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穿越鼓山風門

穿越鼓山風門

儘管曾經多次攀登鼓山,但是每一次穿越的路線都不同,每一次都有新的發現,而這又吸引我們進行下一次穿越。鼓山的經典路線像大鬼道,小鬼道,碎石坡,直上鳳凰台,直上草帽頂登,經典景點像最高峰老石台,相對峙的鳳凰台已經多次歷經,其他像草帽頂,鷹洞,蘆葦盪,皇姑庵,響堂寺等也都走過了,而久聞大名的風門卻從未去過,所以趁著閱兵紀念日放假,幾個登山愛好者決定挑戰一次風門。

九月二日,一行十人(七個大人,三個小孩)乘坐兩輛汽車出發了。趕到和村將近八點來鍾,簡單用餐後,我們繼續前行,將車停在集賢村,然後順著石料場左邊的山路開始登山。江濤帶著三個孩子沖在隊伍前面,我緊隨其後,其他大人則尾隨我們。 這條路曾經走過,強度不大,但是一直在攀登,頗有趣味。天氣不算太熱,我們又被大山擋著,所以基本上是在山陰里登攀。因為閱兵,工廠都停了工,加上汽車限行,山裡能見度破天荒的高,居高而望,天空湛藍,偶有白雲飄過,山下,房屋一排排簇擁在一起。 一邊走一邊休息,一邊消滅掉一些背包里東西。拐過一片樹叢,迎面忽然展現出一塊巨石,上寫三個大字「迎客石」,其上一面紅旗迎風招展,大山正在用最樸素的方式歡迎每一位來訪者。此處離我們所登山頂已不太遠。又用了十幾分鐘,我們終於征服碎石坡。站在碎石坡最高處,對面可以清楚的看到風門兩山對峙的景象。腳下則是懸崖峭壁,深不可測。 沿著山脊繼續前行已經可以望到高高聳立的鳳凰台了,「鳳凰台上鳳凰游」,據說古時此台上落過鳳凰,故此得名。

一路緊走,很快便來到台下。我從背包里掏出隊旗,大家在台前擺好姿勢合影留念。然後幾個人開始向鳳凰台之間的一線天衝擊。小白因為是第一次來,所以一馬當先沖在前面,兩個小女孩也毫不示弱,興緻勃勃的緊跟其後。山石之間有一條窄縫,僅容一人穿過。狹隙半腰,一塊半人高的巨石夾卡在石縫間,似乎隨時都會脫落。大家一個個臨危不懼,沿著狹隙小心而上,然後慢慢登上台頂。台頂面積不大,上面生長著一叢叢灌木,但是不影響視線。極目四望,鼓山全貌盡在眼底。左邊是如草帽狀的草帽頂,前邊是鼓山之巔老石台,右邊則是風門和響堂寺。山到盡處我為峰,大家在幾塊險石上紛紛留影后,然後小心翼翼的攀爬下來。

此時,沒有登台的幾個人,已經向老石台開始進發,我們下了台也開始追趕他們。兩台之間有一段險要山路連接,需要手腳並用往上攀爬,大家你拉我拽,互相提醒著慢慢向上攀登,接連攀上十幾塊疊石,再穿翻過仙跳峽,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老石台了。沒有衝擊最高峰老石台頂,我們沿著台下的一條蜿蜒曲折的小路,一直高歌向老鬼餐廳所在的谷口走去。這裡也是一條風道,左行是鼓山大草原,也是我們過去常走的下上路,右側則通向風門,是我們此次穿越的必經之地 。一路看到好多山羊在山間吃草,於是山上又多了一景,到處都是羊糞,這讓人不勝苦惱。 走到一處斷崖,前面一條路通向對面山上,另一條則通向灌木叢。因為有三個孩子,所以在前面探路的我毅然選擇了山下的路。在灌木叢里一路穿行,山路逐漸折向上方,與前面山頂的山路匯合。看看前面,又是一處谷口,這個應該就是風門了,我高興的向後面隊友喊道:「大家加油啊,風門快到了。」

然而上下經過幾個險要路段,真的看到風門後,我卻絕望了。眼前竟是一處深不可測的斷崖,有幾丈寬。對面聳立著一座幾十丈高小山,與我所在斷崖遙遙對峙,頗似兩扇巨大的大山門,山風在腳下兩扇山門之間呼呼而過,這大概就是風門得名的原因。 女俠石傑下去試了試,搖搖頭返了回來。我也試著抓著陡峭的山石往下爬行了一段。只見一根樹樁上系著一根一丈多長的皮帶繩,另一頭則懸在山崖下輕輕搖擺,像是在歡迎每一個挑戰者,又像是嘲笑每一個膽怯者。下面則是十幾丈深的絕壁,望上去確實令人膽戰心驚,腳脖子發軟。前行的確危險,後退卻不知要繞多遠。

