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北大為什麼是第一?

北大為什麼是第一?

北京大學(英文:Peking University),簡稱北大,誕生於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也是最早以「大學」身份及名稱而建立的學校,其成立標誌著中國近代高等教育的開端。北大是中國近代以來唯一以國家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最初也是國家最高教育行政機關,行使教育部職能,統管全國教育。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翌年改名為北京大學。1916年,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出任校長,「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之義」,推行改革,把北大辦成全國的學術和思想中心,使北京大學成為新文化運動的中心、五四運動的策源地。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合併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1946年,回到北平復校。1952年院系調整時,校園從北京內城遷至西北郊燕園。

北京大學由教育部直屬,系國家「211工程」、「985工程」、「2011計劃」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C9聯盟以及東亞研究型大學協會、國際研究型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東亞四大學論壇的重要成員。

科研項目

北京大學在學術方面的聲譽由一連串令人自豪的科學成就贏得: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牛胰島素有北大參與完成;世界上直徑最小的單壁碳納米管在北大產生;中國第一台百萬次電子數字計算機在北大設計;銻、銪、鈰原子量的國際標準在北大測定。

2014年,北京大學科研經費到款14.6億(不含醫學部);2013年科研經費到款27.73億。

2009-2013年北京大學獲批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情況一覽表


年份 獲批項目數 獲批總經費(億元)
2009 480 2.2
2010 560 2.6
2011 586 3.85
2012 599 4.79
2013 604 4.7
  • 自然科學研究

「十五」期間,北京大學共獲得1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1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8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共有10篇論文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表。

其中,王詩宬院士主持的「三維流行拓撲性質的研究」在2002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了45分鐘特邀報告;楊應昌院士主持的「氮的間隙原子效應及新型磁性材料研究」在2004年被評為中國稀土領域十大科技成就之首;醫學部尚永豐教授對子宮內膜癌和乳腺癌的發病機理研究取得突破性進展,其研究成果於2005、2006年先後在Nature和Nature Reviews Cancer上發表。

環境學院方精雲院士關於中國森林植被是一個重要「碳匯」的研究結論被Science評論員認為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被Nature評述為全球碳循環研究的重要進展之一;塗傳詒院士基於太陽風起源高度的研究,建立了一個全新的三維太陽風起源模型,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監測太陽活動對地球空間環境影響的「夸父」計劃,該計劃已得到國際同行的積極響應和參與,並已經國家有關部門批准順利啟動預研。

在高技術應用領域,中校微機電系統研究群體突破了一批關鍵工藝,首次在國內開發成功MEMS晶元的批量製造技術,研究成果得到廣泛應用;寬禁帶半導體研究中心研製成功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aN基短波長激光器,使中國氮化鎵基光電子材料與器件的研究進入世界先進行列,成為掌握相關技術的少數國家之一;關於CO分離技術這一獨特成果的廣泛應用已產生了重大社會經濟效益;醫學部細胞免疫實驗室研製的腫瘤抗原NY-ESO-1b多肽疫苗通過中國藥品食品監督管理局葯審中心評定,獲得了新葯臨床研究批文;中校自主研發的北大眾志-863CPU的系統晶元和網路計算機已經在電子政務、網路教育、公共事業、企業管理信息化等多個領域進行應用示範。

  • 人文社會科學研究

北京大學有25位中青年學者入選國家「跨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45名學者入選國家「新世紀優秀人才培養計劃」,揭示著北大人文社會科學未來發展的勃勃生機。

科研機構

據學校2014年,學校共有實驗室157個,國家級實驗室(籌)1個,國家重點實驗室11個,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實驗室2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2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8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6個,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2個,衛生部重點實驗室6個,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6個,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3個,232個各類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機構。[1]


國家級實驗室
北京分子科學國家實驗室(籌)
國家重點實驗室
人工微結構和介觀物理 分子動態及穩定態結構
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 生物膜與膜生物工程(聯合)
湍流與複雜系統研究 稀土材料化學及應用
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聯合) 核物理與核技術
天然藥物及仿生藥物 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聯合)
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微米/納米加工技術國家級重點實驗室 化學基因組學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
國家工程實驗室
數字視頻編解碼技術 口腔數字化醫療技術和材料
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電子出版新技術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軟體工程國家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數學及其應用 生物有機與分子工程
納米器件物理與化學 地表過程分析與模擬
水沙科學 造山帶與地殼演化
神經科學 分子心血管
高分子化學與物理 細胞增殖與分化
高可信軟體技術 機器感知與智能
惡性腫瘤發病機制及應用研究 計算語言學
視覺損傷與修復 慢性腎臟病防治
輔助生殖 數量經濟與數理金融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醫學物理和工程 空間信息集成與3S工程應用
城市固體廢棄物資源化技術與管理 先進電池材料料理論與技術
互聯網安全技術 食品安全毒理學研究與評價
北京市工程研究中心
智能康復工程技術 有源顯示工程技術
衛生部重點實驗室
心血管分子生物學與調節肽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精神衛生學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腎臟疾病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神經科學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醫學免疫學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生育健康衛生部開放實驗室
教育部網上合作研究中心
數學與應用數學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
應用化學 腦科學與認知科學
核科學與核技術 軟體科學與技術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
鄧小平理論研究中心 東方文學研究中心
漢語語言學研究中心 教育經濟研究所
外國哲學研究所 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 中國古文獻研究中心
中國考古學研究中心 中國社會與發展研究中心
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國家發展研究院
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

