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職場 > 六步思考法,透過表面看本質

六步思考法,透過表面看本質

微信公眾號」職場視界Jobsight"(id:jobsight)

為什麼曾經的經驗不靠譜?

為什麼聰明人反被聰明誤?

為什麼選擇多了,反而越容易錯呢?

人們時常用那些個人經驗和他人統計的數據來對事物進行判斷,這類思考俗稱"淺思考"。但這種思考往往在分析的過程中會忽視「時間尺度也大環境變化,容易淺嘗輒止,而為達到一定的深度思考,這樣往往容易被表面的事物所矇騙而做出錯誤的判斷。

《深度思考》就是對這種淺思考的一種反思,作者蕭亮,哈佛大學工商管理學博士、著名人力資源專家,曾任職於美國培訓與發展協會。長期為谷歌、微軟、臉書、甲骨文等世界級企業提供顧問服務和專業支持,是腦力開發、思維培訓領域的學者。

《深度思考》告訴你如何通過深度思考的六部從一團亂麻中抽絲剝繭,幫助我們進行深層次的了解各類問題,從而透過事物的本質做出正確的判讀,從而實現人生進階。

比如為什麼有些辦法馬雲能想到,一般人卻不能?為什麼人們的情緒總會受到無關信息的影響,並時常重複做出讓自己後悔的決策?究其根本,偉大的人物,往往都是深度思考的大師。

什麼是深度思考?

所謂深度思考就是不斷的逼近問題的本質,在互聯網的時代,人們接收的信息不但多樣化,並且信息量大。那麼,決勝的關鍵不僅在於所獲知識的多少,勤奮的程度如何,而在於是否具備深度思考的能力。

思維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習慣的力量》

不得不承認,當人們越來越沉迷於碎片化的娛樂、依賴互聯網帶來的便利。當速食快樂代替咀嚼價值,就會慢慢喪失原本的思考能力。

「思考始於懷疑」只有時刻對事物保持一種懷疑的態度,才能保持思考的能力。如何養成深度思考的習慣?

深度思考「六步養成法」

第一步:定義

對於信息的判斷應該遵守墨菲定律,任何有可能發生的事都會發生。

「可能」這個詞就是專門用來「對付」那些自己也不確定是否靠譜的事情。人們的直覺有時可能是對的,但在現實里,大多數時候卻是錯的,因此樂觀想像、期待的結果時常讓人大跌眼鏡,無法稱心如意。所以,在對待事物的時候要做出自己的理解,而非人云亦云。

面對眾多信息的時候做好兩手準備:1.先問「是不是,再問「為什麼」。2.對任何「確定會發生的事情做好其「確定不會發生」」的準備。

如果有人就某件事對你做了100%的保證,那麼著中間100%必定存在問題,你就要做好兩手準備。

第二步:抽離

當你對一件事存在疑問卻又想不通的時候,就要學會放空,讓大腦休息一下,轉移注意力,讓他做一些其他的事情,這就是所謂的放空。

日本著名小說家村上春樹創作了《挪威的森林》、《海邊的卡夫卡》等多部暢銷全球的作品。他是天才作家,而是調節大腦的高手,除了寫作,每年還會參加馬拉松比賽,作為長期腦力勞動者的一种放松方式。沒東西可寫的時候,干坐著只能吃力不討好,有時候坐上幾天都寫不出一個字,不如放下筆,去外面走走,從生活里找到靈感,這就是放鬆。

有時候思考也需要放鬆,就是從原本的問題中將自己抽離出來,因為「不思考」也是一種思考。

第三步:辨別

將信息進行割裂,去除那些「理所當然」,擁抱理性。在問題的思考中,我們總是被「理所當然」這個詞騙的團團轉。它不知「害」了多少人,又浪費了多少人的時間、金錢和資源。辨別的第一步就是推翻那些「理所當然」的信息。

只有辨認和去除那些干擾我們的信息,才能進行清醒的思考。識別干擾信息原則就是抽離出問題後,盡量減少無關的信息。

第四步:篩選

人們在聊天時80%的話幾乎都是廢話,瀏覽網站同樣也有80%的信息純屬是浪費時間,可以說,這其中重要的信息在餘下的20%之中。

所謂無用的信息都有以下幾個特點:

