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比納的智力量表」你知道多少

「比納的智力量表」你知道多少

在教師招聘考試中,心理學中的智力部分是必考內容,相信很多考生會學習到智力分類、智力與非智力、智力理論等等。那今天和大家分享的就是智力量表,是的,就是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智力量表,也是智力測驗的創始人——阿弗萊德·比納。

一、智力量表產生的背景

智力量表要追溯到18世紀末至19世紀初,進化論的發展極大促進了人們對個體差異特別是智力差異研究的興趣。機能主義心理學派高爾頓認為智力是感覺的敏銳性,而法國比納認為,智力更多表現在判斷力和理解力等方面,為此而設計出心理學史上第一個智力量表。

比納最開始接觸的是法律,在朋友的推薦下學習了醫學,後對心理學產生了濃厚興趣。(所以說,喜歡與否都是在不斷的追逐中慢慢發現的)。興趣是最好的動力,比納在心理學的成就是必然的。比納早年在閱讀心理學書籍中接觸到高爾頓的著作,被其智力理論作吸引,但是他並不贊同智力是感覺的敏銳性這一觀點,開始了自己的研究。

二、《智力的實驗研究》與智力量表

比納的研究是以自己的兩個女兒作為研究對象,密切關注她們的智力發展。他的兩個女兒,大女兒4歲半,性格內向,注意力集中。小女兒2歲半,性格外向,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為了了解兩個女兒在智力上的差異,比納設計了一系列的智力測驗來考查她們的記憶力、判斷力、思維力上的不同,比納還使用了高爾頓的測試方法來測定女兒們的視覺敏銳性和反應,他講對兩個女兒的研究進行總結,1903年把所有的研究成果整理出版了《智力的實驗研究》一書,為他日後的智力量表奠定了理論和實踐基礎。

1904年,比納受邀在法國組織一個專門鑒別智力落後兒童的委員會,並被要求提出對巴黎學校中的離職落後兒童的教育方法提出建議。若想對智力落後兒童進行教育,必須先區分出來那些是智力落後的兒童。比納和精神病醫生西蒙走到了一起,共同進行研究,用了大約一年時間為區分智力正常和智力落後的兒童制定鑒別方法,於1905年在《心理學年刊》上正式發表,即1905年量表,後人稱「比納—西蒙量表」「比納量表」。迄今為止,它仍被公認為最具權威性的智力測量工具之一。

三、比納—西蒙量表的意義

受到生存競爭,適者生存的進化論思想的影響。西方國家為了提高人口素質,普遍實行了義務教育制度。但是在教育中發現,人與人之間是存在很大的個別差異,其中最為顯著的就是智力差異。由於各種因素的影響,總是會有一部分兒童能力低下,不能向大多數人一樣正常接受教育。比納認為智力的核心是判斷力,準確的判斷,良好的理解和推理能力是智力的最高表現,因此可以以認知作為標準來衡量智力。比納智力量表,,為人們了解人與人之間的智力差異提供了相對客觀、統一的評價標準,實現了智力研究的重大突破,也為智力障礙兒童的區分、鑒別,以為其提供特殊教育做出了重要貢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比內智力量表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