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否認前僱員「早已發現火星生命」的說法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外星生命
NASA否認前僱員在《科學美國人》上「早已發現火星生命」的說法
吉爾伯特·萊文 在《科學美國人》網站發表的博客
10 月 16 日,NASA 在給新華社記者的一份聲明中否認了其前僱員發現火星存在生命的說法。這名前僱員近日在《科學美國人》雜誌撰文稱,美國探測器在 20 世紀 70 年代已發現火星存在生命。
NASA 前僱員吉爾伯特·萊文(
Gilbert V. Levin
)10 日在《科學美國人》網站博客發表題為「我確信我們在 20 世紀 70 年代發現了火星生命的證據」的文章,認為一項在火星開展的微生物實驗結果應視作火星目前存在生命的證據。萊文是上世紀 70 年代 NASA 「海盜號」火星探測任務中一項搜尋生命的試驗的項目負責人。為了尋找生命活動,這項名為「標記釋放」的試驗在火星上收集土壤樣本後,讓樣本與營養物質接觸,以檢測二氧化碳、甲烷等代謝產物——這項試驗確實取得了陽性結果。但是,由於同期的試驗沒有探測到有機物,人們通常將這次試驗的結果看作無機物反應。
NASA 發言人說,如天文學家卡爾·薩根所言,「不同尋常的主張需要不同尋常的證據」,絕大多數科學家的共同觀點認為,僅這一實驗的結果算不上不同尋常的證據。(新華網,環球科學)
·航天與探月
兩院士獲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空間科學首席專家
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首次聘任儀式日前在京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周建平獲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空間應用工程與技術中心研究員顧逸東獲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空間科學首席專家,王忠貴、楊利偉、陳善廣、周雁飛、劉晉、鄧一兵、唐一華、張柏楠等8人獲聘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目前,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由任命制改為聘任結合,同時,工程總設計師系統管理模式、總設計師隊伍結構和力量出現重大調整和優化創新,面向工程各部門和全系統廣泛遴選總設計師、副總設計師,來源涵蓋工程總體以及航天員、空間站、飛船、運載火箭、空間應用、發射場、測控通信等各大系統,有利於更好發揮工程總體「龍頭」作用;特別是首次聘任了空間科學首席專家,這是工程進入新時代應用發展的必然要求,彰顯了我國加速發展空間科學應用的堅定自信,標誌著工程技術管理和空間科學研究進入新的階段。(中國科學報)
日本加入美國月球探索計劃
據日本共同社報道,日本內閣府宇宙政策委員會 17 日決定參與美國月球探索計劃,但日本宇航員能否參加繞月軌道與登月計劃尚不清楚。美國總統特朗普今年表示將爭取令美國在 2024 年實現重返月球。
報道稱,日本將協助建設作為宇航員登月據點的繞月小型居住艙,這是 NASA 正在進行中的「阿爾忒彌斯」(Artemis)重返月球及登陸火星計劃的基地的一部分,日本將提供自身擅長的用於宇航員維持生命的熱控制、空調系統技術以及電池等設備。
2025 年以後,美國計劃建成正式的月球軌道空間站「門戶」(Gateway),未來還將瞄準火星。如果日本在 2025 年以後也參加,則將使用新型無人貨運飛船「HTV-X」為「門戶」補充物資。出於成本方面的考慮,宇宙政策委員會沒有決定是否參與建造「門戶」。「門戶」基地包括生活區、實驗室和對介面,用於月球和火星探索。東京將在 2019 年內時候將其這一決定通知華盛頓。(共同社)
· 研究倫理
英國惠康-桑格研究所被指控濫用非洲 DNA 樣本
舉報者向媒體的消息和相關文件表明,桑格研究所已經生產了 75000 枚這類基因晶元,並準備出售給賽默飛世爾(Thermo Fisher),用於研究非洲疾病背後的遺傳學影響。但是,根據《泰晤士報》了解的消息,用於開發該基因晶元的 DNA 樣本僅被限於進行人類進化研究,而不是用於產品開發或醫學研究。最終,這些基因晶元未被售出,桑格研究所也否認存在任何不當行為。
桑格研究所發言人對《泰晤士報》表示,他們與非洲某些合作夥伴的關係確實已經破裂,起因是某個(桑格研究所)的工作人員提出希望利用這些 DNA 樣本生產商業化產品。「研究所並未將這項提議繼續進行下去。」
一位遺傳學學者則在社交媒體上表示,她就是向媒體舉報桑格研究所不當行為的人員之一,爆料後被該機構解僱。
非洲兩所大學也對使用這些樣本進行任何商業活動的行為表示譴責。(The Scientist)
※中國空間站向世界開放,17個國家的9個項目入選首批研究
※中國「天眼」即將向全球科學家開放,調試期已發現100多個脈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