學術資源

  • 館藏資源

北京大學圖書館始建於

北京大學圖書館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藏書樓,是中國近代第一所新型的國立圖書館,是亞洲高校最大的圖書館。截止2014年底,圖書館藏書(不含院系分館)982.25萬冊,電子資源183.15TB。館藏中以150萬冊中文古籍為世界矚目,其中20萬件5至18世紀的珍貴書籍,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

  • 學術期刊

北大所發行的部分學術期刊,是中國大陸當中,少有的獲得國際知名的大學所認可、具品級的學術期刊,而一些知名學府如牛津大學、哥倫比亞大學等亦有與北大合作共同發行期刊。

北京大學學術期刊一覽表


序號 期刊名 統一刊號 創刊時間 出版周期 編輯部 主編 備註
1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1-2442/N 1955年 雙月刊 學報編輯部 趙光達
2 《數學進展》 CN 11-2312 1955年 雙月刊 數學科學學院 丁偉岳
3 《物理化學學報》 11-1892/O6 1985年 月刊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唐有祺 SCI
4 《大學化學》 CN11-1815/O6 1986年 雙月刊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段聯運
5 《地學前緣》 CN 11-3370/P 1994年 雙月刊 地大、北大 翟裕生 聯辦
6 《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1-1561/C 1955年 雙月刊 學報編輯部 程郁綴 CSSCI
7 《中外法學》 11-2447/D 1978年 雙月刊 法學院 賀衛方 CSSCI
8 《經濟科學》 11-1564/F 1979年 雙月刊 經濟學院 劉偉 CSSCI
9 《國外文學》 11-1562/I 1981年 季刊 外國語學院 季羨林 CSSCI
10 《國際政治研究》 11-4782/D 1980年 季刊 國際關係學院 梁守德 CSSCI
11 《大學圖書館學報》 11-2952/G2 1981年 雙月刊 圖書館 朱 強 CSSCI
12 《市場與人口分析》 11-3601/F 1994年 雙月刊 人口研究所 鄭曉瑛 CSSCI
13 《北京大學教育評論》 11-4848/G4 2003年 季刊 教育學院 汪永銓
14 《南亞研究》 11-1306/C 1978年 半年 南亞文化研究所 孫培鈞 CSSCI
15 《北京大學研究生學志》 1985年 研究生院 蔡桂生

辦學條件

據北京大學官網顯示,北京大學設有人文、理學、社會科學、信息與工程、醫學5個學部,62個直屬院系,學科專業涵蓋了除軍事、農業以外所有學科門類。2014年,北京大學本科專業120個,其中醫學部10個。


理學部
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 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 北京大學心理學系 北京大學建築與景觀設計學院
信息與工程科學部
北京大學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北京大學工學院 北京大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研究所 北京大學軟體與微電子學院
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人文學部
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 北京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系)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 北京大學藝術學院 對外漢語教育學院 北京大學歌劇研究院
社會科學部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法學院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政府管理學院 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北京大學教育學院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北京大學人口研究所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
北京大學體育教研部
醫學部
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 北京大學藥學院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北京大學護理學院
北京大學醫學人文研究院/公共教學部 醫學網路教育學院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北京大學口腔醫院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 北京腫瘤醫院
北京大學深圳醫院 北京大學首鋼醫院
跨學科類
北京大學元培學院 北京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 北京大學前沿交叉學科研究院 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調查中心
北京大學分子醫學研究所 北京大學科維理天文研究所 北京大學核科學與技術研究院 北京國際數學研究中心
深圳研究生院
北京大學信息工程學院 化學生物學與生物技術學院 北京大學環境與能源學院 北京大學城市規劃與設計學院
北京大學新材料學院 北京大學滙豐商學院 北京大學國際法學院 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止2014年7月,北大已擁有39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16名國家級教學名師、14個國家級教學團隊、21個國家級人才培養基地、8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90門國家級精品課程、6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0門「十二五」國家級規劃教材、29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39個)


批次 專業名
第一批 經濟學 法學 西班牙語 阿拉伯語
口腔醫學 微電子學 軟體工程(設5個專業方向) 核技術
臨床醫學(與北大第一醫院結合) 臨床醫學(與北大人民醫院結合)
非通用語種群(印地語、烏爾都語、孟加拉語、梵文、巴利文5個語種)
非通用語種群(蒙古語、菲律賓語、泰國語、波斯語、西伯萊語等12個語種)
第二批 哲學 信息與計算科學 化學 生物科學
藥學 智能科學與技術 保險 城市管理
第三批 漢語言文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預防醫學
第四批 漢語言文學 世界歷史 考古學 預防醫學
第六批 金融學 新聞學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環境科學
第七批 能源與資源工程 環境工程 地質學(第一批)

