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顧誦芬:「殲-8之父」的生死飛行

顧誦芬:「殲-8之父」的生死飛行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等速飛行、間距僅10米!

1969年夏天,瀋陽某試飛機場上空,一連3天,有兩架飛機就這樣近身飛行。那場面讓人心驚肉跳!

前邊一架是「殲-8」試驗機,新中國正在自主研發的第一架雙發、高空、高速殲擊機;後一架是「殲教-6」,除飛行員外,另有一名特殊乘員,零飛行訓練的「殲-8」總師、時任國防部第六研究院飛機設計研究所總設計師顧誦芬,那年39歲。

圖片由實習生陸越繪製

生死時速的3天,令整個「殲-8」設計團隊,甚至剛剛起步的中國航空工業,時時揪心。

1964年,顧誦芬挑起「殲-8」總設計師重擔。1969年7月5日,「殲-8」完成首飛。

在跨音速飛行試驗中,「殲-8」垂直尾翼出現嚴重的抖振。要解決問題,必須查清垂直尾翼氣流分離的詳細位置。顧誦芬想出一個辦法,把毛線貼在垂直尾翼上,飛行時若有毛條振動,就能知道氣流分離的地方。

受制於當時的照相技術,拍攝毛線條振動清晰圖成最大難關。誰也沒料到,顧誦芬竟做出一個大膽決定:乘「殲教-6」上天,用望遠鏡貼著「殲-8」試驗機觀察!這與一介書生的身份形成巨大反差。來自陸機《文賦》「詠世德之駿烈,誦先人之清芬」的名字,滿溢出顧誦芬書香世家的背景。1937年,上小學的顧誦芬,隨任教燕京大學的父親生活在北京,親眼目睹了日本軍機對北京的轟炸。高中畢業後,顧誦芬就讀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

經過連續3天近距離飛行觀察,顧誦芬找到癥結,成功解決了抖振問題。

1979年底,「殲-8」正式定型。慶功宴上,滴酒不沾的顧誦芬喝得酩酊大醉,感慨道,「殲-8」是「連滾帶爬」搞出來的。

「我心裡想的就是國家,絲毫沒想自己會怎樣。」許多年後,顧誦芬回憶那3天時說。

此後,顧誦芬促成「運-20」立項,並參與了評審。

如今,雖處在癌症康復期,89歲高齡的顧誦芬,幾乎仍每天在辦公室工作。

人物簡介

顧誦芬,1930年出生,江蘇蘇州人,飛機設計專家,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高空高速殲擊機的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航空工業領域唯一的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美國宇航學會會員,先後參與主持了「殲教-1」「初教-6」「殲-8」和「殲-8Ⅱ」等機型的設計研發,並擔任「殲-8」和「殲-8Ⅱ」的總設計師,被稱為「殲-8之父」。

1951年畢業於交通大學航空工程系,現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科技委高級顧問。

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陳小柒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重磅!中國奧數隊總分第一,隊員全部摘金,2人滿分!
假網站,假郵箱,假編輯部……期刊騙子們還要蹦躂多久?

TAG:科技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