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7省份半年減稅降費賬本:廣東規模最大,北京力度最強

27省份半年減稅降費賬本:廣東規模最大,北京力度最強

力度空前的2萬億元減稅降費,是政府今年宏觀政策中最為重要的一招。

從總體上看,今年上半年全國累計新增減稅降費11709億元,其中減稅10387億元。31個省份減稅費規模不一,折射出的是區域經濟發展、產業結構、稅源分布差別及政策落實程度。

其中有27個省份披露了今年上半年稅費減少的相關數據,第一財經記者梳理後發現,廣東省減稅降費規模最大,達到1727.8億元;北京減稅降費力度最強,減稅費金額達到1053億元,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最高。此外,上半年全國一半的減稅降費金額分布在東部五省份(廣東、江蘇、北京、浙江、上海),這些地方都有總部經濟發達、製造業大省、小微企業多、居民收入高、財力雄厚等特徵。

而黑龍江、山西、江西、貴州的減稅降費數據佔地方財政收入比重相對靠後,這意味著其減稅降費力度相對其他省份較弱,這主要跟地方產業結構、居民收入相對較低有關。

今年上半年減稅佔了減稅降費金額的九成,但隨著降費政策在下半年的密集實施,地方降費力度將明顯加大。也就是說,下半年減稅降費力度將不會減弱,甚至有所加強,而且中央依然要求地方不折不扣執行。這對地方財力衝擊較大,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基層政府,應注意潛在的財政風險。

減稅降費金額、比重全掃描

近日,27個省份公布了完整減稅降費數據或減稅數據。由於上半年減稅降費基本以減稅為主,僅減稅數據也基本能反映出一個地區的減稅降費總體規模。

從上半年減稅降費規模來看,廣東以1727.8億元居各省份之首,之後二至六位分別為江蘇(1085.6億元)、北京(1053.5億元)、浙江(966.8億元)、上海(931.3億元)和山東(642億元)。東部六省份上半年減稅降費累計6407億元,佔全國減稅降費規模比重約55%。

此外,河南減稅降費超400億元,河北、湖北超300億元,福建、遼寧、陝西、湖南、天津、雲南6地超200億元,山西、重慶、內蒙古、江西、廣西、貴州超百億元,其餘省份不足百億元。

為了衡量各地減稅降費力度,基於數據的可獲取性,第一財經記者計算出了各地減稅降費規模占各地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比重越高,意味著減稅降費力度越大,反之則越小。

數據顯示,北京這一比重高達33.2%,遠高於其他省份,這也意味著北京減稅降費力度最大。廣東以25.2%居第二位,江蘇、浙江、河南、上海、天津等地超20%,其餘省份均在10%以上。

為何廣東減稅費規模最大

想了解這一輪減稅降費地區間差別,首先需要了解上半年減稅降費構成。

從全國數據來看,上半年減稅占減稅降費總額的比重約為89%。具體到各項減稅金額,增值稅減稅占減稅總額比重約42%,個稅減稅佔比約30%,小微企業普惠性政策減稅佔比約11%。減稅規模最大的增值稅中,製造業、批發零售業佔大頭。

一位省級稅務部門的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導致減稅降費地區差異的最關鍵因素是產業結構和稅源結構差異。比如總部經濟佔比高的地方減稅更明顯,產業結構中製造業佔比高的地方,減稅規模越大。

廣東的財政收入規模連續20多年居全國之首,因此減稅降費金額居首屬於毫無懸念。細究廣東減稅降費構成會發現,增值稅減稅佔比約32%,個稅減稅佔比約28%,2018年政策翹尾減稅(增值稅為主)佔比約14%,行政事業性降費佔比約8%,小微企業普惠性減稅佔比約7%,社保降費佔比約5%。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廣東位於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現代產業體系完備,經濟總量大,製造業、民營企業、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眾多,高素質人才規模龐大,主要經濟指標及稅收收入總額位居全國前列,發達的地方經濟為減稅降費提供了巨大空間。同時,地方財政收入較為充足,財政可持續性表現良好,納稅服務水平較高,從而為減稅降費政策的落實打下了基礎。

減稅降費規模靠前的五個省份均有上述相似原因。

為何北京減稅費力度最強

並不是地方財政收入規模越大,減稅降費規模就越大,北京就是一個最為典型的案例。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約3171億元,規模位居全國第六,排在廣東、江蘇、上海、浙江、山東之後,比上海、浙江、山東少500億~1300億元不等,但減稅降費規模卻超過了浙江、上海和山東。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副研究員蔣震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北京是中國的政治中心,總部經濟很發達,基本都是高附加值的製造業,且高收入人群多,這就導致增值稅和個稅減稅十分明顯。

