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十萬億級「藍色經濟」引擎發動:吃貨也得關心海洋治理如何沖關

十萬億級「藍色經濟」引擎發動:吃貨也得關心海洋治理如何沖關

一個距上海8000公里之遙的北極圈內的群島,卻與長三角乃至整個中國實現了經濟脈搏的共振。

深秋的挪威羅弗敦(Lofoten)地區,冰雪的純白與植物的熾黃、海洋的深藍、極光的幻彩……渲染出一個遺世獨立的童話王國。這一地區的最大城鎮斯沃爾韋爾(Svolv?r),居民總人數還不到5000人。然而,小城的一所主要中學Aust-Lofoten高中已經開設了漢語課程。

第一財經記者近日走進了這所學校,坐在漢語教室里的,是約20位十六七歲金髮碧眼的少年。老師是地道的中國人,來自北京的專業院校。她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這已是學校開設漢語課的第二年,把在該地區另外一個學校的初中生算上,她的學生總人數有約50人。

儘管漢語難學且只是選修課程,但仍吸引了挪威中學生的踴躍參與。

在Aust-Lofoten高中,力推漢語教學的是校長比約斯塔德(Hugo Bjornstad)。他對記者表示,近些年越來越多自由行的中國遊客來到羅弗敦,同時當地與中國城市包括上海、浙江舟山等地的經濟、文化與人員交流越發密切,這都是學校開設漢語課程的初衷。

無論是學習中文的挪威學生或是出口到中國的挪威海產品,數字都有望不斷刷新——這緣於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擁有著「向東看」的巨大動力,以及包括中國在內的全世界正不斷發現「藍色經濟」的無窮潛力。

「滿足吃貨」的海洋漁業

走進中國的任何一個大中城市的美食街區,挑剔的食客們往往一致認同三文魚刺身或壽司的美味;高級餐廳無一不以「挪威三文魚刺身」等食材招徠顧客。

遠在羅弗敦的挪威漁民和漁業公司也發現,中國消費者的胃口巨大,且有不斷升級的趨勢——越是優質和高端的產品,他們越是願意嘗試。

羅弗敦所在的北挪威省是浙江的友好省。2017年8月,在浙江省代表團到訪之際,舟山市與北挪威省的羅弗敦和西奧倫地區簽署了深化合作協議,雙方企業也簽訂了系列商貿協議。

而以油氣資源和海產品聞名的挪威,今年以來所有出口到中國市場的海產水產都突飛猛進——以三文魚的表現最為搶眼,同比增長高達92%。截至今年第三季度末,挪威海產品對華出口總量接近11.2萬噸,總金額達36億挪威克朗(約合27.6億元人民幣)。中國已成為其今年以來增長最快的市場。

挪威海產品委員會(NSC)最新公布的統計顯示,到第三季度末,今年所有出口到中國市場的挪威海產品都有驚人增長:例如,與去年同期相比,向中國的鯖魚和帝王蟹出口額也翻了一番多。中國還是挪威北極鱈魚的最大進口國。

顯然,隨著中等收入群體的擴大,以及人們對食品安全與健康的追求,中國對海產品的需求能級正在躍升。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李魁文近期透露,前三季度,中國民生消費類產品進口較快增長,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如水果、化妝品、水海產品進口分別大幅增長42.3%、39.9%、35.9%。

中國進口結構趨向高端,優質消費品的增勢搶眼,而作為高品質海鮮出口國的挪威受益匪淺。與此同時,挪威正採取多樣化的措施,確保在中國市場上的高成長。

挪威漁業海產部部長奈斯維克(Harald T. Nesvik)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挪威面對的是一個高端市場。「我們知道中國消費者希望獲得的是產品的高品質和可持續性,滿足中國監管機構的各項標準要求也非常重要。」

「我們一直在追蹤中國消費者的需求,並希望給予滿足。」奈斯維克說。

因為氣候環境和水質條件優越,挪威是世界最大的大西洋三文魚產地。奈斯維克補充說,中國市場很廣大,未來希望讓三文魚「游」上更多中國人的餐桌,兩國企業可以攜手合作研發與升級技術水平,提高海產品的出口速度和效益。

無人機監管海洋垃圾

健康與安全的海產品,僅僅是「藍色經濟」的一部分。

「藍色經濟」即「海洋經濟」,它不僅僅讓人品嘗到舌尖上的海洋,同時也讓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深海創造的經濟生機。

聯合國數據顯示,全世界超過30億人依靠海洋為生。包括海洋清潔能源、現代漁業、海運海工、海洋旅遊等在內,海洋產業在世界經濟中的比重,1970年佔2%,1990年佔5%;預計到2050年,將上升到20%。

作為維京人後裔的挪威,視海洋為生命線。挪威大約70%的出口收入來自海洋工業。而為了維護海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保護海洋生態與經濟發展的平衡十分重要。

