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制度自信的理論淵源和現實依據

制度自信的理論淵源和現實依據

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決定》指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是全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決定》充分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高度自信,表明我們黨推進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態度與決心。

在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巨大成就,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形成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長期以來,西方一些國家把資本主義制度視為世界發展的唯一標準,以此為由看衰中國的發展。實踐證明,這是一種自欺欺人的短視與謬論。當前,「中國之治」與「西方之亂」的鮮明對比,給西方學者上了一課,引發人們對兩種不同制度的再思考、再認識。我們在發展中提出的一系列中國方案,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中國的制度優勢贏得世界矚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具有強大的理論淵源和實踐依據。

制度自信源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

《決定》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偉大的實踐需要科學的理論指導,馬克思主義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理論基礎和源泉。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信源於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源於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人民性、實踐性和開放性。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馬克思的思想理論源於那個時代又超越了那個時代,既是那個時代精神的精華又是整個人類精神的精華。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的理論,為中國社會的發展指明方向。《共產黨宣言》中關於「資產階級的滅亡和無產階級的勝利是同樣不可避免的」的思想,為中國始終堅持高舉社會主義旗幟,毫不動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撐。

科學社會主義發展的歷史表明,社會主義發展需要面對各種矛盾與風險,經歷各種曲折和困難。社會主義在20世紀雖然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也經歷了一波三折,乃至大起大落。我們黨始終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這鮮明地體現出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即使在20世紀80年代末,蘇聯解體、東歐劇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陷入低潮的情況下;即使在「歷史的終結」等輿論甚囂塵上和西方「和平演變」政治圖謀愈演愈烈的形勢下,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制度的堅守者和捍衛者,始終堅持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探索「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和怎樣建設黨」等重大課題,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然而,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當今世界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黨正面臨著「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前進的道路依然坎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決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思想建設,全面推進從嚴治黨,系統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麼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重大時代課題,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的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在世界上高高舉起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制度自信基於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探索中形成的科學制度體系,是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的制度。我們黨在探索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的征程中,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始終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社會主義建設的規律需要進行反覆的摸索和試驗,其發展必將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歷史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出現曲折和失誤是可以理解的。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客觀要求,也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品質的體現。馬克思說過,理論在一個國家實現的程度,總是決定於理論滿足這個國家的需要的程度。我們黨立足於國情、世情和黨情,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其中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我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對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經歷了不斷深入和完善的過程,其間也走了一些彎路、出現一些曲折,偏離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深刻揭示社會主義本質,確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明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強調「發展就是硬道理」,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今天,我們處於「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既要發展生產力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也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精神生活需要。馬克思主義是不斷借鑒吸收人類歷史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成果,實現自我完善和發展的開放的理論。我們黨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為了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自信,我們要繼續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創新發展,使我們始終走在時代前沿,不斷回應人類社會面臨的新挑戰,為世界發展提供先進的中國方案。

制度自信立足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

制度的形成和完善是漸進的過程,要經過實踐的不斷檢驗。制度自信與制度優越性密不可分,而制度優越與否是在實踐中不斷體現出來的。新中國成立的70年,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發展和創新的70年。我們黨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世所罕見的經濟發展奇蹟和政治穩定奇蹟,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以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取得了衛生、教育、科學和總體生活水平方面的全面進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首先在於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根本觀點。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釋放出巨大的發展動力與能量,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引擎,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率高達30%以上。其次在於鼓勵發展和兼顧公平。我們的制度使改革的成果最大程度惠及廣大人民群眾,不斷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一種社會制度是否優越,要體現在是否保持經濟發展的持續性和兼顧財富分配的公平性上。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社會發展水平不斷提升,扶貧攻堅取得巨大的成就,對全球減貧的貢獻率超七成。我國成功使8億人口擺脫貧困,聯合國高度讚揚了我國「造血式」的開發扶貧,認為這是未來人類實現脫貧、減貧的必由之路。再次在於更好地保障老百姓各方面的權利。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強烈。我們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構建起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也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大幅提升,保障性住房建設穩步推進;依法保障公民權利,加快完善體現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各項權利不受侵犯。老百姓在法治的陽光中更加有尊嚴、更加幸福。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與中國社會的實際、人民群眾的實踐、具體的時代條件緊密聯繫,是能夠持續推動擁有近14億人口大國進步和發展、確保擁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進而實現偉大復興的制度和治理體系。我們要不斷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戰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風險挑戰,繼續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斷自我完善和發展、永葆生機活力。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改革開放40周年黨建工作研究項目「加強高校黨的政治建設研究」(2018JKDJ027)階段性成果)

(作者系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副校長、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先鋒派音樂」在中國的形成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