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孩子常常鬧情緒?心理學:這是因為鐘擺效應

為什麼孩子常常鬧情緒?心理學:這是因為鐘擺效應

朋友因為去處理一些事情,所以就將孩子小小託付給了我。記得小小來到我家的時候和我兒子玩兒地非常愉快,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小小突然就開始不開心了,我兒子表示,因為自己和小小堆積木的時候,比小小快,所以小小就不開心了。晚上朋友過來接小小的時候,小小可能是想爸爸了忍不住的就哭了,朋友卻問都沒問就非常嚴厲的斥責孩子:「怎麼整天就知道哭!」然後我就看到了小小憋屈又害怕的小表情。那麼,很多家長就會非常鬱悶了,為什麼自己家的小孩總是喜歡鬧情緒呢?

其實如果我們能夠設身處地的仔細想一想,作為成年人的我們有時候都會因為受到委屈或者壓力過大忍不住想哭,而對於承受力比較弱的孩子來說,哭泣難道不是一種情緒的發泄嗎?

孩子還小他們並不像我們成年人一樣,有著足夠的情緒控制力的。

我的小外甥也是動不動就喜歡鬧小情緒,變形金剛被摔壞了,哭!老師布置的作業太多了,哭!做遊戲的時候不小心被皮球給砸到了,哭!不好好吃飯,被父母說了兩句,哭!人們常說,愛哭的孩子有糖吃,但是如此愛哭的小孩,有幾個傢伙在哪個能夠受得了呢。

姐姐實在受不了的時候就將孩子暴揍一頓,結果小侄兒哭得也是越來越厲害,直到精疲力竭。姐姐又是心疼又是生氣又是無奈,只能又哄他開心一些,這樣愛哭的孩子,讓做父母的也是非常為難了。外甥小時候愛哭也就罷了,可是慢慢長大了還是那麼喜歡鬧小情緒,這讓姐姐和姐夫非常的無奈,因為孩子在家裡可以肆無忌憚的表達自己的不滿,怎樣鬧騰都有家人的寬容。

但是去了外面,孩子們都是平等的,沒有誰會無緣無故再照顧你的情緒,讓著你,真的是讓家人很發愁了。那麼想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我們做父母的需要明白,為什麼孩子會經常這樣鬧小情緒呢?

第一點:其實,經常一遇到事情就情緒低落,甚至無法控制,以至於總是哭個不停的這類孩子,主要還是因為心理的承受能力不夠強,人生是充滿了坎坷與阻礙的,沒有經過什麼事情的孩子,他們一遇到事情就會感到非常難受,最後只能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並且我們發現現在的很多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可謂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因為在他們剛生下來的時候,父母家人們就對他們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摔了,對這些孩子呵護備至,以至於這類孩子從小在溫室里無憂無慮的長大,根本就沒有遇到過什麼挫折,自力更生和人際交往的能力幾乎為零,結果一去學校,發現同學們不好相處,老師比較嚴厲,他們就難以接受,一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就只能用哭泣來表達自己的不滿。

第二點:在我們成年人心情不好或者對什麼事情有什麼不滿的時候,都會有一些不同的發泄方式,比如:和對方進行辯論、玩兒遊戲、逛街購物甚至一個人靜靜的躲起來聽會兒音樂,總之每個人的情緒都會有低落的時候,大家的表達方式也都是不同的。

同理,小孩子也有情緒,他們也有不開心的時候,或是對某件事情的處理方式不滿,但是由於孩子們知識存儲量不夠,閱歷少,遇到問題的時候根本就不知道怎麼表達出來,所以只能用哭泣發泄出來,以引起別人的注意。

舉個例子:更出生的嬰兒餓了就哭,尿濕了哭,困了想睡覺了也哭,只要他們不舒服的時候就都會用大哭來進行表達,然後父母就會很自然的心領神會了,因為他們不會說話,更沒有只是儲備,因此只能用哭泣來表達情緒,其他的小孩子們也是一樣的。

