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新媒體語境下傳媒藝術教育的創新

新媒體語境下傳媒藝術教育的創新

新媒體傳播業務的創意場景層出不窮,對於內容、藝術、技術等多媒體融合敘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藝術設計和藝術品位的需求越來越高,特別是新媒體交互性內容產品形態中的色彩、圖形、構圖、風格、基調、素材等元素,對於新媒體內容產品的傳播力、影響力、公信力等效果都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傳統的高校傳媒藝術教育,面臨著新媒體技術和市場的劇烈衝擊,需要更多的改革創新才能適應新媒體行業需求。

1

產業變革與學科滯後的矛盾

一方面,新媒體產業出現多重維度的變革。新媒體內容業態不斷創新,自媒體作品層出不窮,具有交互性和藝術性的新內容形式將具有更為廣泛意義上的傳播滲透能力,因此,在課程設置等環節都應有所側重。數字遊戲設計、數字影視製作和網路媒體設計等專業發展方向不斷湧現,亟須緊密結合新媒體技術特點、新媒體藝術特點等的發展趨勢,不斷增強學生的新媒體內容產品策劃和構建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在新媒體內容、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藝術等方面的應用能力和實踐水平。新媒體技術和新媒體應用行業的深入發展,對新聞傳播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學方案等都會帶來變革

為適應新媒體行業的發展,許多新聞傳播院校也在逐漸適時調整辦學理念和思路,通過專業交叉和學科融合推動新聞傳播教育提質增效,獲得了較好的市場反饋,培育出一大批適應全媒體發展的人才隊伍,對傳統媒體的新型人力資源構建提供了有益補充。但是,就目前而言,這種做法尚需有力快速推進,不斷擴大教學實踐和人才培養活動的範圍和規模。以藝術學科和傳媒學科融合發展為例,當前的人才培養環節尚顯單薄,還沒有形成科學合理高效有序的學科融合發展格局,尚不足以支撐新媒體產品應用的藝術化設計和藝術化實踐,由此而導致新媒體行業產品普遍缺乏藝術特質和藝術標準,精品優質的新媒體功能設計、版面設計、交互設計等尚顯稀缺和匱乏。

另一方面,高校傳媒藝術教育的學科發展落後。在新媒體產業迅猛發展過程中,傳媒教育已經意識到僅僅依靠新聞傳播學院系師資儲備和課程設置遠遠不能滿足教學需求。目前在我國的專業發展中,高校傳媒藝術教育屬於一個較為年輕的專業,比較熱門的依然是廣播電視編導、播音主持與藝術等幾個傳媒藝術類的傳統專業,而數字遊戲設計、數字影視製作和新媒體產品設計等新興專業方向,並未引起教育界的特別重視。這種現象不僅導致了師資儲備無法籌劃和布局,也導致了新興課程難以開設和設置。而且,師資人才資源的結構性矛盾長期無法解決,引發學生對於專業課程內容和主題方向的倦怠和懈怠。整體來看,這將不斷制約整個學科結構的優化升級和學科體系的科學構建,影響和阻礙傳媒類學生專業素養的全面發展和特色發展,進而導致人才培養質量的同質化和低效化,難以適應媒介融合發展潮流和新興媒介應用實踐,難以塑造學生就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專業素養。

2

推動人才培養和師資結構的創新

一是完善人才培養體系,提升教學質量。科學研究和合理配置教學資源,不斷優化和完善教學理論結構和理論體系。第一,立足人文學科積澱,遵循傳媒藝術教育的循序漸進規律,用人文思想和精神的熏陶,不斷提升傳媒藝術專業學生的人文底蘊和人文素養。第二,立足課程教學,緊跟時代發展前沿,緊扣傳媒藝術應用熱點和難點,編寫更多更好的傳媒藝術類課程教材,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質量教材體系和教材內容,設置合理的問題討論環節和課堂實踐環節。第三,高校傳媒藝術教育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創設相應的作品展示平台,緊密結合傳媒藝術融合設計理念和問題,鼓勵和督促課堂或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傳媒藝術融合作業策劃與設計,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作業的內容策劃、內容構建和內容充實,不斷形成作業的內容資源系統和內容結構體系,鼓勵學生不斷採取新的傳媒藝術設計方法和技術,培養學生在大量繁複的傳媒藝術融合業務實踐中不斷走向成熟。

二是拓展人才培養場景,提升學生業務實踐質量。立足專業綜合實踐平台項目建設,對接企業和社會實踐內容場景,不斷完善實踐要素和實踐內容的體系化水平。第一,立足專業類別賽事活動,採取「走出去」的策略,積極開展與同類別院校間的交流合作,用多樣化、多層次的賽事活動,不斷激活專業學生的新媒體應用設計潛力,不斷激發專業學生對新媒體藝術設計事業的熱情和興趣,為日後的發展奠定紮實的業務基礎。第二,積極構建以實踐場景業務檢測為著力點的實踐教學考核評價體系,拓展傳媒藝術融合類設計實踐應用的類型和層級,不斷豐富課程實踐內容的形式和業務內容。第三,鼓勵學生積极參加學校內的網站、公眾號、微博賬號、客戶端、小程序、H5應用等媒體平台建設,不斷強化學生的新媒體技能,促使學生適應新媒體發展。學生在一個平台業務上做精後會輪換到其他業務崗位,進行其他業務的學習和實踐,從而達到一專多能的培養目標。通過分組模式訓練等途徑,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讓學生不但各自做好具體工作,還能同時熟悉別的環節的工作。

三是搭建跨界合作平台,提升融合發展質量。立足院校對接,積極構建校企合作實踐平台,加強和校外媒體企業的深入合作,進而通過媒體企業幫助高校傳媒藝術教育實現真正的聯合育人。第一,實施課程對接項目,鼓勵學生參加,以此來不斷提升傳媒藝術專業的學生實踐能力。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模式,擴展和校外媒體行業的合作深度和廣度。第二,不斷為學生的職場演練創設豐富環境,強化學生在實際操作中的綜合能力和職業精神。經由實戰訓練,摒棄專業教育中的「紙上談兵」,感悟和體驗專業中的「真槍實彈」,讓學生真正體會專業實務流程和實務內容,真正理解傳媒藝術類行業發展、專業發展和職業發展中的市場需求究竟是什麼。以此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磨鍊心智,為學生步入媒體藝術行業做好充足準備。

四是挖掘師資團隊潛力,提升師資結構效能。新媒體時代,隨著傳媒藝術行業的更新迭變和高校傳媒藝術教育的深入發展,需要不斷更新師資團隊知識結構,不斷完善跨專業、跨媒體的師資能力配比,提升傳媒藝術師資的市場適應能力和市場策劃能力。例如,提倡雙師型教師團隊構建理念,探索跨越媒體和藝術學科範疇的師資團隊構建,探索傳媒藝術融合型師資與課程的有效評估機制、績效激勵機制,探索師資轉型和質量提升,不斷建立健全院校師資與傳媒藝術融合部門的「旋轉門」機制。結合「請進來」和「走出去」,不斷完善科學高效的傳媒藝術師資結構,避免藝術師資不懂傳媒業務,傳媒師資不懂藝術內容,提倡和激勵「傳媒藝術教學業務」不斷轉向「創意內容傳播設計策劃與製作」。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新聞學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詩歌中真實的「徽州民居」
堅持鄉村主體本位 建設鄉村公共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