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山東長壽老人秘訣:想吃就吃,每天樂呵,看淡生死。樂觀是一種心理「資源」

山東長壽老人秘訣:想吃就吃,每天樂呵,看淡生死。樂觀是一種心理「資源」

都說「愛笑的人,運氣不會太差」。笑代表著樂觀情緒,而樂觀是一種心理屬性,它的特徵是,人們普遍期望美好的事情會發生,或者相信未來會是有希望的。

一個人過得怎麼樣,和平時的生活態度、性格等有很大的關係。而近日發布的一項新研究則告訴我們,愛笑的老人壽命不會太短。

| 真的是這樣嗎?接下來,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這項新研究。

近日,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和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 7 萬多人進行了長達 30 年的追蹤訪問。這些參與者主要來自美國的兩項大型長期研究數據:其中一項是「護士健康研究」,涵蓋 69744 名女性;另一項為「複員軍人事務部老齡化研究」,涉及 1429 名男性。

研究人員採用修訂版的「生活態度測驗」和「明尼蘇達多相人格問卷」,來評定參與者的性格樂觀與否,並按照樂觀程度將其分為 3 個組。

結果顯示,與「最不樂觀」的人群相比,最樂觀的女性平均壽命高了 15%,活到 85 歲的概率高了 1.5 倍;而最樂觀的男性平均壽命高了 11%,活到 85 歲的概率高了 1.7 倍。

以前就有研究指出,更樂觀的人患慢性病和過早死亡的風險較低。近期發表在《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的最新研究進一步表明,樂觀情緒可以使平均壽命延長 11%-15%,而性格樂觀的老人更容易獲得「超常壽命」,即活到 85 歲或 85 歲以上。

研究者指出,樂觀性格對預期壽命的影響,是獨立於社會經濟狀況、健康狀況、抑鬱、社會融合和健康行為(如吸煙、飲食和飲酒)等之外的。也就是說,僅僅做個樂觀的人,就能讓老年人壽命延長,而樂觀被認為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社會資源。

|看完嚴謹、科學的研究,我們再來看一個鮮活的例子吧!

筆者朋友的奶奶,今年剛過百歲,而就在去年的春節期間,筆者有幸在山東拜訪到了這位高齡老人。

當時的天氣很冷,北方的冬天一片蕭瑟,但老人居住的村屋裡卻非常溫暖。略顯破舊的平房收拾得井井有條,炕上 3 只小貓依偎在老人身旁,見筆者走近也毫無懼意,恰似老人淡然的人生態度。

奶奶身子骨非常硬朗,一整個冬天都很健康,連感冒都沒得過。平時,她可以獨自進行洗衣、做飯等簡單的家務,兒子和媳婦每天都來探望,幫老人處理一些力不能及的事情。

在和老人的交談中得知,就在剛剛過去的那個夏天,老人嫌鳥叫有些吵,竟然爬上樹把鳥窩端了下來,並重新安置到其他地方。在天氣暖和的時候,她會養上七八隻雞,在屋後種點蔬菜;秋忙時去兒子家幫忙,閑時走上幾里路去趕集。老人愛吃南瓜,而其他的主食、糖果、水果、肉蛋等來者不拒。她的飯量不大,不多吃,但每種都會嘗嘗,從不會因為某種食物「不健康」而完全拒絕。

在交談中得知,老人經歷了中年喪偶、晚年喪女等很多苦難,但始終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一切變故。也許,這就是她長壽的秘訣吧。

|樂觀到底能給身體帶來哪些益處呢?

「假如生活欺騙了你,不要悲傷,不要心急,憂鬱的日子裡需要鎮靜。相信吧,快樂的日子將會來臨。」這句話出自俄國詩人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樂觀是他面對困境時堅強態度的寫照,也是激勵無數人勇於直面慘淡人生的座右銘。

樂觀在擺脫負面情緒、促進健康行為等方面具有獨特功能。

從心理角度看,樂觀心態能助你發現生活中更多的良機,而不至於將目光聚焦在各種不好的事物或挑戰上,免得你去鑽牛角尖,而無法將注意力放在你真正想要的東西上。樂觀還能讓你更好地應對困境。人生很難一帆風順,若能在面對挫折時保持積極心態,直面現實,才能給自己一定的調整時間,東山再起。

