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一個月花掉一套房,「炒娃」正在掏空年輕人

一個月花掉一套房,「炒娃」正在掏空年輕人

「尼爾·波茲曼說:我們終將毀於我們熱愛的東西。」

來源 l 投資家網

作者 l 飛碟瓜

小玩偶的大生意

最近我看到一篇報道,英國有名官員被曝貪污,但他的錢卻不是用在買豪車、買豪宅或者花天酒地上,而是用來——買公仔娃娃。

公仔娃娃居然會有這麼大的魔力,能讓這位老外鋌而走險!其實,國內對於公仔娃娃的熱情也是非常高漲。

公開資料顯示,國內專賣公仔娃娃的潮玩集團POP MART(泡泡瑪特),2018年Molly系列產品一年內賣了400萬個,在中國的銷售額超過2億元,預計2019年銷量至少翻番,達到800萬以上。

國際公司Funko,2019年一季度凈營收1.668億美元,同比增長22%;凈利潤710萬美元,同比增長216%。去年銷售4.25億美元。

看到這些亮眼的數字,你一定會覺得很吃驚,從小玩到大的娃娃,何時有了這樣的撈金能力?這就要得益於娃娃的新玩法——盲盒賣娃。

所謂盲盒,就是看不到裡面裝的是什麼的盒子。人們在買的時候不知道裡面裝的是哪一款娃娃,只有拆開的時候才知道。

盲盒並不是「看不見的盒子」,而是盒子外觀完全一樣,但裡面隨機裝入了不同款式的玩具。90年代中國就開始了一系列的「集卡式營銷」,可以看做是盲盒營銷在本土的早期應用,最為典型的代表案例就是小浣熊、小當家等乾脆面的水滸英雄卡。

後來到了21世紀,盲盒的概念已經逐漸定型,在國內2012年左右就開始有少量盲盒討論,但直到2016年泡泡瑪特大力發展盲盒產品,才讓盲盒營銷逐漸風靡,並一舉激活了成人潮流玩具市場。

你無法知道你將會抽到哪一款,這樣的好奇心促使你不斷地買下去;而買來之後又想要集齊所有的款式,「一家人總要齊齊整整地在一起才算圓滿。」這樣的強迫症又讓你繼續買買買……

不要以為,買盲盒只是00後的遊戲,大批80後、90後也是大量入坑,甚至有60後,居然也中了毒!

一對來自北京的夫婦, 4 個月花了 20 萬買盲盒;

一位 60 歲的玩家,一年花了 70 多萬購買盲盒。

世界就此被劃分為兩個群體,一個是玩盲盒玩到停不下來的,另一個則是對盲盒死活都看不懂的。局外人,永遠看不懂局內人的樂趣。

為何盲盒能夠讓人慾罷不能?

一切商業的本質,都要回歸於人性。而盲盒,就是準確地抓住了人性。

其實盲盒這個套路,還是讓我們感到很熟悉的。就像我們小時候買乾脆面集卡片一樣,有多少朋友是為了集齊卡片,面只是順帶一吃?

其實,每個人的心理都有一點「收藏癖」。喜歡一個品牌,就要買齊一個系列。按照心理學的說法,集齊一個系列會給我們帶來「安全感」與「成就感」。

盲盒賣娃,就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以Molly 來說,每個季度推出一個系列,一個系列有 12 個娃娃。而為了進一步吸引你集齊一個系列,它還會在每個娃娃的設計上花很多小心思,比如Molly 的小火車系列,娃娃坐的車廂上就有小掛鉤,鉤著你再買更多的娃娃。

當然,如果一套娃娃能擺在店裡,只要花錢就可以買得到,就會讓大家很快失去興趣。畢竟對於越輕易得到的東西,人們越是不珍惜。

所以,這就是盲盒玩法的妙處所在了,每個盲盒除了固定款娃娃之外,還可能會配帶隱藏款。隱藏款出現的概率只有 1/144 ,有的款出現概率更低,比如的 Molly 西遊金色特別款,出現概率僅為 1/720。

如果你買盲盒買到了隱藏款,那就像買彩票中了大獎一樣。所以,正是在「抽到隱藏款」的慾望不斷刺激下,你會不停地買買買。

稀缺的東西總是昂貴的,特別的隱藏款在閑魚上炒到了超高的價格,價格翻了二三十倍不止。比如潘神聖誕隱藏款,原價 59 元,現在已經賣到 2350 元的高價,狂漲 39 倍。閑魚報告顯示,去年一位 30 歲的閑魚用戶,憑藉轉讓盲盒賺了 10 萬元。

除此之外,人們總會對未知的東西充滿好奇。拆開盒子之前,你不知道裡面到底是什麼,這會讓你滿懷期待。

拆開盒子之後,如果不是你想要的那一款,你會想再來一次、重新翻盤;如果是你想要的那一款,你會為自己的好運氣沾沾自喜,讓你想繼續「贏」下去。就像「賭博」一樣,讓人慾罷不能。

也正因此,在線抽盲盒的視頻在網路上非常火爆。抖音上的盲盒相關視頻播放量已經達到 8.4 億,微博上也有很多在線抽盲盒的 Vlog。而且這些主播拆的盲盒基本上是成箱成箱的拆,不僅自己拆的爽,看拆盲盒的觀眾也覺得很爽。

一套盲盒的單價並不貴,大概只有50塊,但正是這種「不高的單價」,讓你覺得買盲盒完全在你的「經濟承受能力範圍」之內,於是便不停地剁手、不停地購買,時間一久才發現,自己居然已經花了這麼多錢。

一入盲盒深似海,從此錢包是路人!

盲盒,一種新型生活方式

面對盲盒的巨大誘惑,眾多明星也紛紛入坑,曬出了自己的「養娃」日常。當然,明星的加持也進一步助推了炒娃的火熱。比如范冰冰、彭于晏、林志玲等,都在社交平台曬過和泡泡瑪特潮玩的合影。

「炒娃」,已經成為了年輕人的一種新型生活方式。

在當前城市節奏日益繁忙、工作壓力不斷加大的當下,許多人,是真的把公仔娃娃當成「娃」來養的,作為自己裝點生活、舒緩壓力的一種生活方式。他們經常會在社交媒體上曬出「養娃」的日常。

有玩家買娃之後,發揮自己的想像力,為他們 「改裝換色」。如果買到不喜歡的娃娃,他們會通過手工捏制、改色、拼合等,製作出獨一無二的娃娃。當然,由此也衍生了「改娃接單」的相關生意。

「炒娃」,已經形成了專門的組織。商家一般都會建立粉絲群為玩家提供線上交流的平台,泡泡瑪特更是專門推出了一個「葩趣」App 社交電商平台,玩家可以在這裡分享故事、結交朋友;在閑魚上,也成立了很多盲盒的相關社群,每天都會更新玩家們「換娃」以及「賣娃」的信息。

在這些組織里,人們不僅交換了娃娃,還認識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的還從線上發展到線下,一起參加各種展會和活動……盲盒,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的社交貨幣。

有一句話說的好,利用人性的弱點來賺錢的生意是最好的生意。而盲盒無疑深諳此道,讓無數玩家一擲千金。

不過,潮流這種東西,來的快、去的也快,尤其是年輕人的注意力更是轉瞬即逝,盲盒究竟能否保持持久的生命力?我們還要拭目以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商參閱 的精彩文章:

突發,鳳爪第一股遭30名經銷商拋棄?
遭遇特朗普鐵心封殺又出招,華為深夜再次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