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什麼是八拜之交,其中故事您知多少?

什麼是八拜之交,其中故事您知多少?

在日常生活之中我們可以常聽到「八拜之交」的說法,對於這個詞語,很多人都會感到非常熟悉,也感到非常陌生。

八拜之交是舊時漢族社會的交際習俗,最初表示世代有交情的兩家弟子謁見對方長輩時的禮節,之後逐漸演變成了異姓結拜的兄弟姐妹。

八拜之禮,結拜時拜八次,依次向東、東南、南、西南、西、西北、北、東北八方各行一次叩拜,意為不論何地我們都生死與共。

那麼八拜之交到底是哪八拜呢?

知音之交——俞伯牙和鍾子期

《列子·湯問》: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

方鼓琴而志在高山,

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泰山。」

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洋洋乎若江河。」

鍾子期死,伯牙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傳,高山流水的美妙樂曲至今還縈繞在人們的心底耳邊,而那種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的故事卻世世代代上演著。

世上如伯牙與鍾子期的知音實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嘆曰"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

岳飛無眠之夜也道"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蘇軾自比孤鴻,"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州冷"。

賈島卻是"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知音如不賞,歸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讓"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樣的難得呢。

知音難覓,知己難尋,無論紅顏還是藍顏"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成了人們永遠的思求。


刎頸之交——廉頗和藺相如

《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戰國時期,廉頗是趙國有名的良將,他戰功赫赫,被拜為上卿,藺相如「完璧歸」有功,被封為上大夫不久,又在澠池秦王與趙王相會的時候,維護了趙王的尊嚴,因此也被提升為上卿,且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對此不服,耿耿於懷,處處為難,揚言說:「我遇見相如,一定要羞辱他。」廉頗的這些話傳到了藺相如耳朵里。

此後每次相遇,藺相如都遠遠迴避。

藺相如的門客對他退讓很不解,都要離開,藺相如勸說,以秦王的威勢,而我卻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藺相如雖然無能,難道會怕廉將軍嗎?

但是我想到,強大的秦國之所以不敢對趙國發兵就是因為我和廉頗,如果我們二人相鬥,定不能共存。

藺相如的這番話,後來傳到了廉頗的耳朵里。廉頗聽說後背著荊條向藺相如請罪,從此和藺相如成了很要好的朋友。

這兩個人一文一武,同心協力為國家辦事,秦國因此更不敢欺侮趙國了。「負荊請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語,表示向別人道歉、承認錯誤的意思。


膠膝之交——陳重和雷義

陳重和雷義,是東漢年間豫章郡兩位品德高尚、捨己為人的君子。

兩人為至交密友,當時人們稱頌道:「膠漆自謂堅,不如雷與陳。」《後漢書·獨行列傳》。

後以「陳雷膠漆」比喻彼此友情極為深厚。

元無名氏《鯁直張千替殺妻》楔子:「咱便似陳雷膠漆,你兄弟至死呵不相離。」


雞黍之交——元伯和巨卿

《後漢書·獨行列傳.範式》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也,一名泛。少游太學,為諸生,與汝南張劭為友。劭字元伯。

二人並告歸鄉里。

式謂元伯曰:後二年當還,將過拜尊親,見孺子焉。

乃共剋期日。

後期方至,元伯具以白母,請設饌以候之。

母曰:二年之別,千里結言,爾何相信之審邪?

對曰:巨卿信士,必不乖違。

母曰:若然,當為爾醞酒。

至其日,巨卿果到,升堂拜飲,盡歡而別。

式仕為郡功曹。後元伯寢疾篤,同郡郅君章、殷子徵晨夜省視之。

元伯臨盡,嘆曰:恨不見吾死友!

子徵曰:吾與君章盡心於子,是非死友,復欲誰求?

元伯曰:若二子者,吾生友耳。山陽范巨卿,所謂死友也。

尋而卒。

式忽夢見元伯玄冕垂纓屣履而呼曰:巨卿,吾以某日死,當以爾時葬,永歸黃泉。子未我忘,豈能相及?

式恍然覺寤,悲嘆泣下,具告太守,請往奔喪。

太守雖心不信而重違其情,許之。式便服朋友之服,投其葬日,馳往赴之。

式未及到,而喪已發引,既至壙,將窆,而柩不肯進。

其母撫之曰:元伯,豈有望邪?

