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與馮特同時代的德國心理學家

與馮特同時代的德國心理學家

與馮特處於同一時代的德國的心理學家有布倫塔諾、艾賓浩斯、屈爾佩和符茲堡學派。

心理學一開始的發展道路並非只有馮特那條研究直接經驗的內容心理學道路,還有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雖然布倫塔諾和馮特一樣,都把心理學定義為經驗科學,但是布倫塔諾認為,馮特研究的直接經驗是一種意識的結果(如意識到「蘋果」、「樹木」,它們僅僅是我們心理過程的結果,「看」並不等於「所看到的」),意識的內容是物理現象,是物理研究的對象,而心理學的研究對象應該是人的心理過程、意識活動。因而,布倫塔諾的心理學相對於馮特研究意識內容的內容心理學而被稱為「意動心理學」。

布倫塔諾將心理現象區分為三種水平:最表層的「表徵水平」,指的是直接經驗的所有內容,意識活動只是「覺察到了某物」,外在的事物只是進入了我們的意識(我們能夠知覺到事物是存在的)。其次是「認知水平」,在產生了對事物的覺知的基礎上(知道事物存在的基礎上),根據覺察到的內容的性質產生屬於自己的判斷。最後是「個人化水平」,即個人以自己獨特的方式來同化經驗,產生感情、意願和慾望等。

布倫塔諾認為,研究心理現象的方法是內省,但是不同於馮特的內省,布倫塔諾的是「現象學的內省」。他認為,馮特的那種內省(即在意識運轉的過程中立即報告自己的意識內容)本身就是一種意識活動(內省從本質上看也是運用人的意識在運轉),而同為意識活動的內省過程會對原來的意識活動過程產生打斷和否定:例如,如果某人想要觀察他正在體驗的憤怒,那麼憤怒在某種程度上就減少了,它想要觀察的對象就發生了改變。現象學的內省,即指向完整地、有意義的經驗的內省分析,可以通過記憶和想像過程來獲得信息。

布倫塔諾的意動心理學重視非實驗的、整體性的研究,其心理學研究傾向於人文科學化,但是他的影響力遠遠不及馮特對心理學的貢獻。

艾賓浩斯也是和馮特同時代的德國心理學家,他深受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影響,他的主要著作是《記憶》。

艾賓浩斯是第一個對高級心理過程進行實驗研究的——以實驗的方法研究人的記憶活動。關於記憶的研究,艾賓浩斯發明了無意義音節的實驗材料,他認為由於人已有的經驗會對那些原本就具有意義的文字信息產生很多的聯想,即文字的意義會影響記憶的研究,所以他選擇用一些隨意組成的無意義音節來作為實驗材料。此外,他還開創了節省法來研究記憶,即對同一材料進行兩次記憶,第一次要將材料記住的時間肯定比第二次複習時將材料記住的時間要長,於是,將第二次比第一次識記減少的時間(再記憶節省的時間)與第一次識記所花的時間相除,所得結果即是識記效果「保持」的指標。

當然,艾賓浩斯的記憶實驗也有很多弊病:比如,他的實驗材料和實驗程序都是人工性質的(實驗材料是人造的無意義音節,情境也是人設的),這些會使得這個研究和人的日常生活相距甚遠。

最後,是屈爾佩和他所領導的心理學派——符茲堡學派。屈爾佩和符茲堡學派關注的是馮特心理學忽視的問題,用系統實驗的內省法,提出了無意向思維(思維過程可以再無任何感覺和意象內容的條件下發生,即思維過程是獨立於意識內容的心理動作)概念。屈爾佩還試圖調和內容心理學和意動心理學之間的矛盾,提出「二重心理學」,即心理學既研究內容,也研究意動,但遺憾的是,二重心理學無法獲得馮特和鐵欽納的支持,未能夠解決內容與意動之間的理論衝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二重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