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香蕉皮上長黑斑,吃了是好還是壞?萬萬沒想到!

香蕉皮上長黑斑,吃了是好還是壞?萬萬沒想到!

水果界如果有「網紅」,香蕉絕對是「扛把子」,三天兩頭上熱搜不說,槽點從來沒停過。

最近的一個熱門新聞,可嚇壞了不少喜歡吃蕉的網友:

來源:新浪微博

難道再過幾十年,我們再也吃不到香蕉了?

幸好後來證實只是虛驚一場,真相是:英國埃克塞特大學研究發現,全球氣候變化,令香蕉「逐年增產」的情況即將結束,而不是香蕉將消失。而網傳的「到2050年香蕉或將完全消失」的說法,很可能是翻譯問題。此前Nature自然科研官方微博也側面印證了這個消息。

來源:Nature自然科研官方微博

香蕉為啥總是被「滅絕」?

雖然這次是烏龍事件,但「香蕉危機」確實一直存在。而且主要矛頭都齊刷刷地指向「香蕉枯萎病」:一種受尖孢鐮刀菌感染引起的疾病,該病是通過土壤傳播,而且還發展出不同的變種(小妖精還有幾副面孔啊)花樣完虐香蕉[1]。

而且香蕉枯萎病頻頻和「滅絕」這類詞掛鉤,把香蕉推上熱搜。最近一次香蕉滅絕危機的報道是今年7月,新聞爆出,「哥倫比亞的2個種植園內的香蕉疑似感染了香蕉枯萎病菌熱帶四號小種(TR4)」——香蕉枯萎病的一個新變種[2]。

TR4是目前對香蕉危害最大的病害,可以在土壤中存活數十年之久,一旦大規模爆發,將會給香蕉種植園帶來毀滅性的打擊,甚至可能引起現有香蕉種植品種的滅絕。看起來種植非常普遍的香蕉,其實是人類農作物馴化史上培育歷程最艱難的水果之一。

這可讓不少香蕉愛好者擔憂,當然也有人比較理智:想漲價就直說,整天這滅絕那滅絕的!(香蕉:我不要面子的啊!)

來源:SOOGIF

作為佔領世界熱帶水果貿易75%市場、每年被消耗近1000億根的香蕉,是什麼導致它這麼脆弱?這就不得不從香蕉坎坷的「發家史」說起。

香蕉曾讓人難以下咽,直到「大麥克」出現

香蕉在地球生物家譜中的正式稱謂是:芭蕉目芭蕉科芭蕉屬植物。最先發源於今天印度尼西亞的巴布亞紐幾內亞島上,東南亞是它們的第一個家園。隨後,香蕉通過東南亞傳播到南亞次大陸和中國西南部。

距今7000年前,東南亞的先民開始種植「香蕉」。但這種「香蕉」可能你看到都無法下咽,因為果實里全是硬種子,有點一言難盡……一不小心還會硌到牙齒。

來源:維基百科Musa balbisiana條目

當時世界上存在幾百種可供食用的香蕉,但能大規模種植、產量高且味道好的香蕉品種並不多。同時,因為香蕉對生長環境的要求非常嚴格,想在世界範圍內進行廣泛貿易,必須耐得住長途運輸。

長得好,味道好,還要跑得了長途……在如此激烈的角逐中,一種叫「大麥客」的香蕉品種脫穎而出。

「大麥克」香蕉有厚實、耐寒的果皮,可抵抗運輸途中的瘀傷

大麥克口感極佳,堪稱「完美香蕉」,《改變世界水果的香蕉密碼》的作者Dane Kwao說:「如果大麥克的口味是哈根達斯級別的,那麼華蕉的口味就是超市裡廉價的冰淇淋而已。」

優秀的大麥克背後,是人類克隆生產香蕉的開始——單一種植,即去除香蕉種子,只留下其軟蠟甜漿。通過扦插之類的無性繁殖種植,香蕉確實變好吃了!