今年上半年,北京市個稅減稅約544億元,占上半年當地減稅降費總額約52%。個稅減稅佔北京當地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達17.16%,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李旭紅表示,北京個稅減免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在於,近年北京市經濟平穩運行,奠定了就業人員收入增長的基礎。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8年北京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水平分別達到145766元和76908元,均為全國最高,為個稅提供了可觀的減稅空間,北京個稅納稅人享受到較大減稅紅利。

此外,北京總部經濟發達,減稅效果也比其他地方更明顯。受益於今年5月大幅提高保險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比例,一批保險業巨頭減稅十分明顯,比如,中國平安減稅獲得紅利就超過100億元。也因此,保險巨頭集聚的北京所得稅減收明顯。

今年上半年全國企業所得稅同比增長5.6%,而北京市財政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當地企業所得稅同比下降1.4%,官方解釋原因之一,正是受保險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的影響。

山西、黑龍江等為何減稅力度弱

總體來看,東部發達地區減稅費佔地方收入比重大,而欠發達地區比如山西、黑龍江、江西、貴州等地佔比相對小。

李旭紅分析,黑龍江和山西減稅降費佔財政收入比例較低的原因是,減稅降費的規模增速與收入增速間存在不協調,部分原因在於目前兩省的產業結構正在調整。山西有較多的重工業企業正處於產業轉型時期,非鼓勵類的行業得到的稅收優惠傾斜有限。同樣,黑龍江位於東北地區,支柱產業為重工業與農業,農業本身就享受了較多的稅收優惠政策,因此減稅降費的佔比變動性也相對減少。

蔣震也認為,這主要跟產業結構相關。這些地方第二產業多為初級加工,增值空間並不大,因此降低增值稅稅率後,減稅規模也相對較小。此外,由於工資水平相對較低,因此個稅減稅規模也相對較小。

中國政法大學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施正文分析,征管因素也可能是一個原因,因為征管彈性空間較大,減稅降費政策執行力度越強,減稅降費更為明顯。

他表示,企業更為集聚的東部省份受經濟增速放緩、外貿形勢衝擊更大,對減稅降費訴求更緊迫,當地政府站位也更高,而且由於財力雄厚、可騰挪空間大,因此有更大的動力不折不扣去執行減稅降費政策。相比之下,一些欠發達地區本身財政困難,民生問題較為迫切,基層政府壓力很大,減稅降費政策對收入衝擊大,因此一些基層政府不一定堅決執行。

李旭紅也認為,一些地方在減稅降費政策落實的過程中可能遇到了一些困難,未來還需進一步貫徹落實。

不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馮俏彬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今年地方在落實減稅降費政策上都比較努力,較少發現不落實政策的情況。因此地方減稅降費規模差異,最主要還是跟地方經濟結構、稅源結構、財政收入規模相關。

儘管一些中西部地區減稅降費規模要遠低於東部發達地區,但這對地方財政收入衝擊和影響更甚於東部。

更注重政策落地和基層財政風險

未來減稅降費將有兩個趨勢,一是隨著7月份3000億元降費新政實施,下半年降費力度將明顯上升,疊加已實施的減稅政策,下半年減稅降費力度將更大。但9月份16個國務院督查組分赴16個省份對減稅降費工作情況進行專項督查,以及審計部門對減稅降費政策落地的跟蹤審計,將有利於保障減稅降費政策不折不扣落地。

第二個趨勢是,由於下半年減稅降費政策力度更大,那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地方政府財政收支矛盾將進一步加劇。7月份全國已經有11個省份財政收入下滑。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公共收入研究中心主任張學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他在調研一些欠發達地區的基層政府時發現,受大規模減稅降費衝擊,基層財政在「保工資、保運轉、保基本民生」方面十分吃力,決策層應該更加重視減稅降費對欠發達地區財政可持續性的影響。他建議,中央財政要加大轉移支付的力度和速度,支持欠發達地區,確保「三保」不出問題。

李旭紅建議,地方政府應該通過調整優化支出結構,壓減一般性支出,取消低效無效支出,聚焦重點領域、薄弱環節,從而提高資金配置效率,並落實財政支出績效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同時要充分發揮中央政府轉移支付和地方政府債券的作用,解決地方財力缺口。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要培育一批高技術含量、高經濟附加值的基礎產業和新興產業,扶持和壯大一批重點企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讓經濟走向良性的循環,增強整體稅源的穩定性,在長期保障減稅降費大背景下財政的可持續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近800億信用卡授信逾期半年未還,別讓過度提前消費害了年輕人
市場監管總局:繼續加大生豬及豬肉市場價格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