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心理學筆記|第11章 學習與動機的社會認知觀

心理學筆記|第11章 學習與動機的社會認知觀

學習目標

  • 闡述學習與動機的社會認知理論的基本原理,包括三元交互作用論、示範與觀察學習。自我效能感和主體性。

  • 討論觀察和自我效能感在學習中的作用。

  • 描述自我調節學習的重要構成要素。

  • 將自我調節學習應用到教學實踐中。

模塊30 社會認知理論及應用

比較社會學習理論與社會認知理論。

社會學習理論拓展了行為主義關於強化和懲罰的觀點。在行為主義者看來,強化和懲罰直接影響人們的行為;而社會學習理論認為,人們通過觀察另一個個體或者榜樣受到強化或懲罰也同樣能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影響。社會認知理論擴展了社會學習理論,將信念、期望及自我概念等認知因素納入進來。當今的社會認知理論是一個用來解釋人類適應、學習和動機的動態系統。該理論致力於了解人們如何發展社交、情緒、認知和行為能力,人們如何調節自己的生活以及行為動機是什麼等問題。

什麼是三元交互決定論?

三元交互決定論指的是個人、環境以及行為這三種影響因素之間的動態相互作用:個人因素(信念、期待、態度以及知識)物理和社會環境(資源、行為結果、他人、榜樣和教師以及物理情境)以及行為(個體的行動、選擇以及口頭陳述)三者之間彼此互相影響。

什麼是示範?

通過觀察他人進行學習是社會認知理論的一個關鍵要素。示範受到一下幾個因素的影響: 榜樣的身份地位和聲望榜樣行為的結果觀察者對表現出所觀察行為的期望(我會受到獎勵嗎?),觀察者知覺到的自身目標與榜樣行為之間的關聯性(像榜樣那樣做會得到我想要的嗎?)以及觀察者的自我效能(我能做到嗎?)。

觀察學習會產生哪些類型的結果?

觀察學習會導致5種可能的結果,包括引導注意力鼓勵現有行為改變抑制狀態教授新的行為與態度以及喚醒情緒。通過引導注意力,我們了解他人會如何做出反應以及行動的對象是什麼。鼓勵或微調現有的行為,可以形成好習慣並且可以更高的效率做事。觀察他人也可以提示我們注意他人的注意力,這可以促使我們更加意識到或更少意識到自身的行為。當他人做某事時,我們也很容易做同樣的事。小孩子特別會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進行學習,但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觀察他人的行為而了解事情做得如何。最後,觀察會導致人們將情緒與特定的活動聯結起來。如果觀察者看到他人很享受某個活動,那麼觀察者也會學習享受該活動。

什麼是自我效能?它與其他的自我圖式有何不同?

自我效能與其他的自我圖式有所區別,因為前者包括個體對自己完成特定任務的能力的判斷。而自我概念是一個更加寬泛的構念框架,它包括很多其他關於自我的概念,當然也包括自我效能。與自尊相比而言,自我效能關注個體對個人能力的判斷,而自尊則關注個體對個人價值的判斷。

自我效能的來源是什麼?

自我效能共有4個來源:成功經驗(直接經驗)面對任務時的喚醒水平替代經驗(成就被他人模仿)以及社會性勸說(激勵性的演說或對特定表現的反饋)

自我效能如何影響動機?

更高的自我效能感能夠使個體付出更大的努力、在挫折面前更加堅持不懈、設置更高的目標,並能夠在一個策略失效的情況下繼續尋找新的策略。如果自我效能較低,人們就會逃避任務,而當遇到問題時,就會輕易放棄。

什麼是教師效能感?

