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什麼是家庭系統理論?二胎的出生對整個家庭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什麼是家庭系統理論?二胎的出生對整個家庭會有哪些方面的影響?

本文系作者檸檬女孩2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家庭系統理論認為,家庭成員構成相互依賴並相互影響的動態家庭系統,而家庭是一個按照一定的層級組織起來的開放系統,該系統中的每一個成員有能力影響其他成員,因此,他們都會為整個家庭系統作出獨特的貢獻。此外,家庭系統本身包含若干子系統,包括夫妻婚姻關係、父母協同養育關係、親子關係和同胞關係,它們都是家庭內部的社會關係或者關係聯盟。在這些家庭子系統中,夫妻婚姻關係構成了家庭的基礎,決定了家庭生活的質量,並對兒童的發展有重要影響。大量研究已經發現,低質量的婚姻導致不同年齡段的兒童出現諸多適應問題。處於婚姻關係緊張或夫妻頻頻衝突的家庭中,兒童的認知能力與社會情緒發展會直接受到影響,致各類情緒問題行為問題和其他心理問題。

父母協同養育指父母雙方協調好各自承擔的角色,合理分工,共同養育兒童,它是家庭中承擔父母角色的成人之間的關係。父母協同養育與夫妻婚姻關係這兩個子系統是有區別的,前者強調兒童的健康與福祉,而後者強調配偶的福祉。因此,父母協同養育在家庭系統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它把夫妻雙人關係拓展為三人關係或者整個家庭水平的關係,父母在養育孩子時互相支持、共同投入,能促進兒童的積極發展。

親子關係即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是家庭關係的重要組成部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從廣義上講包括父母對子女的養育行為父母與子女建立的情感紐帶、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溝通模式、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衝突等多方面的內容。從父親與母親的關係來講諸多研究主要聚焦於母親與兒童的關係,然而,父親在家庭中起著獨特的作用,父親為兒童提供了母親所不能提供的經歷。在親子關係的研究中,父親的作用不容忽視,應該同時考察父親和母親同子女建立的親子關係同胞關係具有獨特的發展功能,它是持續時間最長的關係,它與親子關係、同伴關係既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與親子關係一樣,同胞關係也有很強的情緒捲入;與同伴關係相似,同胞關係具有同伴關係的本質特點。同胞關係是多子女家庭系統中重要的子系統。

這些家庭子系統也會相互影響,並且協同家庭成員的個體變化而發生動態的變化。因此,家庭系統理論強調,家庭成員、家庭子系統以及作為整體的家庭單元都具有動態性會影響每個家庭成員及所組成的家庭單元的功能。基於家庭系統理論,不能簡單地認為二孩家庭與一孩家庭相比只是多了一個孩子。以最簡單的核心家庭為例,在從一孩家庭向二孩家庭轉變的過程中,實際上是從三口之家轉變成四口之家,其中牽涉到新關係的出現以及舊關係的變化和重組。就像在我們的社會中,當進入成年期後,為人父母被看作是比結婚更至關重要的角色轉換,因為在為人父母這一過渡階段中,孩子的降臨不僅改變了夫妻間現存的關係,而且改變了新手父母與外部世界之間的關係。

換句話說,第一個孩子的降臨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年輕夫婦的生活方式和狀況。舉一個非常簡單的例子,年輕的夫妻原本過著兩人世界,有了孩子之後,他們就要從兩人世界過渡到三人世界。夫妻中的一方甚至可能不得不辭去工作,全身心地照顧孩子,而另一方也許為了承擔更多的家庭經濟責任而改變原有的工作模式。這一系列變化都是因孩子的降臨而發生的。同樣,第二個孩子的降臨會使整個家庭關係發生新的變化。當我們研究二孩家庭時,一定要將各家庭成員以及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嵌套在相互交錯影響的家庭關係網路之中。

