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歡迎回家!流落他鄉的「遊子」終於落葉歸根

歡迎回家!流落他鄉的「遊子」終於落葉歸根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這是一條回歸之路。

這也是一條中華民族夢圓之路。

中華文明延綿五千年,孕育創造的璀璨文物,是中華民族根魂所寄、中華兒女精神所系。晚清以降,列強東顧,國力衰微,山河破碎,大量珍貴文物慘遭劫掠、倒賣、走私,如遊子飄零、流散他鄉,成為國人心中難以撫平的傷痛、無時或忘的惦念、夢牽魂繞的等候。彼時散去,那每一件文物所擔負的,又何嘗不是時代之重、民族之殤?

為隆重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全面展現70年來我國流失文物回歸工作的不凡歷程與豐碩成果,9月17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主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成果展」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開幕。

圓明園獸首回歸

1860年英法聯軍攻陷北京,萬園之園付之一炬,珍貴文物被掠西去。20世紀80年代以來,包括圓明園獸首在內的我國流失文物陸續現身海外,國際拍賣企業屢屢高價漁利,國人強烈憤慨譴責,國際輿論廣泛關注。

圓明園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十二生肖噴泉構件,1860年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後流失海外。獸首由清乾隆年間西洋畫師設計,中國宮廷匠師製造,融合東西方文化特色。獸首形態逼真,表現細膩,展現出較高的工藝水準

從香港搶救徵集珍貴書畫文物

新中國成立之初,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關心下,文化部文物局建立「香港秘密收購文物小組」,專門在香港從事珍貴文物搶救工作。

在四方初定、國力惟艱的歲月里,中央人民政府多次撥出十分寶貴的外匯儲備,支持文物小組成功搶救徵集了包括晉王獻之《中秋帖》、晉王珣《伯遠帖》、唐韓滉《五牛圖》、五代董源《瀟湘圖》、五代顧閎中《韓熙載夜宴圖》(宋摹本)、宋趙佶《祥龍石圖》在內的一批歷代書畫珍品。

前蘇聯、前民主德國

返還《永樂大典》

在中央人民政府的努力下,1951年至1958年間,前蘇聯先後3次向我國返還64冊《永樂大典》。1955年12月,前民主德國向我國返還3冊《永樂大典》和10面義和團旗幟,周恩來總理親自接收了這批文物。

《永樂大典》成書於明永樂六年(1408年),是我國歷史上享有盛譽的皇家巨典和百科全書。全書共計22937卷,分裝為11095冊,約3.7億字,彙集了當時所能見到的我國上自先秦、下迄明初約8000種古代典籍,堪稱輯佚之淵藪。明嘉靖年間曾摹錄一套副本。《永樂大典》已知存世僅存800餘卷、400餘冊,每一冊均極為珍貴。

從美國追索王處直墓浮雕石刻

2000年,美國某拍賣行拍賣疑似我國被盜浮雕石刻的消息傳至國內。經鑒定核查,國家文物局確認該彩繪浮雕武士像為1994年被盜的河北曲陽王處直墓甬道的兩塊石刻之一,隨即啟動追索工作。

這兩件彩繪浮雕武士石刻原鑲嵌於王處直墓甬道左右兩側,武士像在長方形漢白玉上雕刻而成,應是佛教護法神的天王形象。浮雕石刻雕刻細緻,線條流暢,精施彩繪,藝術風格上承唐代之餘韻,下開宋元之先河,是五代藝術及考古的重要資料。

龍門石窟石刻佛像回歸

20世紀初,洛陽龍門石窟被大規模破壞、盜鑿,大批石窟佛像流落海外。

這些石刻佛像屬於北魏晚期至盛唐(493一756年)中國造型藝術極盛時期的優秀作品,展示了在龍門形成並影響全國石窟造像的「中原風格」和「大唐風範」,具有重要的文物價值。

秦公墓地金飾片回歸

20世紀90年代,甘肅秦公墓地慘遭盜掘,大量珍貴文物流失海外,其中一部分金飾片被法國收藏家獲得,並捐贈給吉美博物館收藏。

這批秦公墓地金飾片,是目前發現年代最早的秦文化金器。據推測為鎧甲、馬胄、棺具、車輛等的裝飾物,對於了解早期秦人使用金器及與西戎民族間的交流具有重要意義,是研究早期秦文化的重要實物材料。

鄧峪石塔塔身回歸

1998年,山西省榆社縣的鄧峪石塔塔身被盜後,被販賣至我國台灣地區,當地信眾將其捐贈給中台禪寺。

鄧峪石塔雕造於唐開元八年(720年),高約3米,單層樓閣式,自下而上由基座、塔身、塔檐(帶平座)、塔剎四部分套合而成。該塔是我國古代紀年佛塔的代表性作品,體現了盛唐造像的鮮明特點,顯示出大唐盛世的文化與藝術氣魄,對於研究唐代佛教藝術與雕刻藝術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價值。

從英國追索青銅虎鎣

青銅虎鎣原為清宮皇室舊藏,1860年被英國軍官哈利?埃文斯從圓明園劫掠後由其家族收藏。

「虎鎣」為行「沃盥之禮」所用的水器,頂蓋內鑄有「自作鎣」銘文。因器蓋、流部有虎形紋飾,故稱「虎鎣」。據「虎鎣」相關流傳資料和所配器座來看,這件文物應是清代皇室的收藏。現存商周青銅鎣寥寥數件,以虎為裝飾主題的鎣僅此一件。

從日本追索曾伯克父青銅組器

2019年3月,國家文物局在獲知日本某拍賣企業擬拍賣8件疑似湖北被盜青銅器的消息後,立即會同公安、外交等相關部門開展緊鑼密鼓的追索行動,一方面通過刑事偵查調查文物被盜走私情況,另一方面與日本政府有關部門進行協商,促使日本相關拍賣企業終止文物拍賣,敦促文物持有人將曾伯克父青銅組器歸還中國政府。

該組青銅器源自春秋早期曾國高等級貴族克父墓葬,鑄造精緻,保存完整,鼎、簋、盨、壺、甗、霝器類同時出現,每件器物上均鑄有子孫頌揚先祖之德,以求子孫萬代得以庇佑的銘文,共計330字,其中簋器、蓋對銘共100字,每器均帶有自名,對研究春秋早期青銅器的鑄造與斷代以及曾國歷史文化具有重要學術價值。整組青銅器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文載於物,族髓附間。

運脈牽連,興者襄見。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文物承載國運,牽連民心。一段文物流失史,經百年憤怒、無奈、悲涼的熔鑄,已經融入中華兒女情感基因,激勵國人時時警醒,砥礪前行。一條文物歸來路,70年篳路藍縷,路轉峰迴,每一次回歸,都在凝聚著民心,激昂著力量,重重擂響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鼓點。

祝福祖國

祝福祖國的明天更美好!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張爽(實習)

審核:朱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歐盟女掌門新官上任,先燒哪把火?
4億年前它們與人類祖先爭鬥,如今卻變成了非洲老哥的盤中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