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券業整合或再添一單,太平洋與華創「聯姻」指向何處?

券業整合或再添一單,太平洋與華創「聯姻」指向何處?

券商行業又將迎來一次「聯姻」,這次的主角是中小型券商太平洋證券和華創證券。

近日,太平洋(601099.SH)和華創陽安(600155.SH)發布公告,太平洋第一大股東北京嘉裕投資有限公司(下稱「嘉裕投資」)擬將其持有的公司不低於5.8683%的股份轉讓給華創證券,這可能導致太平洋第一大股東發生變更。

嘉裕投資可謂是太平洋的元老股東,在成立之時便存在,已持有太平洋股份逾15年。2018年7月份還提出增持計劃,但後來即便延期增持也沒有完成增持,最終在今年6月份終止。不到3個月後,該股東通過大宗交易減持。如今選擇退出大股東之位,具體何因?對此,第一財經記者向太平洋諮詢,但目前尚未收到回復。

大本營在貴州,凈資產與太平洋證券旗鼓相當的華創證券又為何選擇入主太平洋?華創陽安董秘辦人士表示,一切以公告為主,不方便言及其他。

東北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向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太平洋是一家老牌上市券商,股權相對分散,可能根據持股5%以上股東需要有金融類業務經驗,有退出之意或者減持的需求;同為地方券商的華創證券尚未直接上市,對於上市公司資格、資本布局存在需求。由此,雙方可能存在供需匹配的一些地方,以通過聯合實現更多的擴張以及協同效應。

持股逾15年股東欲退位

嘉裕投資的前身為北京華信六合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華信六合」)。2018年7月份,太平洋發布第一大股東更名及工商登記事項變更的公告。

嘉裕投資持有太平洋的股份要追溯到太平洋成立之時。當時,泰安市泰山華信投資有限公司(2006年8月更名為北京華信六合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統稱為「嘉裕投資」)出資1億元,持股15.03%。之後增加了9846.93萬元。

在太平洋2007年12月28日上市時,嘉裕投資的股本金額約為1.98億元,與其持有太平洋的1.98億股股份數一致,持股比例為13.20%,在太平洋股東中位居第二位。也就是說,嘉裕投資原持有太平洋股份的每股成本價為1元。

根據太平洋公告,在2007年3月1日,北京璽萌置業有限公司(下稱「璽萌置業」)、華信六合、大華大陸投資有限公司、中儲發展股份有限公司、雲南省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及雲南省工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署了一致行動人協議,有效期為三年。2010年到期後,於當年3月12日又續簽了協議,有效期仍舊為3年,這6家公司共同構成對太平洋的實際控制。

2011年開始,上述6家股東有部分開始減持太平洋股份,其中包括嘉裕投資。其中,2011年11月2日至2012年二季度期間,嘉裕投資開啟了減持步伐。也正是由於璽萌置業的減持,2012年4月份開始,嘉裕投資所持股份數在太平洋股東中位居首位。

2013年3月12日,上述6股東勞燕分飛,不再續簽一致行動人協議書。當時嘉裕投資持有太平洋1.79億股,持股比例為10.83%,仍為太平洋第一大股東。

2014年,嘉裕投資參與太平洋的定向增發,以5.37元/股的價格,認購1.5億股,認購金額合計8.055億元,鎖定期為60個月。2015年6月23日至7月2日期間,嘉裕投資累計增持太平洋股份6760萬股,佔比1.91%。

2018年7月份,太平洋公告嘉裕投資的增持計劃,擬在6個月內增持,增持價格不高於3.50元/股,累計增持比例不低於1%,不高於5%。截至2018年10月10日,嘉裕投資累計增持232.17萬股,佔比0.0341%,增持金額共計514.7155萬元。增持期間,太平洋的股價在2元左右徘徊。此後增持計劃便停滯不前,經過延期後,最終終止。這一舉動也引來監管問詢。

從太平洋的二級市場盤面來看,上市首日最高沖至17.18元,也是太平洋歷史最高價,此後股價一路下行,最低下探至1.78元,2014年下半年~2015年6月份有一波上漲,之後又呈震蕩下行走勢,截至11月6日收報3.36元。

以此來看,大股東嘉裕投資的投資收益也大幅縮水。其中2014年參與定增的那筆投資處於浮虧狀態,這部分股份於今年4月22日解禁,但解禁至今,太平洋的股價都沒有高過4.5元。

就在此次股權轉讓公告不久前的9月9日,嘉裕投資進行了減持,通過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太平洋無限售條件流通股1.36億股,交易價格為3.51元/股。截至目前,嘉裕投資持有太平洋無限售流通股7.44億股,佔比10.92%。

