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外戚干政在開國時已經埋下禍端
東漢王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帝國王朝,它的覆滅也非常具有典型意義。東漢王朝的腐敗和覆滅在中央表現為宦官和外戚的輪流執政,在地方則表現為豪強大族割據一方。中央政局既已潰爛,地方勢力又尾大不掉,再加上前所未有的道教運動——道教太平道黃巾軍運動,把東漢王朝推向了覆滅的深淵。
東漢王朝的覆滅有一點非常獨特,那就是非常嚴重的外戚干政。東漢宦官之禍雖然嚴重,但其他王朝也屢見不鮮,唐朝宦官可以左右皇帝廢立、明朝則有「九千歲」魏忠賢。而地方割據也是王朝通病,唐代亡於藩鎮割據,清朝末年也是督撫自立。但是東漢這樣嚴重的外戚干政卻並不多見。
有很多人指出,東漢外戚干政嚴重是因為皇帝年幼,外戚便和宦官輪流控制小皇帝。但這種說法畢竟膚淺。東漢外戚干政的政治根源在於東漢王朝的立國之本,那就是豪強大地主的支持。表面上東漢繼承了西漢的國號、宗廟和社稷,但實際上東漢是建立在西漢末年的一片廢墟之上的,兩個王朝的立國基礎完全不同。
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全國各地爆發了極為嚴重的農民起義,中原有南陽劉姓宗室的漢軍、綠林軍,河北有銅馬軍,山東有赤眉軍,隴西有隗囂,河西有竇融,蜀地有公孫述,北部邊境有盧芳。這個時期起碼並存著五六個皇帝,十幾個割據政權,光武皇帝劉秀就是在這群雄對峙中艱難打出的天下,而他的倚靠,就是西漢末年以來逐漸興起的地方大族。
西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劉邦打天下的核心團隊是他從老家豐沛帶出來蕭何、曹參、周勃、灌嬰、夏侯嬰等心腹,而他主要力量依靠則是關中地區秦國的兵士。相比而言,劉秀起兵倚靠的是南陽的劉姓宗室,最終征戰四方卻離不開大家族的支持,包括劉秀家鄉南陽的劉姓宗室、以皇后陰麗華為代表的陰氏家族和他創業之地河北的宗族勢力。
故而東漢帝國也不得不對這些豪族勢力予以優待,包括容許他們獨霸一方,營造龐大的宅院、塢堡,擁有自己的部曲和武裝。所以說西漢王朝延續了上古時代的奴隸制度,而東漢王朝卻開創了中古時代,孕育出了強大的地方勢力。東漢的外戚干政和地方勢力坐大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宗族勢力割據地方那就是地方問題,一旦作為外戚進入中央政治就形成了外戚干政。
西漢的外戚多貧賤出身,掀不起什麼大浪,如漢武帝時衛子夫為皇后,衛青便得到起用,平步青雲,卻因為出身低微而謹小慎微。東漢的外戚則往往本身為豪族,一旦掌握大權更是囂張跋扈,如漢和帝時期的竇氏家族,其祖竇融是開國元勛,一家富貴;漢殤帝時期的鄧氏家族,祖先同樣是開國元勛鄧禹,權傾朝野;漢順帝時期的外戚梁氏家族,祖先則為開國時期雄踞一方的梁統。由此可見,東漢外戚干政,早在開國時期已埋下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