然而,這中間也隱藏著一個大BUG——香蕉基因的多樣性嚴重降低,讓香蕉抵抗力也跟著降低,極其容易被「團滅」!1950年左右,一種叫「巴拿馬病」(香蕉枯萎病菌1號小種)的疾病在拉美地區大爆發,大麥克幾乎被「一鍋端」,全球香蕉產業幾乎被摧毀[1]!

幸好,「卡文迪什香蕉」及時走進人們的視線!人類發現它對肆虐全球的「巴拿馬病」有足夠的抗性,可以在被病菌孢子污染後的種植園繼續種植。

來源:紀錄片《水果傳》

卡文迪什香蕉又被稱為華蕉,我們今天吃的超過90%的香蕉,都是它的子孫後代。然而作為最佳替補的華蕉也遇到了「死對頭」:香蕉枯萎病菌4號小種(TR4)。2017年底網上瘋傳的「香蕉要絕種」的說法即由此而來。不過也別太擔心,如今人類通過嚴防死守的、檢疫檢測等手段來規避引進不健康的香蕉種苗,也在基因編輯技術上對香蕉進行遺傳改良,增加其抵抗致命病毒的能力。

說了這麼多,一波又一波的「危機」嚇到了不少吃貨朋友吧。連香蕉都如此努力地活著,愛吃香蕉的你們,還不加油?

不過,加油歸加油,香蕉該吃還是要吃,畢竟它真的是大部分人的「快樂源泉」和「健康源泉」啊~

來源:SOOGIF

香蕉對健康的360°呵護

香蕉在我們眼裡是一種普通的水果,在世界很多地區可是「主糧」!在許多非洲地區,比如烏干達、盧安達、喀麥隆等,每年人均吃香蕉超過200千克(每天最少一斤多);在這些地區,香蕉貢獻出來的膳食熱量可達到一個人每日需求的25%(每天吃一根香蕉的人,香蕉所提供的熱量最多占每日需求的7%)[3]。

也難怪,香蕉在水果中熱量屬於偏高的,而且成熟後,果實含有大量極易被人體吸收的糖,每100g 香蕉可產生熱量86kcal,其中含糖21g、蛋白質1.1g、維生素C8.7mg、鉀358mg、鎂27mg,以及較多的多酚氧化酶。

具體所含營養素含量,如下表[4]:

總之,香蕉如此受歡迎,因為在日常生活中,它對健康的好處真的是方方面面的。

補充碳水化合物的好手

運動前、中、後這三個時段,我們都需要補充一些碳水化合物,一方面為運動過程提供能量;一方面補充運動後肌糖原的損耗,促進組織恢復。由上述表格可看出,香蕉的碳水化合物含量充分,而且方便攜帶和食用,是運動健兒們補充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的優秀選擇。

鉀含量出眾

香蕉對心血管非常友好。

鉀和鈉是對冤家,前者可降低血壓,後者可升高血壓,高鈉低鉀飲食正是引起高血壓的關鍵因素。預防和控制高血壓方面,我們聽慣了「限鹽限鈉」的宣傳,其實這只是半句話,後半句應該是「保證鉀攝入」。香蕉恰恰富含膳食鉀(100g香蕉中含鉀358mg),是日常補鉀"助攻能手"。

除此之外,有研究表明,每天鉀攝入量高的人比起鉀攝入量低的人,中風發病率降低24%[5]。

看到這裡,大夥是不是又咽了咽口水,準備幾根香蕉下肚?

來源:站酷海洛

但「蕉紅是非多」,這裡整理了幾條關於香蕉的流傳甚廣的「緋聞」「謠言」,咱們說道說道……

被催熟的香蕉,吃了不好?