克雷普納在家庭系統理論的影響下,從結構性和家庭發展的視角提出,隨著第二個孩子的降臨,家庭在以下三方面出現了變化。第一,家庭結構的變化。在典型的以兩代人為基礎的核心家庭中,從三口之家轉換成四口之家時,家庭的結構會發生巨大的變化。在三口之家中,因第一個孩子的出生,由婚姻建立起來的夫妻之間的雙向關係發展出兩種雙向的關係,即母親與兒童的關係和父親與兒童的關係。在這樣的三口之家中只存在一種三角關係,而且新手父母可能會與兒童建立共同的互動模式。那麼,相對來說,關係模式會變得更加簡單,也許可以簡化成兩種雙向關係,即夫妻關係和親子關係。

但是,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三口之家變成四口之家之後,就可能存在六種雙向關係、四種三角關係以及一種四角關係。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在不同的關係模式中增加了互動的機會,同時也會使原有的關係模式及其互動減弱甚至消失,這也許是尋求新的平衡的一種必然結果。家庭結構的變化在新同胞出生之後也許不會立刻顯現出來,但是隨著第二個孩子逐漸成長,尤其在其2周歲左右時,新的家庭關係模式逐漸變得豐富起來,而且某些家庭關係模式逐漸穩定,成為家庭中主導性關係模式。

第二,家庭任務的變化。如果個體在其成長過程中需要解決一系列任務,作為一個整體的家庭也要在其發展的過程中應對並解決若干任務,那麼,隨著第二個孩子的降臨家庭的主要任務是解決相應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實現新的家庭平衡。第三,家庭發展的變化。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家庭開始擴展,此過程不同於最初的家庭建立過程。儘管對夫妻來說,第一個孩子的出生開啟了新的家庭發展,在此過程中他們的新角色和關係建立起來,家庭發展也在進行中,但是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家庭發展更加凸顯。具體來說,隨著第二個孩子的出生,現有的親子關係不得不被區分和具體化,呈現為第一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以及第二個孩子與父母的關係,並且存在著關係整合過程。

例如,母親需要承擔起照顧兩個孩子的責任,而父親可能從很少照顧第一個孩子變為在其身上增加投入,與其建立更親密的父子關係。考慮到家庭內部不同成員的角色和個性特點,可能重組複雜的家庭關係模式,這種關係的組織以及整合是家庭發展的前提。上述三方面可以看作家庭系統的三個重要的特徵:家庭發展的變化說明了家庭的動態性;家庭結構的變化說明了家庭形式的變化;家庭任務的變化說明隨著家庭發展及其結構的變化,家庭內容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最近,美國密歇根大學的發展心理學家沃林整合了生態系統理論和家庭系統理論,就第一個孩子在弟弟或妹妹出生前後過渡階段的適應與發展提出了發展生態系統模型。在該模型中,第一個孩子嵌套於家庭系統中,而家庭系統又嵌套於比它更大的生態系統和環境系統中。這個模型強調第一個孩子的發展軌跡與情境變化的動態交互作用,並且第一個孩子的發展軌跡與情境變化在過渡期中是同時發生的,因為不管是作為個體的兒童某方面的變化,還是作為環境的家庭某方面的變化,都會影響兒童或者家庭的其他方面的變化。

因此,第一個孩子適應變化的部分原因是家庭系統的聯動變化(例如,父母與第一個孩子關係的變化、母親的抑鬱狀態、父母婚姻質量的變化、父母自身心理狀態的變化等)。不能簡單地說第一個孩子的適應、發展與變化是由於新出生的同胞而直接導致的,他的這些變化可能還受到家庭其他方面的多重聯動變化的間接影響。作為個體的兒童和父母以及作為情境的各種社會關係和環境因素,都應該納入分析範圍中。

此外,第一個孩子會經歷建立同胞關係這樣一個過渡階段,而在這一階段他是積極適應還是消極應對,不同的心理學理論提出了不同的預測,對二孩家庭形成過程中的過渡期作了不同的描述。有理論如生態過渡觀將這一過渡時期看作一個常規的發展階段,認為並非所有兒童都會出現問題,只有少數、某類兒童群體才會出現心理和行為問題。也有理論如家庭危機觀認為,第二個孩子的出現會給包括第一個孩子在內的家庭成員帶來壓力和心理威脅,導致各種消極心理變化和行為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學系統觀 的精彩文章:

35個基於心理學的批判性思維策略(下)
心理學筆記|第11章 學習與動機的社會認知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