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心理 > 家長必看的七則兒童教育心理學

家長必看的七則兒童教育心理學

幼兒出生後4—6年,是形成健康的獨立意識的關鍵時期。早期的心理健全對一個人未來的發展尤為重要。「健康」除了指生理正常無病痛外,還包括心理健康。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們重視幼兒的身體健康之外,也都意識到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

幼兒心理健康教育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是為了使幼兒懂得保護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識和技能,糾正其不良情緒和態度,形成有利於心理健康的行為習慣,預防和矯治心理障礙和行為異常,從而保證幼兒心理健康發展,提升其幸福感。

下面知媽向大家介紹七則幼兒心理教育學

一、魚缸法則

養在魚缸中的熱帶金魚,三寸來長,不管養多長時間,始終不見金魚生長。然而,將這種金魚放到水池中,兩個月的時間,原來三寸的金魚可以長到一尺。

對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樣,孩子的成長需要自由的空間。而父母的保護就像魚缸一樣,孩子在父母的魚缸中永遠難以長成大魚。要想孩子健康強壯的成長,一定要給孩子自由活動的空間,而不讓他們拘泥於一個小小的父母提供的"魚缸"。隨著社會進步,知識的日益增加,父母應該克制自己的想法和衝動,給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

二、狼性法則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強的動物,他們不會將任何事物當成理所當然,而傾向於親身研究和體驗,大自然的神秘和新奇永遠令狼驚異。狼總是會有對周圍環境產生興趣,因而它們能不斷在環境中發現食物,了解危險,從而有力的生存下來。

因此,要培養孩子超強的學習能力,一定要培養孩子對於世界的好奇心,讓他仔細觀察生活,用興趣來作為他學習的老師。這樣的孩子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就能不斷對工作有新創見和新靈感。

三、南風效應

北風與南風打賭,看誰的力量更強大,他們決定比誰能把行人的大衣脫掉。北風無論怎樣強烈,行人只是將衣服越裹越緊;而南風只是輕輕拂動,人們就熱得敞開大衣。

南風效應告訴人們:寬容是一種強於懲戒的力量。教育孩子同樣如此,那些一味批評自己孩子的父母,最終會發現孩子越來越聽不進他們的話。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誤,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點,客觀、理智、科學地處理日常生活中出現的各種問題,體諒孩子的同時,從自身入手做好修養工作,這樣才能更好地教育孩子。

四、羅森塔爾效應

羅森塔爾是美國心理學家,1966年他做了一項關於學生對成績期望的試驗。他在一個班上進行測驗結束後將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單交給了校長。校長將這份名單交給了這個班的班主任。8個月後,羅森塔爾和助手再次來到這個班上時,名單上的學生成績大幅度提高。同學成績提高的秘訣很簡單,因為老師更多的關注了他們。

每個孩子都可能成為非凡天才,但這種可能的實現,取決於我們能不能像對待天才那樣的去愛護、期望和珍惜這些孩子。孩子的成長方向取決於大人的期望。簡單的說,你期望孩子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孩子就可能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

五、超限效應

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有一次在教堂聽牧師演講。最初,他覺得牧師講得很好,使人感動,準備捐款。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他有些不耐煩了,決定只捐一些零錢。又過了10分鐘,牧師還沒有講完,於是他決定1分錢也不捐。等到牧師終於結束了冗長的演講開始募捐時,馬克·吐溫由於氣憤,不僅未捐錢,還從盤子里偷了2元錢。這種刺激過多、過強和作用時間過久而引起心理極不耐煩或反抗的心理現象,被稱之為「超限效應」。

超限效應在教育中時常發生。如,當孩子犯錯時,大人們會一次、兩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重複對一件事作同樣的批評,使孩子從內疚不安到不耐煩乃至反感討厭。被「逼急」了,就會出現「我偏要這樣」的反抗心理和行為。

可見,我們對孩子的批評不能超過限度,應對孩子「犯一次錯,只批評一次」。如果非要再次批評,那也不應簡單地重複,要換個角度、換種說法。這樣,孩子才不會覺得同樣的錯誤被「揪住不放」,厭煩心理、逆反心理也會隨之減低。

六、木桶效應

「木桶」效應的意思是:一隻沿口不齊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於木桶上那塊最長的木板,而在於木桶上最短的木板。

多花點時間,讓孩子「取長補短」。一個孩子綜合素質好比一個大木桶,每一門成績都是組成這個大木桶的不可缺少的一塊木板。孩子良好素質的穩定形成應該取決於它的整體狀況,特別取決於它的某些薄弱環節。因此當發現孩子的某些地方存在不足時,就應及時提醒孩子,做到「取長補短」。

七、蝴蝶效應

據研究,南半球一隻蝴蝶偶爾扇動翅膀所帶起來的微弱氣流,由於其他各種因素的摻和,幾星期後,竟會變成席捲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場龍捲風!紊亂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蝴蝶效應」,並作出了理論表述:一個極微小的起因,經過一定的時間及其他因素的參與作用,可以發展成極為巨大和複雜的影響力。

教育孩子無小事。一句話的表述、一件事的處理,正確和恰當的,可能影響孩子一生;錯誤和武斷的,則可能貽誤孩子一生。


知媽說

每個孩子就像一顆種子,在他人生的早期階段,是非常被動的,家長如何「澆水」「施肥」十分重要。家長從小給兒童以積極的評價,使兒童對自己有積極的評價。講清道理,也就是使兒童逐漸認識事物的其他方面,培養兒童全面地評價人和事。籠統的、全面的否定性的批評,對兒童自我意識發展不利。例如,我們常常提到父母有這樣的抱怨:"你怎麼這麼笨"、"你總是不安靜"等,顯然會傷害兒童的自尊,影響正確的自我意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兒童心理學 的精彩文章:

父母必讀的十大兒童教育心理學
兒童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