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00億!港股之王易主,阿里時隔12年重返香江
導讀:阿里一出手,就打敗騰訊,成為港股之王!
在離開阿里巴巴「江湖」整整76天後,馬雲終於圓了香港上市夢。
今日,阿里巴巴集團(NYSE:BABA,09988.HK)時隔七年後重回港股市場,開盤漲6.25%,報187港元,市值達4萬億港元,取代騰訊成為港股市場新股王。
阿里董事局主席張勇表示,今年是阿里巴巴上市20周年,我們迎來了一個重要里程碑,我們回到香港上市了。
敲鐘現場,馬雲並未現身。
公告顯示,阿里巴巴全球發售項下的發售股份數目為5億股,香港發售股份數目為500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數目為4.5億股。
在此前的招股書中,阿里巴巴在香港發售股份數目為1250萬股,國際發售股份數目4.875億股。對於這些數目,阿里巴巴也在招股書中表示可予調整。此外,阿里巴巴預計將向國際包銷商授出超額配股權,可要求集團額外發行最多合計 7500萬股股份。
01
為什麼阿里要重回港股?
談及阿里回到港股,必然繞不開這幾十年來它們和港股之間的愛恨情仇。
2007年,阿里B2B業務登陸港交所;
2012年,受到金融危機的衝擊,阿里股價暴跌觸底,B2B業務從港股摘牌退市;
2013年,阿里巴巴整個集團再次衝擊港交所,但由於合伙人制度和港交所「同股同權」規則的分歧,雙方失之交臂;
2014年,阿里在紐交所上市;
2018年,港交所出台新規,放開同股不同權架構的公司在港交所上市;
2019年,阿里回到港交所。
十二年的連續劇落幕,阿里和港交所再續前緣。問題隨之而來,為什麼阿里如此執著回到香港上市,而港交所又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對阿里拋出橄欖枝?
香港前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直言:「前幾年沒有讓阿里巴巴在香港上市,是很重大的錯誤。」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在針對「阿里回歸港股」時也表態,「我們非常歡迎阿里回香港上市,遠走的人總有一天回家,我覺得回家是肯定的,只要我們能解決他們的問題」。
馬雲也曾多次在公開場合表達過有機會會回到香港金融市場。
今年4月24日,香港立法會長三角考察團對阿里巴巴杭州總部進行訪問,由馬雲親自接待。雙方進行交流期間,又提起當年阿里欲在港上市的計劃。會後,考察團副團長張華峰指出,馬雲非常喜歡香港,在香港也已經有不少投資項目。當張華峰問及馬雲是否會考慮在香港上市時,馬雲表示「希望能夠在香港上市」。
這次阿里的回歸,可以說是一拍即合、眾望所歸。
02
阿里4萬億市值是怎樣煉成的?
大股東軟銀賺翻了
圖源/21數據新聞實驗室
03
12年前曾以B2B業務在港上市
早在12年前,阿里巴巴便與港交所有一段交集。
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以B2B業務作為主體在港交所上市,募資116億港元,成為當時中國互聯網公司融資規模之最。上市後,其股價曾飆漲至發行價3倍,成為當年「港股新股王」,市盈率一度超300倍。
然而隨後2008年,全球經濟危機爆發,阿里B2B業務受到巨大影響,股價開始崩盤。2008年3月破發,10月跌至3.42港元低位,較發行價跌去30%。與此前41.4元高位相比跌超90%。
最終2012年,阿里巴巴宣布以13.5港元/股的發行價進行私有化,「黯然」告別港交所。
2013年,阿里巴巴集團首次謀求整體上市時,香港便是首選地,但最終因其同股不同權的股權結構與港交所機制不符,轉赴美國上市。
美東時間2014年9月18日阿里登陸紐交所,發行價68美元/股,不計超額認購行權,IPO募資約218億美元,若計入可高達250億美元,創美股史上最高IPO融資記錄。
04
阿里將和騰訊強勢對壘?
阿里巴巴登陸港股市場,不僅可以給港股帶來人氣,更將與騰訊一起成為港股的「股王」。至此,香港作為互聯網經濟並不發達的地區,已集齊騰訊、阿里、美團、小米等內地優質科技公司。此次IPO將起到示範作用,吸引其他互聯網公司回港上市。
阿里在港二次上市,美國投資者如何看待?
