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100多萬賤賣,巴西航母宣布出售1個月仍無買家申請,或被印度接盤

100多萬賤賣,巴西航母宣布出售1個月仍無買家申請,或被印度接盤

巴西海軍自從2000年購進法國二手「福煦號」到2018 年「聖保羅號」(重新命名)航母退役,整整十八年的時間,總共航行時間卻僅僅只有206天。剩下大部分時間都呆在造船廠中進行維修改造、有限升級,說是對周邊國家執行威懾和打擊其實是一句空話,成為了巴西海軍當之無愧的繡花枕頭。

而在今年9月23日,巴西國防部對外宣布出售這艘已退役的「聖保羅」號航母,並表示有意購買者可以在12月9日之前,向巴西海軍提交申請。這艘退役的二手中型航母,其起拍價被暫定為近130萬美元左右,可謂低價賤賣。

不過,即使是如此低廉出賣廢銅爛鐵破爛的價格,至今為止一個月了無人問津,全球現在仍然沒有任何買家站出來提交申請,表示對這艘「功勛航母」或許稱之為「繡花枕頭」更合適的「聖保羅」號感興趣。

但這怨不得別人,造成這個無人理睬的局面,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巴西國防部對這艘退役航母作出的嚴格規定。據悉,按照巴西此前公布的要求,「聖保羅」號被出售後,既不能在該國港務當局或海事組織註冊,也沒有重新安全航行的權利,只能用於環保條件下的拆解回收。

對此,多數人都認為,或許「聖保羅」號最後會被印度接盤。當然,這並非是印度人又動起了購買第二艘外國航母的腦筋,只是因為印度是全球範圍內最大的船舶拆解、回收產業基地。

不過,對於這個可能的處理方式,巴西「拆船平台」民間組織專家公開表示懷疑。他們認為,「聖保羅」號上目前仍有1000多噸石棉等高致癌物質。在拆解這艘軍艦時,必須要經過極為細緻的環保無害化程序處理才能完成,而印度顯然沒有這種先進的拆解技術手段。如果「聖保羅」號最終在印度拆解,那麼肯定會對當地拆解工人的身體健康和環保生態環境造成無可挽回的嚴重後果。

一些巴西當地民間機構和退役軍人也在同時做出共同努力,試圖說服巴西國防部,使「聖保羅」號可以免於被拆解。在他們看來,「聖保羅」號其實更適合被改裝成一座水上博物館。通過這個方式,讓這艘退役航母也能變身為高大上的展覽區、餐廳、電影院以及開展巴西國防教育。同時,根據他們聘請專業人士的評估結果,如果這樣做的話,甚至可以為當地創造1300個直接就業崗位。

作為「克萊蒙梭」級的二號艦,「聖保羅」號原名「福煦」,該艦於1960年下水,並在1963年以法國海軍新旗艦的身份服役。到了2000年「戴高樂」號建造期間,法國海軍為了減輕負擔,決定將「福煦」號以120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給了巴西海軍。2001年,完成了翻修的「福煦」正式加入巴西海軍,並被重新命名「聖保羅」號。

無獨有偶,在克萊蒙梭級航母退役之時,印度也在準備引進二手航母。不過不知道為什麼印度沒有選擇「福煦」號,而是選擇了俄制基輔級航母戈爾什科夫號。俄羅斯同樣也表示航母的船體可以免費送給印度,印度只需要支付改裝和設備採購的費用就可以了。印度當然很愉快地答應了,結局我們都知道了:印度為這艘航母支付了幾十億美元。

巴西海軍在航母使用上的教訓,非常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和借鑒。由於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實力水平要遠遠低於發達國家,航母建造維護和使用必然存在著更多的矛盾之處。是應該自己大量砸錢建造新航母或者不斷燒錢裝備維修二手航母?

還是應該將這筆本不該支出的軍費,轉而投入到更為急迫的民生福利建設中?巴西就是這樣一個深陷政策爭議的國家,巴西民眾強烈反對燒錢的航母。

因此對於巴西軍方來說,「聖保羅」在巴西的18年航母生涯是難能可貴的,儘管它只是一種面子工程,能起到的國防軍事實際作用相當有限。巴西軍方認為,即使「聖保羅」長期以來一直擺在船塢里,也象徵著巴西擁有了航母。如今,倘若能改造成水上博物館,或許將是這條退役二手航母的最好歸宿。(潯陽江上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7號觀察室 的精彩文章:

為何美國海軍瀕海戰鬥艦如此可怕?這是中國軍艦下餃子的原因嗎?
F-35出現諸多問題,全速生產將推遲,「聯合模擬環境」或是個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