1、與需求不匹配,2、缺乏時效性,3、具有欺騙性

篩選顧名思義就是取捨的問題,就是在眾多碎片化的信息中找到那些高價值的信息,他們的佔比往往不會超過10%,含量雖少,但其意義卻很大,往往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起著決定性的因素。

第五步:設計

這裡的設計,其實用歸納總結更為貼切,通過搜集一切深度思考所需要的信息,然後將其歸納贈禮,通過四維導圖的方式展開「可視化決策」,從而達到提升的目的,完善深度思考的思路,達到精準對策,才能真正的解決問題。

第六步:反饋

了解事物的規律才能更好的進行思考,事物的本質是什麼,頂級思考的高手並不是他們比你努力,而是他們比你更懂得世界的運轉規律,比你更了解這個社會的基本邏輯。懂得如何將問題化繁為簡。將問題歸零,緊抓本質,才能讓思考「更少但更好」。

我們為什麼需要深度思考?

時常進行深度思考的人,不論是對事物的概念還是問題都會保持一種持續思考的習慣,這種習慣在潛移默化中也會成為自身的一種能力。

想要成就一件事情,光有那個想法是不夠的,還需要把思考落實到實處。在這個信息爆炸的碎片時代,每天我們接收的信息量很大,在獲取的過程多思考,多想,從中甄別出有用的信息,然後像盲人摸象一樣,從多層次,多角度看待問題,在按照結構思考的邏輯將各個部分進行搭建組合。

李小龍:不怕一個人會100種功夫,只怕一個人把一個招式練100遍。

在《深度思考》中,蕭亮告訴我們想要成功,就要不斷的進行深度思考,從海量的信息和蹭蹭包裹的表象上剔除那些無用的迷惑我們就恩的假象,從而一步步接近事物的本職。所以,具備深度思考的人往往都比常人更容易實現心中的目標和夢想。

人們眼中的大佬馬雲和周鴻禕,他們之所以成為大佬並不是他們比我們更勤奮,而是他們對某個領域的深度思考所產生的結果。馬雲因為對電商的深度思考有了阿里巴巴;周鴻禕對流量的深度思考,帶領奇虎在互聯上創下了一片奇蹟。

所以,請記住我們不比任何人差,只要用心,或許下一個大佬就是你!

近期部分精彩文章

1.任正非:空講稻盛和夫的哲學和理念,會害了中國企業家

2.怎麼判斷自己在不在一家好公司?

3.任正非:20年前華為花40億元的諮詢費到底值不值?

4.黑石集團創始人:當你面臨兩難選擇時,永遠選擇長遠利益

5.哈佛商學院教授:比勤奮更能決定人生的,是你的深度學習能力

6.喬布斯:頂級人才的自尊心,不需要你呵護

7.任正非:華為需要盯著做事的幹部,而不是會做人的幹部

8.華為成功背後的17家諮詢公司

9.估值百億的Airbnb的商業計劃書,教科書級別的BP

10.為什麼日本選擇戴明,中國選擇德魯克?

過往部分精彩文章

1.哈佛心理學家:穿什麼樣的衣服,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2.TED演講:比智商和情商更重要的品質是堅毅

3.Facebook上一則被刷爆的漫畫,深深戳中了中國家庭的痛點

4.谷歌吳軍:提高效率須從拒絕「偽工作」開始

5.大數據告訴你,中國女人到底有多勤奮

6.畢馬威發布最新員工著裝規範:穿衣真的會影響收入!

7.孫正義:一次拜訪賺了1000多億,善於拜訪是另一種經營智慧

8.芝加哥大學研究表明:最好的領導者給你最壞的反饋

9.哈佛研究出了讓人變窮的9個原因

10.我做CEO的8年零3天:只有3天是順境,剩下8年全都舉步維艱

*更多精彩請進入公眾號主界面,在「精彩回放」欄目下的「經典集合」子欄目中查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職場視界Jobsight 的精彩文章:

馬斯洛:自我實現者的十四個特徵
史無前例的科技巨頭大罷工,谷歌內戰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