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又一民族品牌2019滿血復活!

又一民族品牌2019滿血復活!

近日,嶗山可樂現身北京商超。其中,在歐尚超市嶗山可樂500ml裝產品售價2.9元/瓶,日日生鮮超市售價3.9元/瓶。在線上,嶗山可樂在主流線上平台均有銷售,在天貓旗艦店中,嶗山可樂銷售的產品規格包括330ml瓶裝、330ml灌裝、500ml瓶裝和2L瓶裝,售價在2-15元/瓶不等,曾經的「國宴飲品」舌尖上的記憶。

輝煌的天府可樂

它品牌的故事,可追溯到上世紀40年代。

1940年,重慶飲料廠(中國天府可樂集團前身)與四川省中藥研究所(重慶市中藥研究院前身)聯手,研製出第一種中國人自己的可樂。

中國解放後,胡耀邦提出:中藥材「要廣開生產門路,大有可為」。鑒於當時社會對中藥大力提倡的契機,天府可樂集團更是與中藥研究所日以繼夜地試錯,終於在1980年製作出天府可樂的配方;次年,根據此配方生產出的天府可樂品牌面市,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成為川渝地區的特產和驕傲。

曾經的天府可樂生產線

1984年,國家原輕工部對市面上的可樂做了「產品質量評議」。根據評分結果,天府可樂是唯一被肯定的國內「飲用型食品」。「當時可口可樂也參與了評議,它的評分,比天府可樂還低0.52,其餘的全球六大可樂評分更是低於天府可樂」,錢黃說。

憑藉無可比擬的優勢,天府可樂於1985年被國務院機關事務管理局定位國宴飲料,成為「一代名飲」。

一年走紅川渝、五年走向全國並成為「國宴飲料」、十年遍布全球,天府可樂的秘密就在於它的配方上:除了單純的可樂,它加入了白芍數味中藥。換句話說,天府可樂與其說是一種飲料,不如說是一種護肝保健品,加上它獨具的淡淡中藥味,走紅市場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借著這樣的東風,天府可樂集團迅速擴張到7條生產線、108個灌裝廠、四大類50多種產品,市場佔有率最高達到75%,其代理、灌裝廠也廣布日本、莫斯科、美國等發達和發展中國家。

消失的天府可樂

但是,「入關」前夕,原輕工部官員認為,一旦開放市場,國外可樂巨頭進入中國,國內的飲料市場將潰不成軍,因此指定當時國內的8大飲料廠分別與兩大可樂巨頭合資合作,主動示降,以求生路。

但事與願違,國際飲料巨頭簽下合資合作協議後,原國內八大飲料企業反而加速消亡,業界稱為「水淹七軍」。

其中原因,既有缺乏管理經驗和維權意識,但主要原因是國外可樂公司打著合作共贏的旗幟變相消滅國產品牌——這是諸多國外企業對中國企業的慣用手段。

1994年,百事與天府共同成立了合資公司——重慶百事天府公司。資料顯示,當時,百事以現金出資1070萬美元。按照雙方的約定,合資公司生產的天府可樂應不低於總飲料產量的50%。

但讓天府方面未料到的是,在成立合資公司後,原先擁有75%以上市場份額的天府卻連年虧損,銷量更是逐年驟降。

雙方合資的第一年,百事可樂在重慶還未建立好灌裝廠,由其四川灌裝廠生產,因此天府可樂在那一年仍能維持75%以上的市場佔有率;第二年,天府可樂的生產比重下降為50%;第三年,20%;第四年,1%。至此,天府可樂已經名存實亡。

最終,天府品牌在市場上幾近絕跡。同時由於債務纏身,2006年,天府方面將持有的所有股權以1.3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百事公司,自己則變成重慶市的特困企業。

「七大水軍」全軍覆沒的血淚史

2008年,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開始追討天府可樂配方及製作工藝歸屬權,並於2010年成功拿回配方及工藝。

2013年,天府可樂的系列商標最終被天府可樂集團公司通過司法途徑討回。

這是一場艱辛的官司。

「我們在合資合作的過程中,基本不懂市場規律,上了很多當,吃了很多虧」。天府可樂創始人之一的李培全說,天府可樂公司在與百事可樂方面合資的過程中,天府可樂公司只將自己土地、廠房及生產設備作價入股,佔百事天府公司40%的股權,百事可樂方面以 現金出資的方式,占合資公司60%的股權——不過,正是因為天府可樂公司當初合資時的「天府」品牌及技術秘密並未作價入股,天府可樂公司在16年後才有機會,利用法律武器反擊百事可樂。

但是,20年前的另外中國飲料品牌,沒有這個機會。

李培全說,在當時的與「兩樂」合資浪潮中,中國的「七大水軍」全軍覆沒,其中歸入百事可樂門下的天府可樂公司、廣州亞洲汽水、北京北冰洋飲料,歸入可口可樂門下的有瀋陽的八王寺、天津的山海關、青島的嶗山汽水。

不過上海的正廣和因為當時的股權一時不能釐清,逃過被「洋化」一劫。此前,除「正廣和」外,其餘品牌均已淡出市場。

如今,天府的復活勢必給民族品牌再次樹立一個榜樣,期待當年七軍重燃戰場……

來自納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獨家:竟然真有美國公司在中國對華為執法,扣押巨額物資!
從泥瓦匠到董事長,他沒上過富豪榜,卻締造了幾個火遍全國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