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驚奇 >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心理學:家是孩子唯一的城堡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有多重要?心理學:家是孩子唯一的城堡

很多家長在學習育兒知識的時候,應該都聽說過家庭環境對於孩子的成長有很大影響,可是就算是知道了這樣的事情。平時大多數的家長做得並不是特別好,總是覺得營造一個溫馨且安靜的家庭環境,可以讓寶貝們自己學習。所謂好的的家庭環境其實是,孩子可以活得更自在,更快樂,面對家人的時候可以異常的坦誠,在學校或者是在工作當中要是受欺負了,就可以回到家裡躲一躲。

之前有關於家庭的電視劇小歡喜非常受歡迎,永遠看起來平淡的家庭生活,經歷了高考之後,每個家庭都變得不一樣了,甚至孩子的生活也出現了極大的變化。

是否應該採用虎媽貓爸的策略?

很多家長在學習的過程當中,聽說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可以更好的促進寶貝們成長,有時在家庭裡面基本上就會變成虎媽貓爸,但是這樣的教育策略有一個前提,那就是父母的理念是一樣的,一般情況下,如果孩子的父親特別溫柔,那麼就說明他平時不太希望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就算是犯錯了,也不會通過談判的方式去做,反而媽媽不一樣,總是按照更為嚴格的標準去約束自家的孩子,在一開始兩個人的理念就不一樣,所以政策在實施的過程當中也並不是特別正確。

在家庭環境當中,父親的作用非常重要,對於兒子,父親的做法都會被兒子學到。在父親身上,孩子會學會怎樣成為一個有擔當的人,怎樣變得更加的有責任。在遇到困難,或者是問題來臨的過程當中,到底應該怎麼做去更好的應對?面對女孩子的時候也是如此,畢竟自家的小寶貝長大之後,可能都會談戀愛,在遇到異性的時候,可以以自己的父親為標準,或許兩個人之間在顏值方面沒有辦法比較,但是孩子卻可以通過交流接觸更好地了解一個人。在成長過程當中,父親如果教育的好,女孩子也會去變一種剛強的性格,在心理學上叫做阿尼姆斯形象。

在成長過程當中,爸爸可以溫柔,但是在一些原則性問題上,必須要告訴孩子到底應該怎麼祝福。長時間沒有父親的陪伴,孩子就會缺乏自信,甚至不知道該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為何孩子老不聽話?

平時父母為孩子也是操碎了心,為了讓他們在考試的時候能夠更加專心,不用操心生活,不用操心吃的,喝的,只需要好好地去學習而已,可是就算是做到了一切,家長卻發現自家的寶貝學習成績並沒有什麼提升,甚至還不知道到底哪裡出現了問題。

很多家長都會懷疑是不是孩子的智商有問題,實際上只有讓孩子們去主動學習,成績才會有所提高,不少孩子在家裡學習時其實都是被動的,他們並不想做這樣的事情,而且對學習也沒什麼太大的興趣,只不過是因為家長要求的,所以他們才會去做。

就是因為這樣的方式,無論怎樣教訓自己的孩子,他們都不會聽話,在很長時間以前美國就有心理學家提出了一種理論叫做自我決定理論,也就是每一個人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會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自由,就像一種是控制去向,當某個人在採取某項行為的過程中,如果是主動去選擇的話,那麼最終會成功的概率就會比較高一些。畢竟還是在選擇的過程當中,投入了自己的精力,在完成時內心也會設立一個小小的目標,因為是自己的興趣所在,太難或者是不太容易實現,在內心動搖時也會一直堅持,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也是執著堅持下去的動力。

如果父母離婚怎麼樣降低影響?

有些父母結婚之後,隨著日子的推移或許會過得非常艱難,沒有辦法再繼續走下去,但是離婚之後對孩子會造成巨大的影響。

原本健全的家庭搞得支離破碎,對孩子的心理也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生他們的爸媽已經不住在一起了,但是這並不會影響孩子們的未來發展,離婚並不是導致孩子性格不健全的直接因素,父母的做法和對待孩子的行為才是直接原因,就算是父母離婚了,平時在生活當中,給孩子給予關愛和照顧,那麼對於寶貝們來說沒什麼太大的影響。

如果已經離婚了,父母就是要陪伴在孩子身邊,讓他們感受到愛,父母雙方也要處理好彼此之間的關係。既然已經分手,離婚了,有些事情就沒有覺得必要處理特別的細緻,放手或許對孩子也是一種解脫。家長們無論是做出什麼決定,都要注意一點,孩子們需要的是溫暖和關懷 。

留守兒童該怎樣應對?

很多家長平時因為工作忙,或者是因為其他原因並沒有呆在孩子身邊,讓他們成為留守兒童,孩子的心理對父母就沒有那麼強的依賴,甚至不信任,他們會做到自己嘴上所說的,覺得他們只是騙人的。

所以想要讓寶貝更好地接受父母,甚至讓他們的心理能夠和父母建立成一種依賴,那麼就要放下自己的尊嚴,放下身段,更好地融入孩子的生活,和他們去一起享受娛樂世界。如果父母長時間沒有呆在孩子身邊的話,那不就算是做錯了什麼事情,也要及時地向孩子們認錯,無論是衝動也好,還是因為其他的理由都是不對的,必須要道歉,要讓孩子知道自己的行為被父母看見了,長時間在外的父母,和孩子之間的聯繫非常少,只有讓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父母重視,甚至可以處在一個平等的階段,孩子漸漸的才會和父母走得更近。

所以說對於留守兒童,父母應該做的就是付出足夠的時間和耐心,一道橋樑等待著孩子自己將心扉打開,融入到寶貝的世界裡。其實對於留守兒童,小時候要是長時間缺乏家長的關愛,長大之後內心就會很空虛,但是家長要是學會用真心去感受孩子,融入他們的世界,或許孩子很快就會打開心扉。

家是孩子的棲息地。

無論是什麼時候,無論是何種原因都要讓寶貝們知道,只要他們回到家裡,就回到了自己的城堡,不會受到外界的指責,甚至會感到壓力。這樣輕鬆自在的環境,才是父母應該給孩子建立的,在成長過程當中所有人都會犯錯,更重要的是記住這些錯誤,努力地向前走,教育的方法可以是錯的,但是不要一味的錯下去,一定有自己的改正。孩子們有的時候調皮任性,是因為他們的發育還並不是特別健全,就算是寶貝們不聽話也沒有關係,繼續適當的安慰和關注才可以讓寶貝們感受到愛。

不要讓家庭成為孩子的負擔,也不要讓他們害怕回家,內心的空洞是沒有辦法彌補的,慢慢的用自己的行為和表現,去彌補孩子心裡的空缺吧,或許事情就會出現轉機,誰都需要被愛包裹,在打罵或是指責的生活環境下,誰都不會覺得快樂。父母也有老去。孩子也終究有長大,父母能做的不是更好地為他們規劃之後的人生,而是教會他們,之後在人生中如果出現了危機事件該應對,希望每一個孩子回到家裡,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歸屬感。家庭對每個人都很重要,別讓自己的孩子害怕回家。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芝媽咪 的精彩文章:

這四句話會像刀子一樣傷害到孩子,可有很多家長每天還在說
心理學家:學會做權威型父母,三步改造影響孩子行為習慣的微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