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愛思唯爾與卡耐基梅隆大學達成美國首個開放獲取協議

愛思唯爾與卡耐基梅隆大學達成美國首個開放獲取協議

「科研圈日報」主要關注科研圈與研究者個體、科研圈與更廣闊的社會環境之間的重要互動。點擊這裡可以查看往期內容。

· 學術出版

愛思唯爾與卡耐基梅隆大學達成美國首個開放獲取協議

卡耐基梅隆大學圖書館(DADEROT |Science)

11 月 21 日,美國卡耐基梅隆大學宣布與愛思唯爾簽訂一項為期 4 年的論文發表與訂閱協議。在該協議框架下,卡耐基梅隆大學的學者在愛思唯爾旗下任何一家期刊上發表的論文都能夠立即免費公開,還能夠通過付費訂閱模式繼續閱讀那些在付費牆裡的論文。

這是愛思唯爾在與加州大學系統談判破裂後,與美國高校達成的第一筆開放獲取出版協議,也是學術出版商在美國拿下的首筆「開放獲取發表 訂閱」訂單。卡耐基梅隆大學並未公開此次協議的交易金額,有評論認為,每年僅在愛思唯爾期刊上發表 175 篇論文的卡耐基梅隆大學或許是愛思唯爾能夠以低財政風險探索此類開放獲取出版協議的好機會。(Inside Higher Ed 、Science)

· 嫦娥四號

嫦娥四號團隊獲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團隊金獎,為 153 年首次

11 月 25 日,英國皇家航空學會 2019 年度頒獎典禮在英國倫敦舉行,嫦娥四號任務團隊獲得本年度全球唯一的團隊金獎,該獎也是英國皇家航空學會成立 153 年來首次向中國項目頒發的獎項。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率嫦娥四號任務團隊代表,受邀參加了此次頒獎典禮。吳偉仁院士代表嫦娥四號任務團隊,向英國皇家航空學會和獎項委員會表示感謝,並歡迎更多國家或組織與中國開展航天國際交流與合作,共同助力人類太空探索與科學發現。

獲獎證書。圖片來源:北京日報

2019 年 1 月 3 日,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馮·卡門撞擊坑,在 2018 年發射並部署在地-月拉格朗日 L2 點的「鵲橋」號中繼星的支持下,嫦娥四號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分別開展了就位探測和巡視勘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科學發現成果。目前,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巡視器已分別結束月夜休眠期,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恢復月面工作,進入第十二個月晝工作期。在新的月晝工作期,著陸器搭載的月表中子及輻射劑量探測儀、低頻射電頻譜儀等科學載荷將繼續對月表環境開展科學探測工作;巡視器將繼續按照規劃路線行駛,搭載的全景相機、測月雷達、紅外成像光譜儀、中性原子探測儀等科學載荷也將在不同探測點進行科學探測。(北京日報、澎湃新聞)

· 學者遇襲

全球學者遇襲情況增加,案例涵蓋 56 個國家或地區

近日,一份由紐約大學領導的國際宣傳小組「高風險學者」(Scholars at Risk)整理髮布的報告顯示,針對高等教育群體的攻擊已經成為令人擔憂的全球現象,且沒有減弱趨勢。據《自然》報道,報告統計了從 2018 年 9 月到 2019 年 8 月,發生在 56 個國家或地區的案例,案例類型包括對學者和學生的暴力攻擊、不當起訴或監禁,以及被機構解僱或開除、限制差旅自由等。

與往年發生在 47 個國家和地區的 294 個案例相比,今年報告的案例數量更高。在印度、蘇丹、巴西等國家,校園衝突與暴力事件數量激增:一些學者和學生因為表達了與大學主張相悖的觀點而被學校解僱或開除,某些大學因為局勢動亂而關閉。而在美國、英國等擁有強大高等教育、研究系統的國家,也有相應的案例發生並被記錄在報告中。(科學網、Nature)

· 糧食安全

全球食物可持續供應地圖發布

氣候變化、人口增加和對糧食的需求增加給全球糧食系統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國際熱帶農業中心(CIAT)的研究人員調查了近二十年來與食品系統有關的科學文獻,確定了低收入、中等收入和高收入地區的 97 個國家/地區可以使用的 20 項指標,並繪製了全球地圖以評估全球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該指標可用於跟蹤糧食可持續性隨著時間發生的變化,並有可能指導政策和行動。

上述 20 項指標分為四個維度:環境、經濟、社會、食品營養。指標涵蓋了廣泛的因素,包括農業的溫室氣體排放、女性勞動力的規模、公平貿易、糧食價格波動以及糧食損失和浪費。研究者表示,這是首次嘗試以經驗性的方式衡量和表徵全球糧食系統的可持續性,這一研究不僅考慮了糧食安全和營養或環境,還考慮了經濟和社會等多方面的影響。(Eurekalert)

· 超大質量黑洞

天文學家發現 NGC6240 星系中心第三個超大質量黑洞

研究人員觀察到的NGC6240星系的三個超大質量黑洞。| 圖片來源:《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研究人員通過歐洲南方天文台(European Southern Observatory)超大型望遠鏡上的 MUSE 3D 光譜儀對銀河系進行了高解析度光譜觀察,圖像顯示 NGC 6240 中心由三個超大質量黑洞的節點構成,其中一個位置偏北,另外兩個位置偏南且距離較近,每個超大質量黑洞的質量都超過 9000 萬顆太陽的總質量。三個黑洞被鎖定在一個直徑小於 1 千秒差距(約為 3260 光年)區域內的軌道中,彼此間緩慢地向內螺旋運動。南部的兩黑洞之間的距離僅為 198 秒差距(約為 645 光年)。證據表明,只有其中兩個黑洞處於吸積物質的狀態,第三個黑洞則呈休眠狀態。

NGC 6240 中心的黑洞彼此距離較近,意味著該星系目前正處於合併的後期,而整個過程需要十億多年的時間,目前這種三重合併的形式有可能為「最終秒差距問題」提供解決方法、實現對於黑洞產生的引力波的檢測。(Sciencealert,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研圈 的精彩文章:

英國極端近親生育或導致嚴重後果;17歲少年因吃垃圾食品永久失明;人的生物年齡平均可逆轉2.5歲
NASA否認前僱員「早已發現火星生命」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