的關係,他象全中國的山水畫家一樣,手上的範本只有南方山水的圖式。他學黃賓虹的積點成線積點成面之積墨法,追求渾厚華滋。他又學黃秋園以筆線為主的筆墨。黃賓虹與黃秋園在當代畫壇都以筆墨精到著稱,石樸學二黃對兩家筆墨之妙,可謂心領神會。

如黃賓虹的點子積墨,在石朴這兒發展為濃淡相間趁濕互破的較大規模的積墨場景,因場面更豐富更浩大,故墨象亦更變幻更豐富。他從黃秋園本就富予變化的筆墨和較為豐富的場景,做了更為大刀闊斧的延伸和發展,丘壑的鋪排更為豐富,細節的趣味更為講究,由於場面的浩大,筆墨間的呼應、虛實、穿插、變化也更複雜……顯示出石朴在理解中國畫的思維、特點和筆墨語言上的穎悟力和創造才能。當石朴從黃秋園再上溯石濤與石溪及宋元諸家的時候,他的筆墨愈發成熟起來。儘管這批畫與他後來的西北畫風關係不太大,但事實上,多年前打動楊仁愷與薛永年、孫克們的,卻正是這位自學成才的石朴這批畫作中於筆墨和丘壑章法中呈現出的難得天資和才氣。

如果說石朴在向前人和古人的臨習和再創造中主要研習的是筆墨及丘壑章法構成的技藝的話,當他再用這一套南方山水的現成技藝來表現自己熟悉然而全新的無章可循的西北山水時,他必須去重新創造。當然,源自南方山水的筆墨,在運用於西北山水中更多的是筆墨深層的機制與規律,是運筆中虛實、頓斷、輕重、疾徐、粗細、中側、乾濕、順逆種種辯證之變化統一,及濃、淡、潑、破、積、焦、宿諸種墨法的選擇並用………經過多年筆墨的修鍊,懂得享受筆情墨趣之快樂,加上習畫多年根本不為當地畫壇所知,僅安靜於一隅體驗在畫中追憶昔日時光或迷戀家鄉的快樂,石朴作畫有一種古人十日一水五日一石的心態的寧靜。他神閑意定心安理得地用多種筆墨處理自己細節豐富的畫面。

毫無疑義,適用於蒼涼凝重的西北山川的,應是一套全新的筆墨皴法。他開始用枯澀凝重的用筆,中側並用地表現西北黃土的塬、梁、溝、峁,其用線干筆渴墨,毛澀參差,加之側鋒橫掃,大膽使用焦躁離落的焦墨塊面去表現西北特有的乾澀凝重的山峁,尤其是蒼涼樸厚的黃土高原。在掌握了表現西北山水筆墨的基礎上,他甚至用自己這種獨特枯澀的筆意,去擬仿石魯並不枯澀的《南泥灣道中》。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石朴那些帶有人文生活環境的西北山水畫,由於場面浩大,細節眾多,不僅有傳統山水畫中的山水樹木,屋宇道路,還有眾多勞作與生活的人物場景,複雜的人文山水圖景,需要複雜多變的筆墨。在一幅畫的題跋中,石朴自稱,「中國畫講意講氣也講趣,趣有筆墨趣,有生活趣。這幅畫將兩者結合起來運用,以求筆墨與生活的統一。這幅畫中的柳樹以古法寫意,點畫上注意力度,柳條有線有近似塊面的點,在不似之似中又有具體的人物形象做點睛,以求趣味。」

有筆墨趣,有生活趣。使石朴山水較之同時代追「新」逐「奇」「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流行山水畫家大為不同。石朴的人文山水除其意境之趣外,筆墨是耐讀的。石朴畫他的樹林,每一株有每一株的筆墨處理,乾濕濃淡提按頓挫都有不同,每一株樹,其樹榦樹枝之複雜用筆,亦或直或曲或頓或斷或實或虛,讓人想到董其昌所說,畫樹要筆筆轉,下筆便有凹凸之形,此既為自然形態之豐富,又是筆墨變化之需要,當然,更得有玩味筆墨的素養,和寧靜享受之心態。石朴以此心態以此趣味以此素養去處理畫面每一處細節每一筆一墨。你去讀畫中構成道路上石塊石階,西北瓦屋土牆的一筆一墨,去讀這些看似簡單的物象看似簡單的筆墨,你可在這些似乎簡潔的筆墨中看到微妙的對比,差異中的辯證,變化中的陰陽,筆墨處理上的深厚素養。