遂停柩移時,乃見有素車白馬,號哭而來。其母望之曰:是必范巨卿也。

巨卿既至,叩喪言曰:行矣元伯!死生路異,永從此辭。

會葬者千人,咸為揮涕。式因執紼而引,柩於是乃前。式遂留止冢次,為脩墳樹,然後乃去。

範式,字巨卿,山陽金鄉人。他和汝南人張劭是朋友,張劭字元伯,兩人同時在太學學習。

後來範式要回到鄉里,他對張劭說:「二年後我還回來,將經過你家拜見你父母,見見小孩。」

於是兩人約定日期。後來約定的日期就要到了,張劭把事情詳細地告訴了母親,請母親準備酒菜等待範式。

張劭的母親說:「分別了兩年,雖然約定了日期,但是遠隔千里,你怎麼就確信無疑呢?」

張劭說:「範式是個守信的人,肯定不會違約。」

母親說:「如果是這樣,我為你釀酒。」

到了約定的日期範式果然到了。拜見張劭的母親,范、張二人對飲,盡歡之後才告別而去。

後來張劭得了病,非常嚴重,同郡人郅君章、殷子征日夜探視他。

張劭臨終時,嘆息說:「遺憾的是沒有見到我的生死之交。」

殷子征說:「我和郅君章,都盡心和你交友,如果我們稱不得上是你的生死之交,誰還能算的上?」

張劭說:「你們兩人,是我的生之交;山陽的范巨卿,是我的死之交。」

張劭不久就病死了。

範式忽然夢見了張劭,帶著黑色的帽子,穿著袍子,倉促的叫他:「巨卿,我在某天死去,在某天埋葬,永遠回到黃泉之下。你沒有忘記我,怎麼能不來?」

範式恍然睡醒,悲嘆落淚,於是穿著喪友的喪服,去趕張劭埋葬的那天,騎著馬趕去。

還沒有到達那邊已經發喪了。

到了墳穴,將要落下棺材,但是靈柩不肯進去。

張劭的母親撫摸著棺材說:「張劭啊,難道你還有願望?」於是停下來埋葬。

沒一會,就看見白車白馬,號哭而來。

張劭的母親看到說:「這一定是范巨卿。」範式到了之後,弔唁說:「走了元伯,死生異路,從此永別。」

參加葬禮的上千人,都為之落淚。

範式親自拉著牽引靈柩的大繩,靈柩於是才前進了。範式於是住在墳墓旁便,為他種植了墳樹,然後才離開。


捨命之交——角哀和伯桃

馮夢龍《三言二拍———喻世明言》 第七卷 羊角哀捨命全交


春秋時,楚天王崇儒重道,招賢納士。

有賢士左伯桃,辭別鄉鄰,攜書投奔楚國。

時值隆冬,風雨交作。

伯桃艱難前行的路上,在一個鄉村的茅草屋,初遇賢士羊角哀。

二人一見如故,遂結為昆仲,三日後結伴前往。

不料,楚國迢迢。

途中,饑寒交加,伯桃為保角哀一人能順利到達楚國,脫衣盡與角哀,凍死與桑樹之下。

角哀半飢半飽,含淚奔往楚國。

角哀得見楚王后,深得楚王賞識。

楚王拜角哀為上大夫。

角哀哭謝,楚王問其故,角哀哭訴伯桃之事,並請求尋伯桃兄厚葬。

楚王允之,感伯桃忠義,賜伯桃為上大夫。

於枯桑之下,角哀尋到伯桃。

伯桃雖死,卻顏如生前一般。角哀於是厚葬伯桃。

是夜,角哀夢伯桃來訪,哭訴被荊苛欺凌一事。

角哀醒,訪附近村民,果有荊苛墓。

遂信夢中一事,全力協助伯桃。

然,荊苛陰魂受村民朝拜已久,又善戰,伯桃與角哀在陰陽兩界雖各使全力,終不能戰勝荊苛。

伯桃在夢中告知角哀,因他身在陽間,所以終不能徹底解決陰司之事,請角哀為之遷墓。

角哀感伯桃曾捨命救己,上書楚王書信一封,又囑屬下把自己葬於伯桃墓邊,遂拔劍自刎。

眾人無不落淚。

是夜,嘶殺陣陣。天亮,村民發現,荊苛白骨散於墓旁。

楚王感角哀為朋友取義,加封角哀為上大夫。又差官前往建廟,,賜廟額為「忠義之祠」。


生死之交——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

桃園三結義最初是小說《三國演義》里記載的故事,述說當年劉備、關羽和張飛三位仁人志士,為了共同干一番大事業的目標,意氣相投,言行相依,選在一個桃花絢爛的園林,舉酒結義,對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難同當,有福同享,共同實現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


管鮑之交——管仲和鮑叔牙

管鮑之交這個成語,起源於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友誼的故事。

最初見於《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子也。此世稱管鮑善交也。」

管仲和鮑叔牙之間深厚的友情,已成為中國代代流傳的佳話。

在中國,人們常常用「管鮑之交「,來形容自己與好朋友之間彼此信任的關係。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

《後漢書·禰衡傳》:「衡始弱冠,而融年四十,遂與為交友。」

《南史·何遜傳》:「弱冠州舉秀才,南鄉范雲見其對策,大相稱賞,因結忘年交。」

《北齊書·邢邵傳》:「吏部尚書隴西李神俊大相欽重,引為忘年之交。」

「忘年之交」是指兩人交往,忘記年紀的差距而成為好朋友。

禰衡和孔融結交為好友時時候,禰衡未滿二十歲,孔融已五十歲了。

正是因為孔融看重禰衡的人才,所以願意為忘年之交。

後來「忘年之交」成為一個成語,用來指不拘年歲行輩而結交為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八邪穴 的精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