IPO研究機構復興資本聯合創始人史密斯(Kathleen Smith)表示,2014年阿里赴美上市集資25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IPO紀錄保持者。上市五年以來,在流動性高且交易深度較大的美股,得到了良好的價格發現和估值成長,較其發行價68美元累計上漲168%。二次上市將為阿里開闢一個新的交易市場,在多地上市也是大型跨國企業發展中的自然規律。
紐交所交易員瓦爾迪斯(Alan Valdes)表示,持港元投資者能夠直接買賣阿里股票,持人民幣投資者最終可通過滬深港通參與,正如美股投資者可以參與蘋果、亞馬遜的股票交易,內地投資者也能享受新經濟股的紅利。
05
盤點馬雲今昔「合伙人」:
十八羅漢今何在?
1999年的大年初五。在杭州市區一個名為"湖畔花園"的小區,十八位年輕人聚在一起開了一個動員會。他們將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啟動資金是50萬元,十八個人紛紛湊份子掏錢,各自佔了不同的股份。
在隨後的很長時間裡,這些人每個月拿500塊錢的工資,在湖畔花園附近租房子住,有兩三人一起合租,有人租了農民房。他們自嘲似地稱自己為"十八羅漢"。
而在那部記錄馬雲早期創業經歷的紀錄片《揚子江大鱷》中,阿里巴巴最困難的時期,一度發不出員工工資,不得不讓員工自掏腰包來度過難關。
如今,二十年過去了,阿里巴巴再次站到了聚光燈下。
十八羅漢之首:馬雲
阿里巴巴創始人,2019年9月10日,阿里巴巴迎來了20周年紀念日,馬雲正式卸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現任聯合國數字合作高級別小組共同主席,阿里巴巴集團董事會成員,HHB音樂酒吧老闆。
十八羅漢之二:孫彤宇
1996年春加盟中國黃頁。2003年4月,率領淘寶創業團隊創業,2008年3月1日,正式辭職、卸任淘寶網總裁一職。現任博卡思總經理,拼多多天使投資人。
十八羅漢之三:金建杭
金建杭是阿里巴巴網站的創業員工之一,曾負責阿里巴巴集團公關、政府事務、市場活動,任阿里巴巴集團資深副總裁。現任雲沃客首席戰略顧問。
十八羅漢之四:蔡崇信
1999年,放下年薪70萬美元年薪的德國投資公司工作,加入阿里巴巴,負責國際市場推廣、業務拓展及公司財務運作。2005年開始負責協商收購雅虎中國及雅虎對阿里巴巴集團的投資。現任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執行副主席,負責集團戰略投資。同時還是NBA球隊籃網的幕後老闆。
十八羅漢之五:彭蕾
歷任阿里巴巴人力資源部副總裁、市場部副總裁和服務部副總裁、阿里小微金融集團首席執行官、螞蟻金服董事長。現任Lazada董事長、阿里巴巴副總裁。
十八羅漢之六:張瑛
馬雲妻子
十八羅漢之七:吳泳銘
1999年,跟隨馬雲回杭州創辦阿里巴巴,阿里巴巴第一代程序員。現任阿里健康董事長、元璟資本合伙人兼董事、陌陌公司董事會董事。
十八羅漢之八:盛一飛
現任支付寶用戶體驗部的總監。
"阿里巴巴"Logo設計者。他與中國黃頁結緣於"第一屆上海電視節"的項目招標。1996年,他成為了中國黃頁的第一個設計師。在中國黃頁工作一年後,盛一飛和馬雲到了北京,開發了外經貿部的官方網站後又回到杭州,一起投身到阿里巴巴的創業中。2005年,去支援剛成立的支付寶團隊,並對支付寶進行了完全脫離淘寶的改造。
十八羅漢之九:樓文勝
曾任阿里巴巴B2B中國市場運營部核心產品部產品規劃師,現依舊在阿里集團任職,產品規劃師。
十八羅漢之十:麻長煒
淘寶網創始人之一,淘寶網產品技術中心用戶體驗設計總監。
2005年8月曾參與了阿里巴巴併購雅虎中國後的一系列前期整合工作。其領導的團隊致力於人機交互、圖形化設計、界面設計、用戶體驗研究等技術領域。
十八羅漢之十一:韓敏
有消息稱她現在擔任支付寶市場運營部總監,也有消息稱她現在擔任小微金服集團人力資源部上海分公司總經理。