國家級精品課程名單(2003-2010)


序號 課程名稱 課程負責人 院系 年度
1 分析化學 李克安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2003年
2 中國古代史 閻步克 歷史學系 2003年
3 鄧小平理論 陳占安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3年
4 細胞生物學 丁明孝 生命科學學院 2003年
6 大氣探測學 劉樹華 物理學院 2003年
5 電磁學 趙凱華 物理學院 2003年
7 人體生理學 范少光 醫學部 2003年
8 生物化學 賈弘褆 醫學部 2003年
9 現代漢語 陸儉明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3年
10 法理學 朱蘇力 法學院 2004年
16 彈性力學 王敏中 工學院 2004年
11 近代國際關係史 袁 明 國際關係學院 2004年
12 普通和無機化學 姚光慶 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 2004年
13 世界近代史 高 毅 歷史學系 2004年
14 動物生物學 許崇任 生命科學學院 2004年
15 高等代數 趙春來 數學科學學院 2004年
17 數學物理方法 吳崇試 物理學院 2004年
18 實驗心理學 朱 瀅 心理學系 2004年
19 病理學 顧 江 醫學部 2004年
20 病理生理學 吳立玲 醫學部 2004年
21 藝術概論 彭吉象 藝術學系 2004年
22 哲學導論 張世英 哲學系 2004年
23 政治學原理 王浦劬 政府管理學院 2004年
24 遙感概論 秦其明 地空學院 2005年
25 民族與社會 馬 戎 社會學系 2005年
26 生物化學 昌增益 生命科學學院 2005年
27 大學英語綜合課程 黃必康 外語學院 2005年
28 光 學 鍾錫華 物理學院 2005年
29 圖書館學概論 吳慰慈 信管系 2005年
30 離散數學 屈婉玲 信息學院 2005年
31 中國哲學史 李中華 哲學系 2005年
33 古代漢語 蔣紹愚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5年
32 中國現代文學 溫儒敏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5年
34 地理信息系統概論 鄔 倫 地空學院 2006年
35 刑法學 陳興良 法學院 2006年
36 西方文明史導論 朱孝遠 歷史學系 2006年
37 思想道德修養 祖嘉合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6年
38 基礎分子生物學 朱玉賢 生命科學學院 2006年
39 數理統計 何書元 數學科學學院 2006年
40 普通物理實驗 段家忯 物理學院 2006年
41 變態心理學 錢銘怡 心理學系 2006年
44 藥物化學 徐 萍 醫學部 2006年
42 口腔正畸學 周彥恆 醫學部 2006年
43 外科學 祝學光 醫學部 2006年
45 中國當代文學 洪子誠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6年
46 中國古代文學史 袁行霈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6年
47 微觀經濟學 於鴻君 光華管理學院 2007年
48 保險學原理 孫祁祥 經濟學院 2007年
49 中國古代的政治與文化 鄧小南 歷史學系 2007年
51 幾何學及其習題 莫小歡 數學科學學院 2007年
50 數學分析 彭立中 數學科學學院 2007年
52 近代物理實驗 吳思誠 物理學院 2007年
53 核物理與粒子物理導論 葉沿林 物理學院 2007年
55 醫學免疫學 高曉明 醫學部 2007年
54 神經生物學 韓濟生 醫學部 2007年
56 麻醉與重症醫學 楊拔賢 醫學部 2007年
57 微觀經濟學 劉文忻 經濟學院 2007年(網路)
58 鄧小平理論概論 陳占安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7年(網路)
59 中國歷史地理 韓茂莉 城市與環境學院 2008年
60 國際政治經濟學 王正毅 國際關係學院 2008年
61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 康沛竹 馬克思主義學院 2008年
62 概率論 陳大岳 數學科學學院 2008年
63 大學體育 郝光安 體育教研部 2008年
65 量子力學 程檀生 物理學院 2008年
64 力學 舒幼生 物理學院 2008年
66 計算概論 代亞非 信息學院 2008年
67 數據結構與演算法 張 銘 信息學院 2008年
70 眼科學 黎曉新 醫學部 2008年
69 口腔頜面醫學影像診斷學 馬緒臣 醫學部 2008年
68 人體解剖學 周長滿 醫學部 2008年
71 行政管理學 張國慶 政府管理學院 2008年
72 線性代數 馮榮權 數學科學學院 2008年(網路)
73 中國現代文學名著導讀 商金林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8年(網路)
78 自然地理學 陳效逑 城市與環境學院 2009年
76 博弈與社會 張維迎 光華管理學院 2009年
77 田野考古實習 張弛 考古文博學院 2009年
74 數字邏輯電路與實驗 劉新元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2009年
82 神經病學 樊東升 醫學部 2009年
83 流行病學 胡永華 醫學部 2009年
79 藥理學 李學軍 醫學部 2009年
81 婦產科學 魏麗惠 醫學部 2009年
80 醫學微生物學 庄輝 醫學部 2009年
75 理論語言學 陳保亞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09年
84 財政學(網路) 劉怡 經濟學院 2009年(網路)
85 環境科學 朱彤 環境科學學院 2010年
86 生理心理學 韓世輝 心理學系 2010年
87 軟體工程 王立福 信息科學技術學院 2010年
88 兒童口腔醫學 葛立宏 醫學部 2010年
89 行政管理學 周志忍 政管 2010年(網路)
90 影視批評 戴錦華 中國語言文學系 2010年