第三點:作為家長的根本就不懂孩子在想什麼,孩子想要什麼。很多父母會在不自覺間將孩子和自己同視,認為自己能做到的事情,孩子也應該做到,自己不會犯的錯誤,孩子也不應該犯,於是每次當孩子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情緒,去尋求父母的安慰時。

比如前文中小小可能是因為自己玩兒遊戲輸了不開心,想要讓爸爸安慰自己,結果不解風情的家長想都不想就要責怪孩子事兒太多,甚至認為孩子太讓自己沒面子了。造成這種結果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因為許多家長根本就沒有把孩子的情緒當一回事兒,總是認為小孩子懂什麼。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玩兒遊戲輸了,就相當於你做了好幾天的策劃被上司一夕之間給pass了。因此當作為父母的我們在指責孩子的同時也能夠設身處地的為孩子想一下,想一想,孩子的內心世界這會兒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因此今天我給大家介紹一種辦法,可以讓我們非常有效的幫助孩子解決他們的負面情緒。這種辦法被叫做:—「鐘擺效應」。它的意思其實就是人們情緒高低起伏的一個狀態。比如我們在說孩子,孩子的情緒都會有正負兩種情況,有時候心情就會像鐘擺一樣左右擺動不停,所以我們首先要接受孩子喜歡鬧情緒的這個事情,然後要耐心的引導孩子,教會他們如何去合理的控制自己的情緒。

那麼,作為家長,到底應該怎樣教會孩子有效調節自己的情緒呢?

首先,作為父母的,在孩子的面前要以身作則,首先自己在孩子跟前的形象得是樂觀積極向上的,在孩子面前盡量不要發脾氣,以一種陽光的心態和情緒來對待孩子,那麼孩子也會被你潛移默化,變得積極樂觀,也就不容易再亂髮脾氣,鬧小情緒了。

其次,我們作為家長的,不要孩子一哭鬧,就進行斥責是,或者動用武力來解決一切麻煩。因為這樣一來,孩子以後心裏面有什麼事情都不會告訴你,並且也會慢慢拉遠你和孩子之間的親密關係。作為父母的我們,在遇到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應該去耐心的了解一下孩子內心裏面的真實想法,洗耳恭聽孩子的委屈,這樣不僅能拉近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還能讓你對孩子有所了解,更能有效的對孩子進行情緒上的引導。

我們要幫助孩子有效的表達自己的內心不滿,當孩子哭鬧不止的時候,千萬不要衝動,即使再生氣,也要忍耐下來,聆聽一下孩子的想法,然後去和孩子進行很好的溝通交流,這樣孩子以後有什麼事情都願意跟你分享,你也能更加方便的幫助孩子控制情緒,以及對情緒進行合理的表達了。

最後一點就是,在作為父母的我們想要教會孩子控制情緒和表達情緒的之前,首先要學會接納孩子的一切負面情緒,並且耐心的引導孩子步入正面情緒。因為如果一個孩子遇到事情總是以一種壞情緒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比如哭鬧,摔門摔碗,那麼在他長大以後,每次一遇到事情都會使用同樣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這樣下來,也會讓孩子的一生都被壞情緒所包圍,甚至缺乏幸福感。

所以家長在孩子有壞情緒的時候,一定要先去耐心的接納孩子的所有情緒,讓孩子知道你是疼愛她並且關注他的,這樣等孩子敞開心扉之後,你就可以潛移默化,神不知鬼不覺的打入孩子內心世界,進行了解,進行分析,再加以利用,最後進行引導教育,讓孩子真正學會控制自己的壞情緒,並且將情緒逐漸向正面的方向延展。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現,孩子經常鬧情緒,主要還是因為,沒有得到家長足夠的關注和理解,如果作為父母的我們對孩子多一些耐心,多一分理解,多一次溝通,那麼解決孩子壞情緒不是問題,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讓他成為一個充滿著正能量的幸福感滿滿的孩子。

圖片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蘭芝媽咪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孩子不願意爬行?心理學:要學會利用特定心理目標
家長對孩子的管束該到哪個地步?心理學:家庭也是心靈的寄託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