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十大經典陣型戰術

說一說中國歷史上十大經典陣型戰術

1、鶴翼陣

528年鄴城之戰,是北魏軍閥爾朱榮與自稱齊國皇帝的葛榮一場戰役,在此戰中,葛榮排出鶴翼陣取得不錯態勢,但過於輕敵終戰敗。鶴翼陣是古代戰爭最常用的陣型之一,運用十分廣泛,是專供包圍用的陣型,只有形成了包圍圈才適合使用。鶴翼陣的主要作戰方式是左右包抄,需配合擁有較高戰術指揮能力的將領,其陣形展開時,兩翼張合自如,既能夠抄襲敵軍兩側,又能夠合力夾擊突入陣型中部之敵,大將本陣防衛應嚴,防止被敵突破;兩翼需機動靈活,密切協同,攻擊猛烈,否則無法達到目的。鶴翼陣的破解方法是,要擅於利用龜甲陣。

2、長蛇陣

1937年林彪巧擺長蛇陣挫敗日軍,促進平型關戰役告捷。所謂的長蛇陣,簡單來說就是將軍隊排列成一長條的陣勢並根據情況變化來戰鬥,多會用於行軍或追擊的一路縱隊,機動力雖然強,但戰鬥力偏弱。長蛇陣是根據蛇的習性推演而來,其變化共有三種,分別是擊蛇首,尾動,卷;擊蛇尾,首動,咬;蛇身橫撞,首尾至,絞。由此三種變化,長蛇陣運轉,猶如巨蟒出擊,攻擊凌厲。長蛇陣在實際的戰鬥過程中的運用還是十分頻繁的,縱戰鬥力偏弱,但也十分實用。

3、方圓陣

公元前260年的長平之戰,趙國將領趙括使用方圓陣對抗秦國,雖戰敗,但藉此陣與秦國周旋多日。方圓陣簡單來說,就是方陣與圓陣的綜合,由多個方陣組成大圓陣,外圍兵力層層布防,長槍與弓箭在外,機動兵團在內,其隊形尤為密集,是一種大規模作戰戰術,有著極強的防禦力;但正是因為兵力的密集性太高,反而又致使機動性大大喪失。方圓陣由孫臏所創,但他本人並沒有使用過,後來經由長平一戰的趙括使用,才得以施展。

4、魚鱗陣

魚鱗陣的提出者成吉思汗在一系列征戰中大量使用,所向披靡。魚鱗陣在戰鬥過程中力求中央突破,以集中兵力對敵陣中央發起猛攻,通常在己方優勢時使用,陣型的弱點在於尾側。在陣形的排列上通常是這樣的,大將位於陣形中後,主要兵力在中央集結,分作若干魚鱗狀的小方陣,按梯次配置,前端微凸,屬於進攻陣型。其實此陣法用足球術語簡單來說就是,「三一六」陣型,由於它的布局錯落有致,就像魚鱗一樣細密緊緻,所以被稱為「魚鱗陣」。

5、偃月陣

偃月陣在古代赫赫有名,在唐代時期被當作宿營陣型。偃月陣是一種強力的攻擊型陣型,主要呈弧形配置,形如彎月,是一種非對稱的陣型,大將本陣通常位於月牙內凹的底部。作戰時極為注重攻擊側翼,通常會以厚實的月輪抵擋敵軍,月牙內凹處表面看似薄弱,實則包藏兇險,此陣需配備較強戰鬥力的將領,兵強將勇者適用,也適用某些不對稱的地形。在古代多場戰爭中,偃月陣被運用廣泛,往往是取勝的關鍵,有著深久的影響力。

6、四組一隊

1947年的四平攻堅戰中曾使用過這一戰術,四組一隊戰術最開始是由東北野戰軍6縱第17師師長龍書金將軍首創,是一種專門用於城市戰的進攻戰術,簡單來說就是火力組、突擊組、爆破組、支援組組成一個突擊隊。三人成一個組,四組成一個班。這種戰術為人民軍隊戰鬥的正規化提供了合理的樣板,並且也突破了過去傳統意義上一擁而上的混亂局面,能更有效更有利的打擊敵人。此後,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參謀長劉亞樓將四組一隊與一點兩面、三快一慢、三種情況三種打法等戰術原則結合一起, 共同構成我軍戰術思想的精華部分。

7、一點兩面

1948年天津攻堅戰使用過一點兩面這一戰術。所謂的一點兩面戰術,即是指集中兵力從敵軍最重要的那一點進攻,同時以部分兵力從另一面或多面鉗制並協同殲滅敵軍。一點兩面戰術有效地解決了散不開、集團衝鋒、傷亡太大、不善於利用地形地物和採用靈活隊形的戰鬥弱點。一點兩面戰術主要是用於進攻敵人,打防禦戰不適用,追擊可能有一點兩面。這個戰術不但適用於大部隊,同樣也適用於小部隊。一點兩面這一戰術,促使解放軍的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8、三猛

1928年紅軍在井岡山的七溪嶺戰鬥中使用的是三猛戰術,三猛戰術主要分為三階段,一是猛打,二是猛衝,三是猛追。三猛戰術是中國軍隊最典型的戰術與軍事風格之一,此外也是黃埔軍校倡導的軍事要略之一。所謂的猛打與猛衝即是,只管拚命打,第一梯隊打不下來就換第二梯隊打,第二梯隊打不下來就換第三梯隊打,依照原計劃硬打下去。猛追即是充分的發揮冒險精神,不要害怕當時的情況,只管死追就是了。其實除了戰術上的把控外,三猛也是一種意志力與精神力量。

9、三三制

中國志願軍在朝鮮戰爭中對抗美軍曾使用三三制。三三制戰術主要由三人組成戰鬥小組,三個戰鬥小組組成步兵班,以三角形來進行進攻和三角協防。小組各成員分工明確,一人負責進攻,另外兩人負責掩護和火力支援。而在後來,三個步兵班便可以組成一個戰鬥群,以散兵線隊形展開,這種戰術攻防兼備,分工明確,可以將戰鬥力發揮到最大,並且有效地彌補了當時解放軍的火力不足的問題,促使其能以劣勢裝備戰勝強敵。三三制的提出時間是在抗戰,此後被廣泛運用。

10、穿插迂迴

1962年中印邊界自衛反擊戰東線戰役曾用過穿插迂迴戰術。何謂穿插迂迴?穿插迂迴是運動戰中非常常見的一種大範圍內調動兵力,突擊一個點,部隊衝進去,再向兩側擴展,打亂一大片。此戰術的最初發明者為韓信,當兩軍對壘時,以一部人馬突襲敵方一弱勢處,將敵分段,在敵兩頭來救援時,利用外部兵力追擊,使其首尾難顧,從而達到集中優勢兵力,殲敵一部的目的。但穿插迂迴這種戰術僅適合用作山地作戰,對大兵團作戰是沒用的,最具有代表性的戰役有毛主席指揮的四渡赤水與肖勁夫指揮的中印戰爭。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萌小糸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水滸傳頗有爭議,有人說是容名起義軍,有人說是古代黑社會
說一說近代歷史上的十大戰爭常敗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