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名單(2007-2011)


序號 年度 教材名稱 作者
1 2007年 概率論與數理統計 何書元
2 2007年 演算法與數據結構--C語言描述(第二版) 張乃孝
3 2007年 新概念物理教程 熱學(第二版) 趙凱華
4 2007年 集成電路原理與設計 甘學溫
5 2007年 護理研究(第三版) 肖順貞
6 2008年 動物生物學(第2版) 許崇任
7 2008年 生命科學導論(第2版) 高崇明
8 2008年 概率論 何書元
9 2008年 線性代數 王萼芳
10 2008年 量子力學教程(第2版) 曾謹言
11 2008年 新概念物理教程 量子物理(第二版) 趙凱華
12 2008年 藥理學 庫寶善,李學軍,譚煥然
13 2008年 外科護理學 路潛,李建民
14 2008年 醫學寄生蟲學 高興政,田喜鳳,湯自豪寶
15 2008年 醫護心理學 胡佩誠,周郁秋,孫立波,馬麗,蔣繼國
16 2009年 經濟法學(2008年版) 張守文
17 2009年 西方政治思想史(修訂版) 唐士其
18 2009年 中國史綱要(增訂本)(上、下) 翦伯贊、吳宗國
19 2009年 生物化學教程 王鏡岩、朱聖庚、徐長法
20 2009年 離散數學(第二版) 屈婉玲、耿素雲、張立昂
21 2009年 組織學與胚胎學(第三版) 唐軍民、高俊玲、白咸勇
22 2011年 複變函數 李忠
23 2011年 陳閱增普通生物學(第3版) 吳相鈺 陳守良 葛明德
24 2011年 細胞生物學(第4版) 翟中和 王喜忠 丁明孝 張傳茂
25 2011年 計算機系統平台 張麗 李曉明
26 2011年 微型計算機基本原理與應用(第二版) 王克義
27 2011年 公共政策學(第二版) 寧騷 彭宗超 林震
28 2011年 消費者行為學(第二版) 符國群
29 2011年 財政稅收法(第五版) 劉劍文 熊偉
30 2011年 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修訂版) 胡壯麟 朱永生 張德祿 李戰子
31 2011年 新編英國文學選讀(第三版) 上下 羅經國
32 2011年 泰語教程(第1-4冊) (修訂本) 潘德鼎
33 2011年 俄國文學史(上卷)(修訂版) 曹靖華 李明濱 岳鳳麟 張秋華
34 2011年 英語綜合教程學生用書(第l-4冊) 胡壯麟
35 2011年 社會醫學(第2版) 張拓紅
36 2011年 國際經濟法(第三版) 余勁松 吳志攀

國家級教學團隊(14個)


序號 團隊名稱 帶頭人 年份
1 憲法與行政法教學團隊 姜明安 2010年
2 生理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管又飛 2010年
3 口腔醫學課程建設教學團隊 郭傳瑸 2010年
4 地理科學專業教學團隊 陶 澍 2010年
5 普通化學本科主幹基礎課教學團隊 姚光慶 2009年
6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創新人才培養教學團隊 尚永豐 2009年
7 田野考古實習教學團隊 趙化成 2009年
8 國家理科基地物理基礎課程教學團隊 王稼軍 2008年
9 現代漢語教學團隊 沈 陽 2008年
10 外科創新教學團隊 王杉 2008年
11 基礎數學教學團隊 姜伯駒 2007年
12 中國古代史教學團隊 閻步克 2007年

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序號 名稱 批次
1 基礎物理實驗教學中心 第一批
2 化學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第一批
3 生物基礎實驗教學中心 第二批
4 計算機實驗教學中心 第三批
5 經濟管理實驗教學中心 第三批
6 地球科學實驗教學中心 第四批
7 生物醫學實驗教學中心 第四批
8 考古實驗實踐教學中心 第五批

國家基礎科學研究和教學人才培養基地(16個)

理科基地: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核物理、力學、心理學、基礎醫學、基礎藥學

文科基地: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

經濟學基地:經濟學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5個)


序號 負責人 項目名稱 年份
1 朱慶之 元培學院(元培計劃) 2007年
2 陳紅 北京大學第二臨床學院長學制創新性醫學人才培養模式示範區 2007年
3 李四龍 哲學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2008年
4 孫祁祥 培養世界一流經濟學本科生教育實驗區 2008年
5 俞虹 邱章紅 領導型數字媒體創意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 2009年