10月下旬,在奧斯陸舉行的第六屆「我們的海洋」大會上,來自約100個國家的500名政府首腦、官員和各界領袖以及青年代表為保護和發掘海洋潛力坐到了一起。

「我們必須保護海洋免受污染。」挪威首相埃爾娜·索爾伯格(Erna Solberg)在大會上表示,「只有確保對海洋區域的可持續化管理和利用新技術,才能創造新的就業機會和新的產業。」

「『我們的海洋』大會達成了370項承諾,估計總價值至少為5830億挪威克朗(約合4467億元人民幣)。」挪威外交部長伊娜·埃里克森·瑟雷德(Ine Eriksen S?reide)透露。這些承諾涵蓋6個行動領域:氣候變化、海洋污染、海洋保護區、可持續漁業、海上安全以及可持續的藍色經濟。

不僅是政府以及相關組織由上而下地推動,挪威的普通公民越發意識到應對氣候變化與海洋保護的迫切,並積極付諸實際行動。

在奧斯陸,一家名叫「Hold Norge Rent」的機構在防治海洋垃圾污染上做出的成績引人矚目。Hold Norge Rent的中文意即「純凈挪威」,是一個接受政府資助的民間組織,致力於防止與減少隨意傾倒垃圾、發起志願者清潔活動、推廣可持續化生活方式等。

在挪威漫長的海岸線上,志願者們在沙灘上搜羅到本國、歐洲乃至全世界的海洋垃圾:舊漁網、木箱、食品包裝袋,甚至人們用後丟棄的塑料棉棒。

志願者行動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可見污染。「純凈挪威」的工作人員吉娜·馬丁魯森(Kine Martinussen)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相關統計數字:2017年,參與該組織的海洋清潔活動的志願者約為4.87萬人;2018年則增加到了14.28萬人,接近2017年的三倍;2019年(截至10月初),已經有8.96萬名志願者參與了4722次志願清潔活動。

目前,挪威已經設立了一個跨行業、跨領域的企業間組織Marine Recycling Cluster(海洋循環經濟群),涉及從無人機監管到海洋生物研究、清潔行動與廢棄物處理。通過與海洋和環境主管機構的合作,它們逐步形成了覆蓋海洋垃圾地圖測繪、分析和清理以及廢物處置的全價值產業鏈條。

擁抱並保護「藍色經濟」

「當科學家發現北極冰層中也存在極小塑料微粒時,形勢令人震驚。」挪威氣候與環境部長埃爾維斯滕(Ola Elvestuen)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埃爾維斯滕說,挪威需要儘力做好自己的工作,減少污染,保護周邊(包括北極)海域。目前,挪威致力於推動2023年前就海洋垃圾和微型塑料達成全球協議。這將是保護海洋環境和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重要里程碑。

海洋污染的根源來自於陸地。近年來,隨著海洋塑料污染的話題逐漸被社會公眾認識並重視,循環經濟的理念得到了越來越多國際組織和國家政府的支持。

而陶朗集團(TOMRA,下稱「陶朗」)的發展路徑可謂是挪威循環經濟的典型。早在上世紀70年代,陶朗就研發出了廢棄物的回收和分選體系。去年,陶朗的自動退瓶機業務在全球收集了400億個飲料瓶,直接減少了11億升原油開採,相當於減少了300萬噸二氧化碳排放。

2010年,陶朗在廈門設立了分支機構,踏准了中國經濟發展向「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的轉型步伐,其在中國的業務迅猛發展。近期,廈門市政府已與陶朗展開深入合作,雙方將力爭聯合將廈門打造成中國的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中國是海洋大國。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了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目標。

海洋經濟是海洋強國建設的重要內容。根據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8年中國海洋經濟統計公報》, 2018年全國海洋生產總值8.34萬億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9.3%。自然資源部海洋戰略發展研究所研究員劉明對媒體表示,預計中國海洋生產總值2025年將達到13萬億元。直至2030年之前,中國海洋經濟將一直處於成長期。

去年年底,國家發展改革委、自然資源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建設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的通知》,支持14個城市(區域)創建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包括威海、連雲港、寧波、廈門、深圳以及上海崇明等地。

在2019年8月18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支持深圳加快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按程序組建海洋大學和國家深海科考中心,探索設立國際海洋開發銀行。

海洋經濟的「引擎」作用正不斷增強。然而中國的海洋經濟也存在著短板,例如海洋產業發展方式粗放,海洋生態環境壓力較大等。

毋庸置疑,海洋可持續發展與海洋治理,是「藍色經濟」潛力巨大的組成部分。相關的監管措施升級與技術、裝備的升級更新,是一片真正的「藍海」。

埃爾維斯滕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挪威在政府層面的策略是致力於構建一個循環經濟體系,確保減少塑料製品的用量,並有針對性地進行處理回收。此外,循環經濟也意味著從一開始就要具有創新思維,設計製造出對環境友好的產品。

中國支持《巴黎協定》並積極投入海洋保護。「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之一,中國的參與非常重要。」埃爾維斯滕表示,挪威具備一定的技術和經驗,也希望與中國相關業界分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進博會裡看「一帶一路」:提供新平台,展示新機遇
復盤8張圖:油氣板塊全天強勢,機構認為上漲行情有望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