十八羅漢之十二:謝世煌
除馬雲外唯一持有阿里巴巴集團營業執照的創始人。加入阿里巴巴之前,他與馬雲一同於外經貿部轄下部門電子商務中心成立的資訊科技公司工作。自1999年起,他負責過阿里巴巴平台內的多個業務,目前低調在阿里巴巴投資業務部門工作。雖然其名字沒有出現在30名合伙人名單中,但過去15年締結的友誼使他成為馬雲最信賴的助手。
十八羅漢之十三:戴珊
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客戶服務官CCO。1999年至2001年任阿里巴巴客戶服務、銷售及用戶界面部門多個管理層職位。2002年至2005年,擔任公司中國市場部誠信通高級銷售總監。於2005年晉陞為廣東分公司總經理,負責廣東省的直銷及電話銷售、市場推廣及人力資源。
十八羅漢之十四:金媛影
淘寶網創始人之一,馬雲的學生。曾為阿里巴巴集團阿里學院高級專家、資深經理。
十八羅漢之十五:蔣芳
曾任阿里巴巴總經理助理,現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人才官、阿里巴巴集團副首席人力官、阿里創投管理公司董事。
十八羅漢之十六:周悅虹
目前已辭職,阿里巴巴創始人之一,馬雲的學生。曾擔任阿里巴巴java架構師,技術精湛,為人低調,是一個典型的極客。
十八羅漢之十七:師昱峰
阿里巴巴及淘寶創始人之一,1999年在中央氣象局工作,因酷愛研究網路技術,被網友吳泳銘慫恿加入阿里巴巴。曾擔任阿里巴巴資深總監,目前在阿里集團內部擔任管理類職務。
十八羅漢之十八:饒彤彤
曾在美國阿里巴巴國際事業部任職,負責IDC運維協調等事務。現阿里基礎運維部工作。
06
專家觀點:
阿里回歸影響幾何?
阿里再次香港IPO引發熱議,此番回歸將對未來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不差錢」的阿里,為何還要二次上市?
「我認為原因在於多元化融資渠道和增加流動性」,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應用經濟學博士後盤和林在接受新浪科技採訪時表示,美股估值存在泡沫化,資本市場對美股見頂的預期越來越高,「雞蛋不放在一個籃子里,這也是阿里當前在資本市場的最好選擇」。
盤和林指出,在港股上市後,首先最直接的是有助於市值的擴張,「假如內資可以購買時,對阿里的市值可能有很強的支撐作用,畢竟國內對阿里這樣互聯網頭部企業的估值應該非常高」。
其次,多元化融資渠道將有助於阿里未來在資本市場的平穩發展,增加流動性之後,阿里將有更多的資金來發展AI等核心技術,這也將對阿里的未來產生積極、深遠的影響。
值得一提的是,李小加曾表態,現在阿里不需要融資,也不需要再多一個交易場所,「若阿里增加一個上市地,會給其帶來更多監管成本。若將來『北水』可以通過『互聯互通』機制買阿里的股票,也許就是阿里回來的一天」。
另有分析人士表示,香港是阿里國際化戰略的一個重要支點。2016年,天貓首次走出內地,在香港啟動當年的「雙11」購物狂歡節,成為國際化落地之舉;2018年,菜鳥宣布將要投建的香港超級ehub,作為全球6大ehub節點之一,同樣包含著國際化戰略意義,「阿里更善於開創性的謀勢,從長遠來看,香港可能更適合『中國方案』的全球價值輸出」。
同時還有言論指出,阿里在港股上市可能取代港股市場的「定海神針」,若「新老交替」成功,將對香港資本市場產生深遠影響。
結語
馬雲曾許下願景:阿里巴巴要活到102歲,這是阿里人奮鬥的目標。
企業的長遠發展,不僅要靠業績,更需要一種精神,甚至是一種傳承。回歸,意味著阿里能離服務對象更近、離投資者更近。
可以肯定的是,融資力度的加大,將加速推動阿里的可持續發展。無論是對港股還是阿里自身,這都是一個雙贏的結局。
資料來源:21財聞匯、新浪科技、中國基金報、騰訊新聞、21Tech(作者陶力)、鎂客網、鳳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