學科建設

北京大學作為中國近代第一所綜合性大學,誕生了中國高校中最早的數學、物理、化學、地質、心理、力學、計算機、微電子、核物理、農學、醫學、中文、歷史、哲學、考古、外語、政治、經濟、商學、新聞等學科。

據學校2014年7月官網顯示,北大共有50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點,263個博士學位授予權二級學科,5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點。有86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其中61個涵蓋在18個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中),另有3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此外,還有28個專業學位授權點。

  •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50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天文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軟體工程、護理學、藝術學理論等

  •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52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地質學、生物學、科學技術史、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訊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學、天文學、測繪科學與技術、核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生物醫學工程、中西醫結合、管理科學與工程、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生態學、統計學、軟體工程、護理學、 藝術學理論、戲劇與影視學、美術學等

  • 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8個)

哲學、理論經濟學、法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數學、物理學、化學、地理學、大氣科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口腔醫學、藥學

  •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25個)

國民經濟學、基礎心理學、英語語言文學、印度語言文學、天體物理、固體地球物理學、構造地質學、通信與信息系統、核技術及應用、環境科學、免疫學、病理學與病理生理學、內科學(腎病, 心血管病, 血液病)、兒科學、精神病與精神衛生學、皮膚病與性病學、外科學(骨外,泌尿外)、婦產科學、眼科學、腫瘤學、運動醫學、流行病與衛生統計學、企業管理、教育經濟與管理、圖書館學

  •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3個)

亞非語言文學、(礦物學、岩石學、礦床學)、兒少衛生與婦幼保健學

  • 博士後流動站(39個)

校本部(33個):數學、物理學、化學、天文學、地理學、地質學、大氣科學、地球物理學、生物學、力學、電子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環境科學與工程、核科學與技術、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歷史學、哲學、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工商管理、法學、社會學、外國語言文學、政治學、教育學、公共管理、圖書館、情報與檔案管理、馬克思主義理論、測繪科學與技術、新聞傳播學、藝術學

醫學部(6個):口腔醫學、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藥學、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生物學

  • 學科排名

2013年1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公布了第三輪全國學科評估結果,在全部參評95個一級學科中,北大參評學科48個,排名第一的學科16個、排名前三的學科35個、排名前五的學科38個,以上數量均居全國高校第一。

  • 國際影響

截至2013年11月,北大實現19個學科進入ESI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1%,其中進入ESI全球大學和科研機構的前千分之一的學科已經達到5個,分別是化學、材料科學、臨床醫學、工程學、物理學。北大的ESI論文總引用數在全球高校中列第129名,在大中華兩岸三地所有高校中名列第一。

2014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學有21個學科進入全球前50名,其中化學列第15名,政治與國際關係列第21名,語言學、現代語言學均列第22名,材料科學排第28名、哲學、數字、運籌學、會計與金融學四科皆排在第30名,物理學與天文學第32名,經濟學與計量經濟學第33名,環境科學第34名,電機與電子工程第36名,生物科學第37名,藥理學第38名,計算機與信息系統第35名。

2015年,QS世界大學學科排行榜中,北京大學位列第57名。

師資力量

據學校2014年7月官網顯示,北京大學有北京大學有6441名專任教師,其中1701名教授,2037名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67人(含雙聘)、中國工程院院士10人(含雙聘)、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20人;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文科資深教授)22人,147名「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講座教授,52名「973項目」首席科學家;44人入選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千人計劃),43人入選青年千人計劃, 168人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教學名師16人,教育部創新團隊34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數學物理學部
姜伯駒 張恭慶 陳佳洱 甘子釗 文蘭 楊應昌
丁偉岳 陳建生 田剛 趙光達 徐至展 李政道
蘇肇冰 張煥喬 解思深 王詩宬 賀賢土 霍裕平
周又元 王恩哥 鄂維南 陳十一 歐陽頎
化學部
唐有祺 徐光憲 黎樂民 劉元方 周其鳳 王夔
張禮和 黃春輝 高 松 吳雲東 劉忠范 嚴純華
地學部
趙柏林 塗傳詒 陳運泰 童慶禧 馬宗晉 葉大年
張彌曼 秦大河 陶 澍 張培震
信息技術科學部
楊芙清 王陽元 秦國剛 黃琳 李啟虎 陸汝鈐
梅 宏 包為民 龔旗煌
技術科學部
葉恆強 方岱寧
生命科學和醫學學部
翟中和 韓濟生 韓啟德 許智宏 朱作言 方精雲
童坦君 趙進東 蔣有緒 尚永豐 朱玉賢 程和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
陸道培 唐孝炎 郭應祿 沈漁邨 庄輝 何新貴
王隴德 高 文 俞夢孫 馬永生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
姜伯駒 張恭慶 許智宏 朱作言 陳佳洱 陳運泰
蘇肇冰 林毅夫 文蘭 韓啟德 徐至展 解思深
塗傳詒 方精雲 王恩哥 趙進東 嚴純華 高松
梅宏 朱玉賢

