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南京江北新區吹響集結號,打造創新策源地

南京江北新區吹響集結號,打造創新策源地

科技日報記者 張曄

過去,每到節假日搶票、電商購物節,最讓人揪心的就是票還沒買到網站先崩潰了,剛加入購物車卻在付款頁面卡住了;如今,拿著手機、面對電腦的你,都不再有這樣的擔心了。

10月22日,由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建設的南京超級算力中心在南京江北新區成立。「這裡建成後將成為華東最大的算力中心,可以在短時間內快速響應行業用戶成倍的算力需求,並構建以超級算力為基礎的產業體系。」中心主任劉東說。

2015年,國務院批複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吹響了創新驅動的「集結號」:4年來,江北新區鎖定建設自主創新先導區目標,朝著自主創新、自主可控方向,打造國際化創新創業環境,構建開放型協同創新體系,初步形成全球高端創新資源向新區加速集聚的態勢。

發展窪地如何脫穎而出

滔滔江水從南京穿城而過。一江之隔,南北兩岸如同摺疊的城市。

因為長江的限制,科研、人才、金融等要素集中於江南,遊離於江北;在產業布局、城市發展等方面,江北也滯後於江南。

過去,為了帶動江北發展,南京在此先後建設了多個高新區、開發區。然而,我國各類產業園區超過1.5萬個,每家園區如何脫穎而出?各種冠之以大數據、智能、物聯等名號的新興園區遍地開花,園區怎樣發展才能實至名歸?

4年前,國務院批複設立南京江北新區。「三區一平台」(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台)的建設目標提出,首當其衝的就是「自主創新先導區」。

從地理位置上看,江北新區是承接江蘇「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長江經濟帶與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任務和改革開放戰略任務的國家級綜合功能區,肩負著打造自主創新先導區、新型城鎮化示範區、長三角地區現代產業集聚區、長江經濟帶對外開放合作重要平台等重要使命。

「作為省、市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的核心載體,我們要發揮好自身區位優勢,將新區打造成為推動江蘇創新發展,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重要增長極。」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說。

多措並舉打造創新策源地

核心部件只有大拇指大小,僅重2.2克;它可以實時記錄數十個神經元、上千個神經突觸的動態信號;甚至能看見小鼠的思考和決策過程,以及患病後腦神經變化……這就是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程和平院士團隊研發的獨有的全景式腦功能成像體系。

進入新千年,腦科學研究成為熱點。觀測腦的活動,解析腦的原理,成像技術非常重要。「我國的科研裝備始終跟隨國外,如果在新領域用自己的設備,科研工作就有可能取得領先。」程和平院士說。

目前,已有十多個研究團隊入駐北京大學分子醫學南京轉化研究院。未來,它將成為中國腦科學計劃、國際腦科學合作項目的重大科技服務平台。

在獲批之初,新區就確立了以「科技—經濟—科技」有效循環為創新動力的創新生態。通過「頂天立地」的重大科學工程布局,集中力量搶佔創新制高點,揚子江生態文明創新中心、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等重大基礎設施先後落戶,為產業技術進步積累原始創新資源。

同時,強化校地深度融合,培育產學研協同創新生態。新區聚焦生命健康、集成電路等產業方向,與北京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中科院系統研究所等國內外26所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引進40名海內外院士等頂尖科學家團隊。

落地融合成果轉化不再難

走進江蘇集萃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有限公司,這裡的工程師正在調試一款工業機器人的電機。

「我們在研製工業機器人的過程中發現,從國外進口一個電機要7000元,機器人每個關節都需要一個,極大地限制了國產機器人的競爭力,於是我們就研發出與國外產品相媲美的永磁無刷力矩電機,成本只需1000元。」總經理駱敏舟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幾年前,駱敏舟還是中科院的研究員。但是他更嚮往廣闊的產業天地,他把首個創業地選在了南京江北新區。2016年7月的一天,當他接到新區電話時,立刻放下手中碗筷,驅車200公里來到南京,當天就簽訂了協議。

駱敏舟領銜的智能製造技術研究所完全按照新的機制運營,即場地、設備由地方政府提供,資產歸屬地方政府,但研究所的決策、經營和管理不受干涉。

全新的機制煥發出強大的生命力。目前,該所已經為省內外100多家企業提供了智能製造研發技術服務,並孵化出30多家科技型企業。

近年來,江北新區以深入實施「兩落地一融合」工程為契機,圍繞主導產業發展需求,全面加強與知名高校各領域合作,將江北新區的創新實踐與高校教育資源有機聯繫。2019年上半年,新簽約新型研發機構17家,備案13家,累計備案達35家,引進和孵化企業476家。

先行先試

就必須打好創新這張牌

張曄

在國家級新區,「先行先試」是最常聽到的一句話。畢竟,摸著石頭過河、走他人沒走過的路,既是為了收穫別樣的風景,也是改革突入「無人區」後的唯一選擇。

區域之間的發展水平總是相對的。以南京為例,雖然地處東部沿海發達地區,但是內部各版塊之間仍然不均衡。以江為界,天然地划出了一道「貧富線」,江南先行,江北滯後。設立江北新區,就是要探索後發如何先至,實現一盤棋統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就是賦予其先行先試的「特權」,以體制機制優勢縮小發展的差距。

先行先試是國家級新區改革探索的「尚方寶劍」。南京市放下思想包袱,突破思維束縛,在科技和經濟結合、科技和金融融合,以及人才聚集、產城融合、國際化發展等方面開展全方位的改革探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改革探索不是漫無目的的嘗試,政策規劃也是踐行改革的突破點。南京江北新區在成立之初,就編製出台科技創新規劃,構建「科技—經濟—科技」有效循環的創新生態。圍繞「兩城一中心」的產業發展目標,制定出台各類產業發展政策,布局重大科技創新平台,搭建公共服務平台;圍繞優化創新環境,出台創新創業十策、創業江北人才十策、金融十條等系列創新政策。諸多政策和制度創新,最終營造了有利於創新驅動發展的生態環境。

在改革開放的新關口,國家級新區更要把創新擺在發展的核心位置,旗幟鮮明地引領創新,矢志不渝地推動創新,盡心竭誠地保障創新,以科技創新帶動全面創新,在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上試一試、闖一闖,形成可供推廣的實踐經驗,用改革創新的成果助力中國號巨輪不斷劈波斬浪、逐夢前行。

來源:科技日報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岳靚

審核:朱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技日報 的精彩文章:

剛剛,美瑞科學家共獲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男22,女20!法定結婚年齡暫不做調整,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