與學生學業成就有關的教師個體特徵之一就是教師的效能感,即教師對自己能夠幫助學生即使是難以對付的學生進行學習的信念。具有較高效能感的教師工作更加努力,毅力更強,並且較少體驗到倦怠。在學校里,當其他教師和管理者對學生懷有很高的期望,而且校長能夠和幫助教師解決教學和管理中的問題時,教師的效能感就會較高。在你的職業生涯中,任何幫助你成功完成日常教學任務的經歷和培訓,都會給你一個發展自我效能的基礎。當然,低自我效能感可能也有益處,因為它會促使教師去尋求專業發展和提高。

模塊31 自我調節學習與教學

影響自我調節學習的因素有哪些?

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做準備。要想實現這個目標,學生必須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者。也就是說,他們必須把知識、學習動機意志力結合起來,具有獨立和有效學習所必備的技能和意願。知識包括對於自我、學科主題、任務、學習策略以及應用情境等方面的認識。學習動機讓學生做出承諾,意志則是最終讓學生戰勝三心二意、保持持續學習的毅力。

自我調節學習的循環是什麼?

自我調節學習有多個不同的模型。 Winne 與 Hadwin 描述了一個四階段模型分析任務、設置目標並制訂計劃、實施策略以完成任務以及調節學習。 Zimmerman 提出了類似的三階段模型:前慮階段(包括目標設置、計劃制訂、自我效能以及動機)、表現階段(包括自我控制和自我監控)以及反思階段(包括自我評估和調整,並重新返回前慮和計劃階段。)

如何將學生培養成為自我調節的學習者?

自我調節的學習者要參與4種類型的活動:分析任務、設置目標和制訂計劃、捲入學習以及調整學習方法。要想把學生培養成為自我調整的學習者,教師需要給學生提供界定並分析手頭任務的機會,學生則要自問:任務是什麼?任務理想的結果是什麼?同時,學習也能從目標設置練習中有所獲益,他們可能問的是:我的短期目標是什麼?長期目標是什麼?下一步就是要使用一定的學習策略,如確定重要情節以及對材料形成全面理解的策略。最後,學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成功,並想出新的策略來克服自我調節過程中的不足之處。他們可能自問:哪個地方做得比較成功?什麼地方還需要改進,以便與未來的目標相吻合?

什麼是認知行為矯正?

認知行為矯正就是人們利用自我言語來調節行為的過程。認知行為矯正有很多種形式,包括幫助學生繼續保持學習狀態,以及幫助學生有效處理憤怒及攻擊性。一些研究確定了特別有助於自我對話策略的4個技能聽講、計劃、行動以及核查。認知行為矯正可適用於各個年齡段的學生,但是對於年幼的孩子以及那些沒有機會練習自我調節策略的人來說,幫助他們進行自我對話,可能需要更多的成人幫助與指導。

情緒自我調節的技能有哪些?

能進行情緒自我調節的個體,能意識到自身的情緒以及他人的感受——意識到內在情緒是不同於外在表情的。他們能夠以適合於自身文化群體的方式談論和表達自身的情緒。他們對悲痛的人感同身受,同時也能應對自身的悲傷情緒——他們能應對壓力。這些人知道,人們如何交流情緒部分決定了人們的關係。綜合使用所有這些技能,人們就能進行情緒的自我調節了。

教師如何幫助學生髮展自我效能感和自我調節學習?

教師應當指導學生參與複雜的、有意義的、耗時較長的任務,並且監控他們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也需要做出選擇。此外,教師還應當讓學生參與設計用於評價學習過程和學習結果的標準,然後給學生提供機會讓他們使用這些標準來評價學習進步情況。最後,鼓勵學生與同伴進行合作學習,並互相給予反饋,也是有效的策略之一。

四種不同學習觀的價值是什麼?

四種主要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觀、認知主義觀、建構主義觀和社會認知觀)是教學的四個支柱。學生首先必須理解材料(建構主義觀),其次,他們必須記憶他們所理解的內容(信息加工的認知觀),再次,他們必須時間和應用(行為主義觀),以使新的技能和理解更加順暢和自動化。最後,學生必須自己掌控自己的學習(社會認知觀)。如果不能充分考慮到學習過程的這些方方面面,那就會導致低質量的學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系統觀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