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平實平易不平凡——緬懷導師郭和以教授

平實平易不平凡——緬懷導師郭和以教授

董常生 陳建新 李淑蓉

我們的導師郭和以教授,他的大名是在40年前我們從大學教科書上看到的。他是全國高等農林院校獸醫學本科專業《獸醫解剖學》統編教材的主編,這一學科的學術權威,能成為他的學生是我們人生的一大幸事。

踏實人生,鍥而不捨的追求

郭先生是一位謙卑的人。那時的他已年逾古稀,滿頭銀髮,但步履矯健,聲如洪鐘,思路敏銳,精神矍鑠。

他同任何人談話時永遠是和顏悅色,平心靜氣。他總是靜靜地聽著你把事說完,然後常常是一句「我的想法是……,您看合適嗎?」我們同他相處,好像既是面對慈祥的師長,又有一種父愛如山的感覺,他永遠帶給我們溫暖和信心。

郭先生的信仰忠實而虔誠。他通過鍥而不捨的追求,90歲高齡時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平生的夙願,成為我黨歷史上入黨時年齡最高的黨員之一。

郭先生學識淵博,業精於勤。我們的碩士論文從立題、開題論證、試驗設計和試驗操作、論文數據採集及驗證、論文撰寫和修改他都悉心指導甚至親力親為;每一個環節、每一條數據、每一個字詞,他都認真審核甚至有些苛求。為了使我們的論文質量達到要求,他不知花費了多少心血,增添了多少華髮。

他高尚的人格魅力、嚴謹的治學態度和平易近人的長者風範永遠感召和激勵著吾儕後學。

作者董常生(右)與老師合影

平常腳步,樂觀向上的情懆

郭先生生於1918年2月25日,2010年7月26日去世,享年93歲。由於歷史的原因,解放後他曾頭戴3頂政治「帽子」。他出身地主家庭,又是高級知識分子,「文革」中自然就成了被專政的對象。10餘年巨大的政治壓力和「勞動改造」並沒有消磨掉他的理想和志氣,他不僅奇蹟般地戰勝了常人難以克服的艱難困苦,還在繁重的勞作之餘撰寫了《內蒙古中藥材栽培》一書,多次再版,行銷全國。

後來,當有人和他提起往事時,他總是微微一笑,岔開話題。記得在一次聊天中,我們談到人生的價值時,他隨口吟了兩句:「人生勞作是與否,精神振振話春秋」。這雖然不能稱之為詩,但卻披露了先生對人生的思考和追求。

郭先生一生沒有做過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只是千百萬普通知識分子中很平常的一位,就像一部龐大機器中一顆小小的螺絲釘,雖然微小卻自有其存在的價值。

郭先生的人生情操和生活態度時刻感染著我們,他留給後人的無形財富就是永遠保持生命的勃勃生機、永不自滿的治學態度和老當益壯的精氣神。

大家風範,博大寬廣的胸懷

1976年,「文革」的野火在中國大地燃燒了整整10年終於熄滅。第二年,重新出來工作的鄧小平同志自告奮勇抓教育,在他的推動下,恢復了中斷10年之久的高考。為適應高校教學的需要,農業部和教育部組織編寫農林本科專業的全國統編教材,郭先生憑藉他在動物解剖界的影響力被指定為全國獸醫學本科教材《家畜解剖學》的主編 。

當時,郭先生還在「牛棚」中接受「改造」。是內蒙古農牧學院的領導大膽地採取了「特殊辦法」,從「牛棚」中將他接出來主持了教材的第一次編寫會議。

參加該教材編寫的人員幾乎囊括了解放後我國動物解剖學領域的頂尖人才。他們中間有安徽農業大學原校長沈和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祝壽康先生,甘肅農業大學教授謝錚銘博士,中國農業大學林大誠教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田九疇教授,東北農業大學張立教教授和華中農業大學林進凱教授。郭先生以主編的身份領導和主持了《家畜解剖學》教材編撰的第一次工作會議。

十年「文革」,知識分子無用武之地,報國無門。在「文革」結束呈現出來的大好社會環境的激勵下,廣大教師經過多年的知識積澱、思想醞釀形成的工作激情,呈井噴式迸發。教材編寫會議上,與會人員發言踴躍,各抒己見,學術交鋒刀刀見骨,場面熱烈而感人。面對此情此景,郭先生成竹在胸,集思廣益,發揚他樂於傾聽、善於溝通的優點,採用和風細雨的漫談方式,以不恥下問的謙虛態度和果斷決策的工作方法駕馭了教材編寫會議的全局,順利安排和確定了編寫大綱和任務分工,為教材的按時出版奠定了基礎,這種民主自由的學術氛圍在學界傳為佳話。

該教材出版後在我國獸醫本科課堂教學使用了10多年,後來在郭先生的主持下修訂了兩次並多次印刷,成為大學獸醫學本科專業教材的經典之作,也是我國基層臨床獸醫和畜牧獸醫科研工作者的重要參考書。