不瞞大家說,市場上售賣的香蕉,絕大部分是催熟的。由於運輸和保存等原因,很多水果如木瓜、芒果、獼猴桃等都離不開催熟技術。用乙烯利催熟已成為香蕉上市前的一道必經環節,否則,咱只能原地摘香蕉吃了。

來源:騰訊醫典醫學插畫

其實人工和天然方法催熟的水果,跟天然成熟的水果相比,雖然口味上可能會有一定的不同,但在安全性上是沒有差別的。

糖尿病患者不能吃香蕉?

在水果中,香蕉的GI值雖偏高(GI=52),但仍然屬於低GI水果,也就是適量攝入對血糖波動影響比較小,所以糖尿病患者適量吃無妨~

出於多樣化膳食的考慮,不管是糖尿病患者還是普通人,每天吃一根香蕉就夠了,留一點空間給別的水果。不過,糖尿病人需要控制一餐的碳水化合物攝入量,可以把香蕉安排在加餐時間吃,不讓香蕉的糖占正餐的份額。

有些人擔心空腹不能吃香蕉,怕攝入過多鉀或鎂引起中毒,這完全是沒必要的擔心,鉀和鎂也不是在胃裡吸收的啊,空腹和不空腹根本沒差別。而且,健康人空腹常規攝入含鉀和鎂的食物都不會導致中毒;除非是慢性腎病患者,微量元素的增多可能會出現問題,比如高血鉀症。

來源:站酷海洛

吃香蕉能緩解便秘嗎?

香蕉潤滑的口感讓很多人誤以為它有治療便秘的效果,其實不然。

首先,改變便秘的關鍵在於多攝入高纖維食物,而蘋果、梨、橙子在這方面就比香蕉強得多。

另一方面,還沒完全熟透的香蕉中含有鞣酸,吃了反而可能引起胃痛、便秘。全然指望吃香蕉治便秘的話,你也太難為香蕉啦。

香蕉皮長黑斑不能吃?

香蕉皮長斑點、變黑再正常不過了,黑斑香蕉能不能吃,取決於果肉有沒有跟著「黑化」。如果果肉還是白白嫩嫩的,說明長斑的原因可能是香蕉皮細胞受損,發生了會變色的化學反應;也可能是因為沒成熟就放進冰箱,香蕉的細胞凍壞,表面看起來像是變黑了~所以,這樣的香蕉可以放心吃!

但是,如果剝開皮,發現連同香蕉裡面的果肉都變黑了,說明表皮變黑的原因是置放時間過長,安全起見,還是別吃了。

來源:站酷海洛

最後,給大家附上香蕉超實用保存指南:

想讓香蕉熟得慢一點:買回來時清洗香蕉外皮幾遍(外皮有少量催熟劑),可延長存放時間,然後用保鮮膜包起來,放在陰涼處(別放冰箱)。如果是熟透了的話,可放到冰箱中冷藏,即使皮變黑,依然可以食用。

想儘快吃下它:和芒果、蘋果、梨等水果密封放在一起,促進乙烯氣體產生,加快香蕉成熟速度。

當然,最簡單高效的就是吃多少買多少,吃完完事兒……

好了,最後希望朋友們,好好珍惜能吃的每一根香蕉。

*本文版權均屬騰訊醫典所有,如需轉載請在後台留言,經允許後方可轉載,並在文首註明來源、作者。

END

參考文獻

[1]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 對抗香蕉枯萎病. 食物鏈危機緊急預防系統宣傳冊. 2017年

[2] www.freshfruitportal.com/news/2019/07/15/colombia-ica-confirms-tr4-quarantine-in-effect-on-two-farms-since-mid-june/

[3] http://www.fao.org/economic/est/est-commodities/bananas/bananafacts/en/#.XbCIiy17How

[4] 中國食物成分表:2018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5]Aburto N J, Hanson S, Gutierrez H, et al. Effect of increased potassium intake o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disease: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es[J]. Bmj, 2013, 346: f1378.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醫典 的精彩文章:

癌症,一個讓人類追捕了2400多年的超級怪物
為什麼有的人一出遠門就「水土不服」?讓你肚子難受的不是水和土,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