學校排名

北京大學百年紀念講堂北大是近年來國內、國外各類大學排行榜中獲得第一最多的大陸高校。

2015年中國校友會大學排名中,北大蟬聯中國第1位。

2015年武書連中國大學綜合實力100強,北大蟬聯中國第1位。

2015年武漢大學中國科學評價研究中心(RCCSE)公布的大學排行榜中,北大蟬聯中國高校第1位。

2015年台灣大學版全球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7名,蟬聯大中華地區高校第1位。

2016年美國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41位,蟬聯大中華地區高校第1位。

2015-2016年《泰晤士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北京大學位列全球第42位,蟬聯大中華地區高校第1。

2015年CWUR全球大學排名中:北大位列全球第56位,蟬聯大中華地區高校第1。

文化傳統

學校標識

  • 校訓

北京大學並無校訓。「勤奮、嚴謹、求實、創新」、「博學,審問,慎思,明辨」、「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都不是北京大學的校訓。

  • 校徽

北大校徽

北京大學校徽由魯迅先生於1917年8月設計完成。「北大」兩個篆字的上下排列,其中「北字」構成背對背的兩個側立的人像,而「大字」構成了一個正面站立的人像。校徽突出的理念在於,要「以人為本」;校徽的象徵意義在於,北大當肩負開啟民智的重大使命。2007年6月6日,北京大學正式頒布實施《北京大學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辦法》,作為「根本大法」系統管理和維護北京大學的視覺形象。

2007年6月13日,北京大學正式發布《視覺形象識別系統管理手冊》,並推出修改後的北大校徽標識,在魯迅先生設計校徽圖案的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標誌形似瓦當,兼有篆刻風韻,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文化特色。北大確定了特定色值的紅色為標準色,並將其命名為「北大紅」。北京大學校徽突出一個辦學理念,即大學要「以人為本」。大學,因大師而大,更因大學生而大。也有人說,上面的是學生,下面的是老師,教師就是要甘為人梯;學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是要青出於藍勝於藍。原北大校長許智宏說,真正的「大」學,學術之大,責任之大,精神之大,盡在其中。

北京大學校徽的主管部門為北京大學標識管理辦公室。

  • 校歌

北京大學並無校歌。北大1952年校歌《燕園情》作於1952年北大遷入燕園之後。歌詞先對五四先哲的夙求和西南聯大的顛沛作了回顧,然後抒寫今日學子的讀書報國之志。


1916年校歌(時任校長蔡元培,吳梅作詞) 1918年校歌(時任北大校長蔡元培,吳梅作詞) 1952年校歌現為北大代校歌,《燕園情》(周保平詞,孟衛東曲)
景山門啟嬗幃成,均又新,弦誦一堂春。破朝昏,雞鳴風雨相親。數分科,有東西秘文;論同堂,盡南北儒診。珍重讀書身,莫白了青青雙鬢。男兒自有真,誰不是良時豪俊,待培養出,文章氣節少年人。 械朴樂英才,試語同儕,追想遜清時創立此堂齋。景山麗日開,舊家主第門程改。春明起講台,春風盡異才,滄海動風雷,弦誦無妨礙。到如今費多少桃李栽培,喜此時幸遇先生蔡。從頭細揣算,匆匆歲月,已是廿年來。 紅樓飛雪,一時英傑,先哲曾書寫,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憶昔長別,陽關千疊,狂歌曾竟夜,收拾山河待百年約。我們來自江南塞北,情系著城鎮鄉野;我們走向海角天涯,指點著三山五嶽。我們今天東風桃李,用青春完成作業;我們明天巨木成林,讓中華震驚世界。燕園情,千千結,問少年心事,眼底未名水,胸中黃河月。
  • 校慶日

北大校慶日為5月4日。1951年的12月7日,湯用彤副校長提出把北大校慶日由12月17日改為5月4日,認為校慶時間臨近期末,師生緊張不宜搞大的活動。從此以後,北京大學校慶日就改在了每年的5月4日。[5]

學校領導


黨委書記 朱善璐 校長 林建華
常務副書記 張彥 常務副校長 吳志攀、柯楊、劉偉
黨委副書記 於鴻君、敖英芳、葉靜漪 副校長 王傑、李岩松、高松、陳十一、王仰麟
紀委書記 於鴻君(兼) 秘書長 楊開忠
總會計師 閆敏
校長助理 李曉明、張寶嶺、鄧婭、程旭、黃桂田、馬化祥孫麗、陳寶劍

知名校友

截至2008年,北大校友中已有吳文俊、王選、黃昆、劉東生、葉篤正、吳征鎰、徐光憲、王忠誠等八人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全國共14人),12人成為中國「兩彈一星」的元勛(全國共23人),近1000人當選院士,北大的畢業生和教師為中國的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醫學、工程技術及國防事業、文化事業的發展做了奠基性和開拓性的貢獻。更多校友查看參考資料。