默默耕耘,潛心篤志的探索

郭先生從教40餘載,曾在西北農業大學任教,1953年響應黨的支邊號召到內蒙古農牧學院工作。他將自己的一生獻給了祖國邊疆的教育事業,把全部心血和汗水灑在了船驥之託於他的草原和沃土上。

解剖學是一門研究動物形態學的課程,抽象而又枯燥。如何講授好這門大學必修課是從事該課程教學人員不斷探索的研究課題。

內蒙古農牧學院解剖教研室為解決這一問題探索出了一條新的路子。在郭先生的倡導和影響下,老師們巧妙地利用北方氣候相對乾燥的自然環境條件,經過無數次的試驗,研製出了動物干制標本製作方法,並根據教學的要求,成系統地製作出了能滿足畜牧獸醫學教學的全套標本。他們所製作的標本在規模、系統性和工藝水平上堪稱當時國內一流。吉林大學楊維泰教授評價說:內蒙古農業大學的動物干制標本教學模型製作技藝精湛,世界一流。張玉龍(河南農業大學教授)經常在各種場合讚許:郭先生領導教師們製作了如此規模的動物標本,僅僅是福爾馬林的熏蒸味一般人都會受不了,我們都很佩服,不簡單吶!

1984年,自治區政府授予郭先生領導的課題組內蒙古科技進步一等獎,以表彰他們為提高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所做出的突出貢獻。

身體力行,嘔心瀝血的恩師

郭先生躬耕杏壇四十餘載,桃李滿天下。我們初次謀面,先生已是年過古稀之人。當我們第一次站在他的面前時,感覺他身材魁梧,神采奕奕,西裝革履,和藹可親而彬彬有禮。這是他重返教壇後第一次帶研究生,陳建新(後為內蒙古自治區著名獸醫師,企業家)、李淑蓉(後為解放軍第3軍醫大學教授,博士)和董常生3人是郭先生的開門弟子。

就讀研究生的3年,我們沒有讓郭老先生少操心。從入學開始,我們除從晚上11點半到第2天早晨7點鐘起床的休息時間外,其他時間基本都在實驗室或教室度過。特別從二年級開始,實驗室成了我們「堅守的陣地」,吃飯、做實驗、娛樂和閑談都在實驗室,以後郭先生陸續招的師弟師妹們也學著我們這樣作息。大家一起學習,一起探討實驗體會,一起制定「攻守同盟」。

郭先生也和我們一起作息,師生關係越來越密切。同學們都積極向上,實驗創新成為大家共同追求的目標。但是,郭先生幾年如一日地這樣「盯著」我們,實在是太辛苦了,再說我們也想「自由」一點啊!在這一點上,郭先生是「吝嗇」的,他把時間看得比金子還要珍貴。

郭以和教授(左五)與他的學生們在一起

郭先生歷來做事認真,循規蹈矩。記得第二學期開始上專業課,郭先生給我們3人講第一節課,師弟師妹們坐在離我們較遠的座位上旁聽。郭先生穿戴整潔,上課時間一到點便很嚴肅的站在了講台上說:「現在開始上課。」我們仨坐在座位上準備聽他講課。沒想到他卻說:「你們得按規矩來。我說『現在開始上課』,你們得站起來齊聲說『老師好』!」於是我們這些研究生又當了一回「小學生」。後來,有幾位淘氣的師弟師妹們私下裡學著郭先生的語調讓在場的人「起立」「坐下」,並有所發揮,逗得大家捧腹大笑。

郭先生治學嚴謹,對我們要求非常嚴格。我們在做一項預實驗時曾和郭先生發生過一次衝突,這件事使我們終生難忘。記得我們的預實驗連續做了3次都不理想,並且找不到原因。我們苦思冥想了幾天,突然想到可能是追蹤神經的藥物劑量不夠,便向郭先生彙報並提出把劑量增加一倍的建議。郭先生認為該藥物價格非常昂貴,沒有把握推斷實驗會成功,因此沒有同意我們的建議。但是我們成功心切,就在實驗時自作主張增加了關鍵藥物的劑量。實驗結果3天以後才能顯示,第2天我們向郭先生作了彙報。郭先生仔細聽著,足足3分鐘不說話,我們覺得那一刻時間過的特別慢。突然,他一改平時儒雅之風,對我們大發雷霆,狠狠地批評了我們先斬後奏的做法,說如果帶到以後的工作中,危害很大,必須引起警惕,下不為例。

後來雖然實驗成功了,但郭老師沒有表現出喜悅之情,因為他更重視的是「人」的培養。在他看來,培養良好的思想品格比實驗成功更重要。

先生的嚴格要求和諄諄教誨是沒有夾雜任何私心的。從此,我們對那兩句格言「經師易得人師難求」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有了更深的體會。

郭先生在平淡的歲月、平實的工作和平易待人的點滴瑣事中成就了自己的不平凡,從而在我的心目中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

郭先生,我們將永遠銘記您於心間!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均由作者提供

編輯:岳靚

審核:管晶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7億光年外有個超大黑洞;新材料能從霧中收集水分
「中美貿易戰,和年輕人究竟啥關係?」這位復旦教授講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