石朴筆墨比較精彩地呈現在他的點景人物和江中小舟上,這些似乎最為簡單的物象上,畫家那種對現實高度的提煉,筆墨的精到而微妙細膩的處理,讓人慨嘆!當然,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石朴書法篆刻的功底都極好,其書法勁健洒脫,已是入道之人。他的筆墨當然得益於書法。曾為此說到:「我的許多畫法是從書法中悟到的,書法有許多微妙之處,能把這些微妙之處把握住,運用到畫上面去,畫就有內涵了。」縱觀今天中國畫界,懂造型懂構成的人不少,通書畫之通人有幾個呢?石朴習太極拳有四十餘年,這些傳統素養也給了他的山水畫無形的影響。他說過,「太極拳處處能留,留為靜,靜中寓動,留而不呆不板,蓄而待發,氣勢不散,精神團聚。這與我的用筆何其相似。」這不也是石朴「古意」之所在么?有書法、篆刻、太極拳一類傳統文化功夫的人,與沒有這些素養的人,在中國畫筆墨境界心態之雅俗高下上,真是不可同日而語!

值得特別指出的是,石朴面對西北山水西北人文那種迥異於江南陰柔優美的差異,除了具體的西北山川丘壑人文物象的形態描繪外,輔以相應獨到的筆墨語言的表現,使這種西北山水更具風格圖式的意義。石朴說,「我作畫對意境的營造更重視,以意造境。以景造境更直觀,以意造境則更注重書寫性。在注意勾、皴、擦時特別注意輕重遲澀,即用筆的虛實。這對造境至關重要。中國畫的特色主要表現在以筆法筆意造境的能力上。」此種石朴所稱「心中之境」當然不能一味依賴造型寫實敘情節講故事,而是循中國民族繪畫以筆墨另造其境的意象造像方式,這使石朴的繪畫更堅實地立足於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石頭河邊萬木秋,后土人家樂自由。結舍傍青眼卧溪,白雲入江流。山徑曲折行人往,水道縈迴宿扁舟。借問此地何處有?朴翁硯田畫圖收」。此種主觀再造的自主心態,即清人方土庶所謂「因心造境」。同時,石朴匠心獨運所用之濃墨重筆干筆渴墨,加上枯筆重墨側鋒皴擦形成的塊面墨象,更有一種與南方山水形成鮮明區別的雄渾、蒼茫、凝重、樸厚的西北之風。一如石朴繪五丈塬:「五丈塬頭氣森森,我以蒼茫寫沉雄,兩千年來風雨染,至今還憶是卧龍」。這裡既有五丈塬自然的氣勢,亦有筆墨自身的蒼茫與雄渾。

四、西北人文山水圖式

石朴循著自己對傳統文化,對家鄉的熱愛,對自我感受的珍視,在意境的心造與筆墨的提煉之中,完成了一種在蒼涼渾茫的西北自然山水中,對古樸平淡意味悠長的西北農村生活全景般詩意的描繪。石朴這種非常自我因而非常獨特的山水,與從古至今的江南山水之主流傾向不同,與筆墨至上的追求筆情墨趣的山水不同,與當今流行的標榜創新,標榜自我風格的樣式主義山水也不同,歧山下周原的石朴在一切流行之外獨創了一種「西北人文山水圖式」。石朴的「西北人文山水圖式」 古意盎然,但古代山水畫史上沒有他這種圖式。

石朴自稱:「我說的傳統古意是人文的精神,精神是要提煉的」。「我喜歡畫得蒼古一點,讓人感覺到又苦又新。新而有滄桑感,就好像你在一個古老的地方,有現代人在那裡生活。我們去遊覽一個地方,看那個地方很古老,極具滄桑感,便能喚起我們的思緒。」此豈非南北朝時期陳朝姚最《續畫品》所謂「雖質沿古意,而文變今情」么?讀著石朴帶有強烈西北人文意趣的山水畫,忽然讓人想到這位畫了幾十年畫尚不為本地畫壇知道的樸實寧靜的石朴,太像寫出西北人文色彩濃烈的《白鹿原》的陳忠實,和同樣生活在黃土高原寫《平凡的世界》的路遙,這些黃土地上土生土長出來的文藝家,他們從黃土地中直接冒出來,連人帶作品都是一身西北黃土高原的蒼涼、渾茫、苦澀與深沉,他們都有著一種共同的從黃土地中奔突而出非寫不可的激情,他們是黃土文化的精靈!除了他們外,沒人可能像他們這樣做。他們,連同他們的作品,都具有不可複製的唯一性。——我想,石朴西北人文山水的文化意義在這裡,石朴西北人文山水的情感價值也在這裡。

各位師友您認為呢?

歡迎到文章最後面留言板留言表達您的觀點哦!

聲明:本公眾號內容及圖片如沒註明出處則來自網路,無從考證來源,僅用於公益傳播,如有侵權請在後台留言或直接聯繫我們告知刪除或標註來源,謝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怕黑與責任 的精彩文章:

米芾最有效臨帖方法:臨帖先讀帖
書聖此帖,使轉得讓人慾罷不能!今天請高手字字析

TAG:怕黑與責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