政界 李克強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 冷溶 中央文獻研究室主任
李大釗 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 李肇星 中國前外交部長
陳獨秀 五四運動總司令 李源潮 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家副主席
胡春華 中央政治局委員、廣東省委書記 趙樂際 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組織部部長
任建新 前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政法委書記 胡啟立 前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書記處書記
穆拉圖·特肖梅 衣索比亞總統
文藝 馮友蘭 著名哲學家 羅常培 語言學家、語言教育家。
徐志摩 現代詩人、散文家。 顧頡剛 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
茅盾 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 傅斯年 歷史學家、學術領導人
朱自清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 范文瀾 歷史學家
姚從吾 中國歷史學家 冼星海 中國近代著名作曲家、鋼琴家
俞平伯 現代詩人、作家、紅學家 卞之琳 詩人、文學評論家、翻譯家
傳媒教育 撒貝南 中央電視台著名當家主持人 李思思 中央電視台節目主持人
張泉靈 央視著名主持人 俞敏洪 新東方學校創始人
王利芬 優米網創始人
工商 李彥宏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 黃怒波 北京中坤投資集團董事長。
科學 屠呦呦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 白春禮 中國科學院院士、院長
李政道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 裴文中 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
鄧稼先 科學家、中國「兩彈」元勛 黃汲清 大地構造學家、地層古生物學家
楊振寧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 劉東生 地質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三強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錢煦 華裔科學家
于敏 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田剛 數學家,全國政協常委
郭永懷 力學家、應用數學家 謝曉亮 哈佛大學的終身教授
朱光亞 中國核科學主要開拓者之一 侯朝煥 中國科學院院士
周光召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余同希 香港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
唐敖慶 理論化學家姿育家 金亞秋 中國科學院院士

特色專業

內容來源於高考派

中國語言文學

是全國中文學科中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總體實力最強的系。本科現階段設4個專業:中國文學、漢語語言學、古典文獻學、應用語言學(中文信息處理)。這裡也是北大文科院系中教授和博士生導師數量最多的院系,平均5個本科生就能擁有一位專業導師。中文系目前是按全系大專業招生,前兩年不分專業,統一組織同學系統學習。第四學期開始由學生根據自己的志趣報名選擇專業。

光華管理學院

作為北京大學專門從事工商管理研究和教育的商學院,光華管理學院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獨立的學術思想和濃厚的學術氛圍。為了體現交叉學科的特點,學院多年堅持文理兼收的原則,每年都有約五分之一的全國各省市自治區高考狀元進入光華管理學院。

經濟學

現有經濟學、國際經濟與貿易、金融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財政學、環境資源與發展經濟學等六個本科專業,經濟學院也是極為國際性、開放性的學院,國際交流十分廣泛,置身於此,可以放眼世界,胸懷天下。

新聞與傳播學

北京大學是「中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之搖籃」。早在1918年北大就開設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門新聞學課程,建立了中國第一個新聞學研究團體,出版了中國第一本新聞學著作,創辦了中國第一份新聞學期刊,為中國新聞學研究和新聞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建國後,北大兩度在全國率先開辦新聞專業,畢業生大都成為我國新聞教育和新聞戰線的骨幹力量。

法學

法學院是中國近現代法學高等教育的發源地。學院學科齊全、名師雲集,開展的法學教育涵蓋法學本科、知識產權第二學士學位、法學碩士、法律碩士、法學博士等多個層面,擁有多個國家級重點學科。1998年,本著「加強基礎、淡化專業、因材施教、分流培養」的辦學方針,法學院率先取消了法學本科教育的專業劃分,只設立法學專業,本科學製為4年。學生在4年內修滿最低140分並完成實習和學士學位論文後,准予畢業,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211工程大學


東北地區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東北師範大學 延邊大學 大連海事大學 遼寧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農業大學 哈爾濱工程大學 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
哈爾濱工業大學(威海)
華北地區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北京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天津醫科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內蒙古大學 太原理工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國政法大學 河北工業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協和醫學院
華東地區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廈門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福州大學
上海外國語大學 上海財經大學 蘇州大學 山東大學威海分校
東華大學 華東理工大學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 南京理工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 河海大學 江南大學 南京農業大學
中國藥科大學 南京師範大學 安徽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
上海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 中國石油大學(華東) 南昌大學
華中地區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華中農業大學 華中師範大學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武漢理工大學 湖南大學 中南大學
湖南師範大學 鄭州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華南地區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暨南大學 華南師範大學
海南大學 廣西大學
西北地區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蘭州大學
青海大學 寧夏大學 新疆大學 石河子大學
西北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陝西師範大學 長安大學
西南地區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四川大學 西南交通大學
四川農業大學 貴州大學 雲南大學 西藏大學
西南大學 西南財經大學
軍事系統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第二軍醫大學 第四軍醫大學

985工程大學


一期名單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復旦大學
浙江大學 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大學 廈門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南開大學
天津大學 大連理工大學 東北大學 吉林大學
哈爾濱工業大學 同濟大學 上海交通大學 南京大學
東南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山東大學 中國海洋大學
湖南大學 中山大學 華南理工大學 重慶大學
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西北工業大學 蘭州大學
四川大學 中南大學
二期名單 中國農業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華東師範大學 國防科學技術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市高校院校(本科)


