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流沙河先生是成吉思汗後裔

流沙河先生是成吉思汗後裔

11月23日早晨,傳來了著名詩人、學者流沙河先生去世的消息。之後流沙河家人對媒體闢謠,透露沙河老師還在病房搶救。然而,下午3時45分,流沙河先生還是走了,享年88歲。

流沙河先生是著名是詩人、作家、學者、書法家,網上關於流沙河先生的介紹很多,但大多介紹文章,卻缺少先生的族屬,像上邊的百度百科的流沙河個人介紹里也沒有民族一項。

大多數人物介紹,都是很明確地寫著民族,為何關於介紹流沙河先生的大多數文章都不介紹先生的族屬呢?

流沙河系筆名,先生原名余勛坦,就是網路上早有介紹的鐵改余後裔,也就是成吉思汗後裔。他居住在成都。

成都在清朝時候,派駐有滿洲和蒙古八旗。一般八旗軍隊駐紮各地,一為避免擾民,二也是保守軍事秘密,所以均單獨建立滿城,作為軍事禁區。成都的滿城就是在舊少城遺址基礎上建立的。

這是位於成都井巷子的解說牌,講述成都歷史,也說明張獻忠在四川殘暴統治,已經將成都城燒毀,後成都城與少城均是大清國重建的。

老成都城地圖

民國時期,成都地區就有滿蒙社團組織。解放後,成立有校產管理委員會,算是滿蒙社團組織的前身。1957年1月正式成立成都市滿蒙人民學習委員會,這是新中國後成立的第一個滿族社團組織,其他地區的滿族社團組織,均是改革開放後,落實民族政策後才陸續成立的。

成都的滿洲和蒙古自清朝開始,就親密無間。進入民國後,成都地區的滿蒙兩族一直是一起搞活動,現在的社團組織成都市滿蒙人民學習委員會,也是滿蒙兩個民族在一起,現任該組織的主任何鐵木勒就是當年蒙古八旗後裔。

流沙河先生作為蒙古族,自然也非常關心並積极參加滿蒙一起搞的民族文化活動。

這是滿族作家關捷先生和流沙河握手的照片。

瘦弱的流沙河常常自豪地說:「其實我是成吉思汗的後裔。」

根據《蒙古源流――余氏譜序》記載:

余氏啟祖序

從來山發於崑崙,山以崑崙為祖也;水發於星漢,水以星漢為祖也。而人本乎祖,詎可昧所由來乎!如我祖奇渥溫蒙古郡古北夷人也,今華夏而起於朔漢,初號蒙古,帖木真出焉,因物命名,因名呼姓,至世祖忽必烈滅宋襲統,混一寰宇,文臣武將大闡嘉猷,民物安康,元盛之初,莫盛於斯矣。繼世祖而王者二人,一名鐵子高,娶潘氏,生一子名木鍵,元封兩平王后封殖湖廣,謚曰顯宗;一名鐵子林,取岳氏,生二子,名木真,木耳均為元朝皇帝。又有太子真金謚曰裕宗,系同祖弟也。垂拱而治善於守成。厥後武宗、仁宗相繼而王,寬明仁厚,忠信愛人延視不絕,我祖亦愈有光焉。迨後,木鍵之子九子十登科,不意紅巾賊亂,改鐵為余,四散各處,其所改之意,又非一二語所能悉馨其源流也,是序。

看這個序來說,說明這支已經漢化很深。流沙河也是漢化非常深的蒙古族文學家。流沙河筆名,按先生自己解釋:「『流沙河』中的『流沙』二字,取自《尚書·禹貢》之『東至於海,西至於流沙』。因為中國人的名字習慣用3個字,所以我就把『河』字補上,這樣念起來也順口。」

可以看出流沙河在文化層面上,漢化之深。

但先生的骨子,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根在蒙古。

據滿族作家關捷先生介紹:晚年的流沙河對自己的族源特別關注,曾做專門研究。老先生說,在國家圖書館藏的《余氏大家譜》中,記載瀘州鳳錦橋的余氏時,這樣寫道:「元朝世祖鐵木爾之孫太子真金第二子顯宗鐵木健,有十個後裔。他們於元至正十一年因政治原因,逃到四川。改鐵為金,金乃鐵字之偏旁,留有不忘親祖之意。然後,又恐怕字形相似而受到追蹤迫害,又將金字去下劃,略省筆而為余。族眾一行來至四川瀘州衣錦鄉鳳錦橋。考慮到人多動靜大,難以一路同行,族眾在一起聯詩、合對、盟誓並插柳紀事於溪邊,然後四散逃亡各處。」流沙河是余氏老大一支的後裔。

鐵改余的後裔還分散在其他一些地區。

按記載:

元成宗封其族弟鐵木健(漢化名字)為南平王,駐寧河南江北行省(蒙元時的河南江北行省包括今河南、湖北及安徽、江蘇兩省北部)。由此可知:鐵木見是忽必烈之孫,亦是成吉思汗的第五世孫。鐵木見到河南後,漸從漢俗以鐵為姓。鐵木見共有九子一女,分別名為鐵秀一、鐵秀二、鐵秀三、鐵秀四、鐵根五、鐵根六、鐵根七、鐵根八、鐵根九、鐵根十(其女婿),這九子一女婿即是鐵改余姓的始祖。所以鐵改余後裔有十支在傳承,流沙河只是其中的老大一支。

2009年9月8日,鄂爾多斯高原在連續3天綿綿陰雨之後,終於晴朗起來。當晚,流沙河乘坐開往呼和浩特的夜車,在呼包高速公路上疾駛。他的心狂跳不已。他興奮地望著窗外的天空,感慨萬千地說:「只有在北方,在我的故鄉,在這樣的高原上,才能見到這樣明亮的月亮和星星……」

第二天清晨,流沙河終於走進了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一種回歸的感覺,瞬間撞進他的心靈,那樣強烈。

流沙河拜謁了成吉思汗的陵墓,深情地寫下一副對聯:「秋風懷故土,白髮拜雄魂。」落款是「蒙古裔流沙河」。

那一刻,他心中是那樣輕鬆。

堅強的血液,千百年來汩汩流淌,未曾間斷,從成吉思汗堅強的身軀,流淌到流沙河詩意的心靈……

滿族文化網原創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察春兵 的精彩文章:

富有滿族民族特色的歇後語
北京「交道口」,竟然如此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