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美國為何苦尋加賀號?原來是想要這種稀缺資源,中國早已經會製造

美國為何苦尋加賀號?原來是想要這種稀缺資源,中國早已經會製造

對於熟悉掌握精緻利己主義精髓的美國來說,總是費盡心思尋求便宜,而到處搜挖戰爭遺骸也是美國樂意做的一件事情,似乎能夠從中賺取意想不到的利益。美國可謂是憑一國之力肩負起了」搜海黨」的頭銜,據日本方面證實,美國於今年2月在太平洋找到了「兩個寶貝」,二戰沉船大黃蜂號航母和舊日本海軍沉沒的「加賀」號航母。

據了解,「加賀」遺骸保存完整,調查隊不僅找到了它,還有其他更多的收穫,對於美國來說可是件美事。我們都是到二戰期間美國使的「珍珠港偷襲計」讓日本損失慘重,除了被美國打撈上來的「加貿」號以外,舊日海軍「蒼龍」號、「赤城」號等也在劫難逃。其實,對於二戰擊沉航母打撈工作早在20年前就開始了,那時候只尋找到部分殘骸,如今找到主體可以說是大突破,那美國為何如此熱衷打撈舊日航母呢?

從歷史參考價值來說,這也是對外界表達最合理的原因,至少可以讓美日兩國人民能夠再次清晰地了解到那段歷史,看看美國是如何從「珍珠港事件」扭轉對日戰局,如何憑藉自身強悍的工業生產能力,潰擊日本。

當然,美國人可不做沒錢的買賣,僅憑藉著歷史情懷就去干這等費時費力的事,最核心的原因還是因為沉躺的「加賀」號也是一種重要的原料。由於1945年後,各國大量核試驗的進行,生產的鋼材在冶煉過程中會受到污染,雖說對人的身體沒有太大的傷害的,但是放在高精設備製造中,會嚴重影響性能,這就讓不少國家打起了在此之前製造鋼材的主意,所以美國花大力氣搜尋「加貿」號,也是為了將這近3萬噸的鋼材用於低輻射領域。這些鋼材被稱為「低本底輻射鋼」。當然,有人要說了,技術這麼發達,重新生產不就得了,雖說技術上不成問題,但成本卻無法忽略,製造高成本才讓人們將目光轉向了二戰期間的鋼材。

因此,「加貿」號的經濟價值才是美國費盡心思打撈最重要的原因。不過,根據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俊研究員的介紹,當時大亞灣項目的科學家對市面上的鋼材進行了放射性檢測,結果統統放射性超標,達不到實驗的要求。科學家們不得不研究製造低放射性本底鋼材的方法,最後發現,決竅其實極為簡單,已經被我國掌握。除了二戰之前的舊軍艦,現在有製造低放射性鋼材的方法嗎? 答案是肯定的,只要知道了竅門,成本也沒有想像的那麼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爭霸 的精彩文章:

土耳其限時警告,120小時內撤走,否則後果自負
我國將建造一艘特種船,為核動力航母積累經驗,對南海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