從生理角度說,對於老人而言,樂觀才能帶來身心平衡。不少老人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得病」,平常稍有頭疼腦熱,就擔心自己的身體不行了。他們極為關注養生知識,但往往矯枉過正。比如,聽說膽固醇對心血管有害,就完全「封殺」雞蛋等「無辜」的食物;因為怕血糖升高,就拒絕所有的甜食,包括水果。但很多百歲老人從不忌口,想吃就吃,不懼疾病,看淡生死,活得自在。這種樂觀的心態才是對抗疾病的基礎。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原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程書均教授,曾在接受筆者採訪時講到:「我曾提出過一個觀點———人體宿主因素的變化不僅影響腫瘤的發生、發展,更會對腫瘤病人的治療有重大影響。」 如果心態好、飲食平衡、生活習慣健康,整個機體狀態就能保持平衡,這些潛在的腫瘤就不容易發展起來;如果遇到生活打擊或者經常悶悶不樂,癌細胞才可能就會迅速發生髮展。

程書均院士還講過一個「快樂小鼠」的故事:頂級醫學雜誌《細胞》刊登的一項經典實驗顯示,每天傻樂的「快樂小鼠」,其體內被人工誘導出的多種良惡性腫瘤會逐漸變小甚至消失。科學家認為,動物和人類的大腦中有一條「神奇通路」:大腦皮層良性刺激-海馬區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高表達-自主神經(主要是交感神經)-脂肪組織(脂肪因子)-抑瘤。

|我能成為一個樂觀的人嗎?

當然可以!因為,樂觀是一種可以習得的品格。

美國心理學會前任主席、積極心理學之父馬丁?賽利格曼指出,樂觀是一種可學習的歸因方式,通俗說就是,當你實事求是地把失敗歸因於外部、特殊、暫時的因素時,就能增加樂觀情緒。

具體來說,我們教大家一個打斷消極念頭的「ABCDE」法則:

A 代表壞事;

B 代表不斷「反芻」這件事的念頭;

C 代表壞事引起的情緒反應和行為(如生氣、沮喪、哭泣);

D 代表內心反駁的想法;

E 代表激發積極的情緒和行為。

當不好的事情發生時,我們可以轉移注意力(終止 B)或者直接在思維中反駁 B。反駁的方法有 3 種:

一是用事實說明,先前一直糾結的消極想法其實是錯誤的;

二是避免歸結到永久、普遍、人格化的原因,更不要就此自我否定;

三是找出消極想法的後果,問自己「現在想這個對我有用嗎」,而不是問「這個想法對嗎」。

經常使用「反駁法」,可減少腦子裡的消極想法。每個人從小到大要經歷很多好與不好的事情,會接受很多人正面或負面的評價,慢慢給思想綁上很多道「鏈條」。於是,長大後的我們會遇事先想困難,預設無數壞的結果,這當然很難樂觀起來。因此,平時要麼多想好事,要麼就什麼也不想,去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

另外,生活中要多和樂觀的人在一起,因為情緒也是會「傳染」的。經常和那些能感受到「小確幸」的人相處,日子久了,你也會覺得生活美好、幸福美滿,慢慢變得凡事往好的方向想了。

文章的最後,筆者想分享一下程書均院士的三句話。

他說:「我的心理狀態一般,並不比別人高明,我調整心態的方法,不外乎三句話——總結自己,學習人家,耐心調節未來。」

第一句:總結過去的經驗教訓,調整自己現在的生活。

遇到事情,先想想過去遇到類似的事情是怎麼處理的,結果如何,整理出來,才知道現在應該怎麼做。

第二句:通過看書、讀報、交流等途徑學習別人的經驗,然後再去實踐。

老年人必須走出小環境,進入大自然,加強與環境和人的交流對健康極有好處。

人一定要多交流,不要把自己孤立起來,積极參与各種力所能及的社會文娛、旅遊等活動。

第三句:自我改變要有耐心,不要操之過急。

對已經擁有的東西要滿足,別老覺得自己啥也不行。

參考文獻:

[1]Lee L O,James P, Zevon E S,et al. Optimism is associated with exceptional longevity in 2 epidemiologic cohorts of men and women[J]. Proc Natl Acad Sci USA..2019;116(37):18357-18362. doi: 10.1073/pnas.1900712116. Epub 2019 Aug 26.

[2]Lewina O. Lee, Peter James, Emily S,er al. 「樂觀與兩個流行病學男女群體的長壽有關」[J].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2019, 116 (37) 18357-18362;DOI:10.1073/pnas.1900712116.

*本文版權均屬騰訊醫典所有,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轉載事宜請聯繫騰訊醫典微信公眾號。

*歡迎大家轉發本文至朋友圈,微信搜索關注「騰訊醫典」微信公眾號(Dr_TXyidian),獲取更多實用醫學知識,想看更多老年人心理健康內容,請微信搜索查找小程序「騰訊醫典」,並添加到「我的小程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7人里就有1個脂肪肝,而脂肪肝進化成肝癌僅四步!你該護肝了!
都說少吃鹽身體好,沒有做到這5點,完全不放鹽也無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