猶豫半天,我決定還是試一試。既然有繩子說明有人從這裡下去過,我於是小心翼翼地往下攀爬,一隻手牢牢的抓住繩子,另一隻手則緊緊把住凸起的石頭,慢慢往下試探,終於降落,腳下是一塊不大的平台,不過還是可以容下幾個人站立的,此處離谷底還有很高的距離。等女俠石傑也下到這平台,我決定繼續往下探行。前面已經沒有繩索,全靠兩手摸索著攀爬。開始一段倒是可以抓著岩石攀爬下來,但是最後一段離另一個落腳點卻無處攀抓,而且腳下即是深深的崖壁,谷底長滿了荊棘,一旦不小心摔下去,肯定不死即傷。據報道前一段時間曾經有山東驢友和峰峰驢友在攀爬鼓山時出現過傷亡事件,所以在此,我猶豫了半天。一切必須以保險為前提,如果確實過不去,只能無功而返。但是在保險的前提下必須做個嘗試!我讓石傑將攜帶的繩子栓在一個樹樁上,然後一手抓著繩子,一手抓著岩縫向下攀登。落腳點就在右側的一塊空地上,腳下卻沒有踩踏的石縫。雖然離最近的平台只有一兩米,但是偏離了下山路線,且筆直陡峭,無處下腳。底下即是十幾丈深的絕壁,望之膽戰。猶豫再三,直到最後一刻,我下定決心試一下。一手抓繩,一手緊緊抓著岩石縫隙,雙腳盡量並靠左移,再伸出左腳向下踩向左側的著腳點待幾近挨著時,輕輕一跳,跳向那塊石頭,終於安全落在那塊狹窄的平台上。

我的成功極大鼓舞了石傑,石傑也緊跟著要下來,為了安全,我建議她將繩子系在腰間,這樣萬一抓不牢也不至於落下去。有我在下面指揮著,石傑也開始小心的往下攀爬,到最後險要處我用手拖托著她的腰,同時指揮著讓她的腳儘可能左移,踩在一個勉強可以夠得著的腳窩,然後安全下到平台。有了兩次攀爬的嘗試,其他兩個孩子和老顧,也依法而做。最後一段還有兩丈多高,雖然依然危險,不過對於攀爬過鳳凰台一線天的隊友門們已經不在話下。石傑一馬當先,順著兩塊樹立的石頭縫隙,手腳並用,下到谷口,然後我再用繩子捆住兩個孩子,往下遞送。石傑則在山下指揮,指導孩子安全著落,我和老顧也依次下了山 。 此時,谷口來了三個採藥的山裡人,看著我們下山的驚險場面,不由得連連稱險。剩下的五個人在上面也被嚇得膽戰心驚,又聽到連山裡人都稱險,便不敢再下。加上確實還有個更小的孩子還有體力較弱的婦女,於是他們決定走一條山裡人建議的一條比較保險的路。

我們在風門等著他們下山,順便休整用餐。 在山下等了半天,仍不見過來,後來聽到山的對面有人呼喊,原來他們找不到通向我們這裡的路 ,電話也打不通,只好大聲呼叫傳話。我和石傑決定尋找從我們所在地出發,幫他們尋找一條通向他們所在山上的路。拐了幾個山谷,也沒有尋見何處可以通向山上。只好無功而返。回來後向他們建議:要不直接原路返回集賢村,要不再到山崖,攀爬下山。經過一個多鐘頭的艱難抉擇,他們最終還是無奈的來到我們開始攀爬的斷崖。我又一次爬上剛才的險要的石台,將繩子扔給他們,指揮著他們向下攀爬,首先是自然是婦女和孩子,最後大人再下。好在現在經驗成熟,所以經過一個多鐘頭的折騰後,五人順利下山。至此,十人共用時三個鐘頭才全部安全翻過風門。

好好休整,將帶來的小菜,雞肉,麵包,燒餅什麼一起共享。接下來的路,已經向人打聽好,沿著通向響堂寺的路往回返。一路多虧山裡人指點,雖然道路曲折,路程遙遠,但是對此大家已經見怪不怪了,自然都能順利對付。唯想起攀爬風門的經歷,則時時覺得膽寒。故有詩作《穿越風門隨感》,詩曰:

風過三山秀,門開兩壁秋。

懸天千仗膽,身下魄長留。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門 的精彩文章:

摩托車開阻風門才好啟動,是什麼原因?
摩托車電子風門就是偷懶的產物,不信你就聽我解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