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發展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

發展面向未來的基礎教育

10月23—25日,以「共創未來的學校領導者」為主題的第14屆國際校長聯盟大會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來自世界各國的1500名中小學校長參會。

以全人教育為導向

教育部黨組成員、副部長翁鐵慧提出,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應當成為全世界共同追求的目標和願景。基礎教育是教育的起點,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基石,也是提升國民素養、傳承文化與文明、驅動創新發展的基礎。辦好基礎教育要以全人教育為導向,在確保教育公平的前提下把提高教育質量、深化內涵發展作為不懈追求。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長關鍵引擎和核心樞紐作用。對基礎教育而言,校長的作用尤為重要,一位好校長意味著一所好學校,意味著可以帶出一批好學生和好老師。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教育面臨的問題複雜多變,中國願意和世界各國一起,堅持互學互鑒,搭建友誼橋樑,開展更加廣泛深入的合作,實現互補協作,互利共贏。

上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長陳群表示,作為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先行者,多年來上海基礎教育以促進公平、提升質量為主線,深化教育改革,完善教育治理和制度體系,逐漸形成了具有區域和本土特色的上海經驗,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成就。上海未來的發展目標和願景是要建成卓越的全球城市,卓越的城市需要卓越的教育。

國際校長聯盟主席阿爾塔·馮·希爾登認為,中國教育體系非常優秀,不僅培養了大批優秀學生,還為努力適應全球教育格局變化而不斷創新。相關研究表明,學校領導者對學生的影響僅次於教學。因此,我們要努力不斷提升學校領導者的相關技能,使他們始終走在為學生創造機會、推動教育變革的前沿。

華東師範大學校長錢旭紅表示,教育承擔著傳承文明、培養人才、推動變革、創造未來的歷史使命,是國家發展、社會進步、人民幸福和國際理解的重要基石。中小學校長作為基礎教育的領導者,發揮著為發展之路領航的作用,承擔著重要的社會責任。校長是一個學校的靈魂,中小學校長的工作直接決定基礎教育的質量。教育領域的研究者和實踐者都應當對世界基礎教育所面臨的挑戰有更加清醒的認識,為通過教育創造美好未來提供更多的理論思考和行動抉擇。

馬雲公益基金會創辦人馬雲在演講時表示,未來的關鍵在於教育,而教育的關鍵在於老師。學校領導者的角色至關重要,校長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決定了學校的方向,決定了老師和學生未來的發展。教育資源不僅要向幼兒園、小學和初中傾斜,還要向基層、鄉村傾斜。

重新思考教育的基本定義

未來的教育將如何發展?美國堪薩斯大學教育學院傑出教授趙勇認為,未來的教育需要更加個性化,讓每個孩子都能成為更好的自己,發揮自己的特長,能夠獨立地、個性地成長。未來人類要更加追求人的智慧與創造力,讓人成為人,而不是成為機器。

經合組織教育與技能司司長安德烈亞斯·施萊歇爾表示,我們是在為未來而不是為過去培養學生。在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環境中,教育領域需要關注的是讓學生學會如何應對挑戰。現在的教育不應該是簡單的灌輸,而是培養學生在面對挑戰時能夠產生創新的思維和方法,但眼下大多數學校仍然採用標準化、應試化的教育方式,這是當前教育面臨的一大改革難題。另外,如何使貧困、教育背景差的學生獲得更多資源,如何使高質量的師資惠及更多學生,是當前教育面臨的另一個難題。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認為,步入社會所需要的能力與素質,學生並不一定都能在學校教育中得到培養。教育要為學生成長提供基礎,要讓他們能夠適應環境的變化,能夠走在科學技術和社會環境變化的前端。教育工作者則要轉變觀念,重新思考教育的基本定義。

精彩推薦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責任編輯:劉岩 排版編輯:劉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以古文章法論詩——方東樹詩學理論及其對桐城派文論的呼應
中國社會科學院黨組傳達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