對於持股逾15年的嘉裕投資為何最終選擇將大股東之位拱手讓人,太平洋董秘辦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稱,需要將相關問題轉給大股東之後再進行回復。不過截至發稿,記者尚未收到回復郵件。

付立春則認為,可能是太平洋大股東因為最新的券商持股新規而有退出之意。根據規定,證券公司主要股東,需要符合「開展金融相關業務經驗與證券公司業務範圍相匹配,能夠為提升證券公司的綜合競爭力提供支持」這條。

而啟信寶提供的工商信息顯示,嘉裕投資經營範圍並未涉及金融相關業務,具體為對計算機產業、電子高新技術產業、信息產業及系統網路工程項目的投資;對交通運輸業、商業的投資;商業信息諮詢;貨物進出口、技術進出 口、代理進出口;銷售食品。

為何「聯姻」?

太平洋和華創證券因何「對上了眼」?

近幾年的太平洋並不太平。從近三個會計年度的業績來看,2016年度~2018年度,太平洋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同比不斷下滑,其中營收分別下滑34.24%、28.11%、69.96%,凈利潤分別下滑41.07%、82.59%、1237.14%。

其中,2018年是太平洋上市以來業績最差的一年,也在當年上市券商中排名墊底。2018年度,太平洋營業總收入為3.93億元,凈利潤為虧損13.22億元。

計提大額資產減值準備是2018年度虧損的主要原因之一。根據今年1月10日太平洋的公告,經公司對2018年12月31日存在減值跡象的資產進行資產減值測試後,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共計9.72億元,減少當期凈利潤7.29億元。

其中因為踩雷股票質押式回購交易業務,單項計提資產減值準備9.47億元,涉及的質押股票分別為商贏環球(600146.SH)、勝利精密(002426.SZ)、當代東方(000673.SZ)、盛運環保(300090.SZ)、眾應互聯(002464.SZ)、天神娛樂(002354.SZ)、美都能源(600175.SH)、美麗生態(000010.SZ,現更名為「*ST美麗」)、*ST廈華(600870.SH)9隻股票。

一位在太平洋工作過多年的資深人士向第一財經記者透露,2018年有一次性計提潛虧之意,其中有部分客戶是商量好先不回購,以便於2019年能夠實現盈利。

今年一季度開始,太平洋的業績便扭虧為盈,到第三季度末,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4.06億元,同比增長115.57%;凈利潤為4億元,去年同期虧損1.77億元,同比增長逾3倍。

除了業績黑天鵝之外,太平洋也涉及內控不到位以及諸多訴訟等事件。

9月份,太平洋公告稱,對該公司及子公司近12個月內累計涉及的訴訟(仲裁)事項進行了統計,訴訟(仲裁)金額合計10.13億元。

在這之前的7月份,該公司被雲南證監局出具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因存在對下屬全資另類投資子公司管控不到位,該另類投資子公司業務被暫停3個月。

從證券公司分類結果來看,2018年、2019年,太平洋證券的分類監管評級分別為BB級、B級。而華創證券同期的分類監管評級均為A級。

從凈資產規模來看,華創證券和太平洋證券則是旗鼓相當。截至今年6月末,華創證券凈資產為106.91億元,太平洋證券的凈資產為102.3億元。

根據天眼查顯示,華創陽安目前已經全資控股華創證券。華創陽安9月份還公告稱,公司正在收購華創證券剩餘的2.5617%股權,交易後,華創證券將成為華創陽安的全資子公司。截至目前尚未發布交易完成的公告。

今年上半年,華創陽安實現總營收11.55億元,同比增長37.61%;凈利潤2.87億元,同比增長177.61%。華創證券實現營業收入12億元,實現凈利潤2.58億元。以此來看,華創證券是華創陽安的業績貢獻主力。

華創證券位於貴州,太平洋證券根據地在雲南,地理位置上有毗鄰優勢,這是否是此次「聯姻」的一大因素,除此是否還有其他原因?

對此,華創證券董秘辦人士稱,一切以公告為準。據公告稱,此次交易有助於華創證券優化資源配置,提高華創證券的競爭力和盈利能力,有利於上市公司和投資者利益的最大化。

付立春向記者稱,華創證券雖被華創陽安控股,但不是直接上市,仍存有不同,比如再融資等。

不過,兩家券商最終能否牽手成功,若實現「聯姻」,又將會如何進行哪些資本運作?還須進一步觀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金融開放再踩「油門」,四領域鬆綁時點提前
車企困境:華泰千元欠薪無力償還,力帆想重回摩托車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