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探索新時代教育發展新途徑

探索新時代教育發展新途徑

由廣東省教育研究院主辦的第七屆中國南方教育高峰年會近期在廣州舉行。本次峰會以「面向2035的教育現代化:新時代·新使命·新路徑」為主題,吸引了國內眾多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以及優秀教師與會。

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教育部教育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高書國提出,新時代基礎教育的新使命、新責任是發展世界水平的現代化基礎教育,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這一目標,在高書國看來,要整體提升基礎教育現代化的發展理念,實現從基礎教育大國向基礎教育強國轉變;要轉變發展思路、發展模式和評價方式,更加重視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要建設一支世界水平的現代化教師隊伍,形成一支理念先進、品德高尚、素質一流的高水平教師隊伍;要推進育人模式改革,更加突出立德樹人,突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突出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意識;要積极參与國際教育測評,發出教育的中國聲音。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執行會長、教育部政策法規司原司長孫霄兵表示,教育對外開放要堅持在黨的帶領下,以我為主、兼容並蓄,運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緊緊圍繞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需要,切實服務教育強國建設和大國外交實踐。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需要培養造就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三農工作隊伍」。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發展與改革研究所所長吳霓表示,「三農工作隊伍」建設關係鄉村振興的實現與可持續發展,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高等教育將會對破解「三農工作隊伍」建設的問題和需求大有裨益。首先,加快發展農村職業教育,有效促進「三農工作隊伍」的建設與持續發展。其次,深入推進繼續教育,建立並完善多層級、精準化、可持續的「三農工作隊伍」培養體系。最後,大力發展面向「三農」的高等教育,培養高質量、專業化的應用研究型人才。

優化教研生態系統

數字化時代的到來也引發了教育領域的變革。廣東省教育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湯貞敏表示,應當積極應對數字化時代帶來的挑戰,切實探索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教研創新發展的路徑與辦法,建立教研協同創新機制、優化教研生態系統、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等基本經驗,打造教研融媒體、促進教研深度介入學習全過程的新發展方向。

雲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院長羅文表示,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為代表的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彰顯了新技術所具有的教學特性。這些教學特性成為教學的內生要素進入教學過程,必將推進教育理論體系的重構和研究範式的轉型,深刻改變教育的育人方式和發展方式。

推進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合作

打造教育和人才培養高地,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任務。廣東財經大學校長於海峰表示,打造一流財經教育,培養一流財經人才,為大灣區建設提供智力支持和人力支撐,是大灣區高校面臨的一項迫切任務。構建面向大灣區的一流本科教育,需要深刻把握大灣區建設對財經人才的新要求,緊密結合地方高校一流財經教育的基本特徵和實現路徑,抓牢教師、學生兩個主體,重點推進專業教育、課程設置、人才培養體系、協同育人機制和創新創業教育建設五大工程。

在澳門中華教育會副秘書長、澳門廣大中學(附小幼部)校長陳建邦看來,粵港澳大灣區教育共謀發展,有著良好的先天條件。他認為,要加強粵港澳大灣區青少年交流,其中重點項目「粵港澳青年文化之旅」、(香港)「青年內地交流資助計劃」要繼續推進。此外,還應當在大灣區為青年提供創業、就業、實習和志願工作機會,舉辦大灣區青年高峰論壇,促進灣區青年人交往、交流,扶持港澳青年融入國家建設,推動大灣區青少年認識中華文化,培養國家情懷。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馮楓添 排版編輯:馮楓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樹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亞洲典範
武林幽幽,獨嘆大俠歸道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