北京信息科技大學 北京工商大學 北京聯合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 北方工業大學
首都醫科大學 首都師範大學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 北京建築大學 北京服裝學院
北京印刷學院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 首鋼工學院 北京農學院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 北京物資學院 北京警察學院 中國音樂學院 北京舞蹈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國戲曲學院 北京城市學院 中國青年政治學院 北京電子科技學院
中華女子學院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中央民族大學 北京體育大學 北京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 清華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科技大學 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華北電力大學
北京化工大學 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中醫藥大學 北京師範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 北京語言大學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中央財經大學 中國政法大學
中國傳媒大學 國際關係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中央音樂學院
外交學院 北京協和醫學院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亞洲與東太平洋EQUIS認證大學


澳大利亞 新南威爾士大學 南澳大學 昆士蘭科技大學 雪梨大學
墨爾本商學院 麥覺理大學 蒙納許大學 昆士蘭大學
西澳大學
中國 上海交通大學 安泰經管學院 上海交通大學中歐國際工商學院 香港城市大學
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光華管理學院 中山大學
嶺南(大學)學院 中國人民大學 中山大學 香港理工大學
香港大學 清華大學 浙江大學
印度 印度管理研究所邦加羅爾分校 印度管理研究所亞美達巴德分校
日本 慶應義塾大學
韓國 高麗大學 韓國科學技術院
紐西蘭 奧克蘭大學 奧塔哥大學 懷卡託大學
新加坡 歐洲工商管理學院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 高等經濟商業學院
中國(台灣) 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

2013年世界大學聲譽排行榜


哈佛大學(美國) 麻省理工學院(美國) 劍橋大學(英國) 牛津大學(英國) 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美國)
斯坦福大學(美國) 普林斯頓大學(美國)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美國) 東京大學(日本) 耶魯大學(美國)
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美國) 密歇根大學(美國) 哥倫比亞大學(美國) 芝加哥大學(美國) 帝國理工大學(英國)
多倫多大學(加拿大) 康奈爾大學(美國) 賓夕法尼亞大學(美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美國) 倫敦大學學院(英國)
瑞士聯邦理工學院(瑞士) 新加坡國立大學(新加坡) 京都大學(日本) 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美國)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英國)
卡內基梅隆大學(美國) 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美國) 華盛頓大學(美國) 紐約大學(美國) 威斯康星大學(美國)
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加拿大) 杜克大學(美國) 麥吉爾大學(加拿大) 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美國) 清華大學(中國)
香港大學(中國香港) 西北大學(美國) 喬治亞理工學院(美國) 墨爾本大學(澳大利亞) 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美國)
首爾國立大學(韓國) 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澳大利亞) 馬薩諸塞大學(美國) 慕尼黑大學(德國) 北京大學(中國)
愛丁堡大學(英國) 曼徹斯特大學(英國) 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美國) 悉尼大學(澳大利亞) 莫斯科國立大學(俄羅斯)
普渡大學(美國)

中國六星級大學


北京大學 清華大學 香港大學 中央音樂學院 中央戲劇學院
北京電影學院 中央美術學院 北京體育大學

中國十大IT名校


台灣大學 台灣交通大學 清華大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北京郵電大學 復旦大學 北京大學 武漢大學 西安交通大學

北京大學校長


現任校長 王恩哥(2013年3月—)
歷任校長 許智宏(1999年12月—2008年11月) 陳佳洱(1996年7月—1999年12月) 吳樹青(1989年8月—1996年8月) 丁石孫(1984年3月—1989年8月)
張龍翔(1981年6月—1984年3月) 周培源(1978年7月—1981年3月) 陸平(1957年10月—1966年5月) 馬寅初(1951年9月—1960年3月)
湯用彤(1949年5月—1951年9月) 胡適(1945年10月—1948年12月) 蔣夢麟(1930年12月—1945年10月) 蔡元培(1929年9月—1930年12月)
陳大齊(1929年1月—1929年8月) 李煜嬴(1928年6月—1929年1月) 劉哲(1927年8月—1928年6月) 蔡元培(1916年12月—1927年7月)
胡仁源(1913年11月—1916年12月) 何燮侯(1912年12月—1913年11月) 章士釗(1912年10月—1912年12月) 嚴復(1912年2月—1912年10月)
勞乃宣(1911年12月—1912年2月) 柯劭愍(1910年12月—1911年12月) 劉廷琛(1908年1月—1911年12月) 朱益藩(1907年8月—1908年1月)
李家駒(1906年3月—1907年8月) 張亨嘉(1904年1月—1906年2月) 張百熙(1902年1月—1904年1月) 許景澄(1900年春—1900年8月)
孫家鼐(1898年7月—1900年春) 周其鳳(2008年11月—2013年3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大齊 的精彩文章:

一以貫之和生生不息:儒家的構成和發展
周作人與胡適:截然不同的兩個人也能成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