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央行「精準拆彈」處置中小銀行風險,表外業務正成為防控重點

央行「精準拆彈」處置中小銀行風險,表外業務正成為防控重點

中小金融機構風險正在引起監管層更多關注。11月25日,央行發布《中國金融穩定報告(2019)》(下稱《報告》)指出,「穩妥化解中小銀行局部性、結構性流動性風險」已成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重要工作之一。

一系列紓困措施就此開展,「精準拆彈」也成為今年《報告》的關鍵詞。部分中小銀行風險處置過程積極穩妥,路徑各有不同。存款保險管理也迎來了獨立法人機構。

同時,銀行業壓力測試顯示,個別未通過測試的參試銀行表外業務規模較大。這類中小銀行的經營風險和流動性風險,正成為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點部位。

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整體看,我國中小銀行風險應對能力不斷提升,風險防控的主動性、前瞻性有所增強。下一步,人民銀行將持續關注中小銀行流動性狀況,加強市場監測,不斷加大對中小銀行的政策支持,推動中小銀行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提高風險防控水平,實現中小銀行健康可持續發展。

中小銀行風險處置積極穩妥

今年以來,部分中小銀行相繼暴露出一些風險,引起市場廣泛關注。

2018年四季度,央行金融機構評級覆蓋了437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24家大型銀行、4355家中小機構(含3990家中小銀行和365家非銀行機構)。在4355家中小機構中,評級為8~10級的有586家,D級的1家(評級結果為8~10級和D級的金融機構被列為高風險機構),共佔比13.5%,主要集中在農村中小金融機構。與前一年相比,高風險機構數量增加167家,佔比也上升了3.8個百分點。

「商業銀行對宏觀經濟變化較為敏感,資產與實體經濟相連,在經濟下行背景下,企業的經營狀況偏弱,自然給中小銀行帶來風險壓力。」中銀國際證券總裁助理、首席經濟學家徐高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但與此同時,《報告》顯示,近年來通過早期糾正措施,已有164家機構評級結果改善,退出高風險機構名單。

從今年情況看,中小銀行風險處置過程積極穩妥,路徑各有不同。比如,與監管接管包商銀行有所不同,錦州銀行引入了外部投資者的處置方式,恆豐銀行則以改革方式進行重組。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中小銀行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10.25%,貸款損失減值準備1.74萬億元,較上季末增加24.4%;超過99.2%的中小銀行流動性比例高於監管要求。

而在《存款保險條例》落地4年後,5月24日,我國存款保險管理終於迎來了獨立法人機構存款保險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半年以來,在處置包商銀行問題過程中,存款保險制度發揮了重要作用。

具體而言,存款保險基金出資、人民銀行提供資金支持,以收購大額債權方式處置包商銀行風險,是較為穩妥的處置方式,既最大限度地保護了客戶合法權益,避免了客戶擠兌和風險向眾多交易對手擴散,又依法依規打破了剛性兌付,實現對部分機構激進行為的糾偏,進而強化市場紀律。同時,人民銀行適時適度向市場投放流動性,及時穩定了市場信心,有效遏制了包商銀行風險向其他中小金融機構蔓延,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

「存款保險對中小銀行更有利。」央行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一方面,存款保險制度可以大大增強中小銀行的信用和競爭力。另一方面,存款保險可以有效穩定存款人的預期,進一步提升市場和公眾對銀行體系的信心,增強整個銀行體系的穩健性。

銀行體系有抗風險衝擊能力

數據表明,銀行體系對整體信貸風險惡化有一定的抗衝擊能力。

《報告》公布的銀行業敏感性壓力測試結果顯示,在輕度衝擊下,參試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將從14.24%降至13.56%,下降0.68個百分點;在中度衝擊下,參試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降至12.20%,下降2.04個百分點;在重度衝擊下,參試銀行整體資本充足率降至9.42%,下降4.82個百分點。

值得注意的是,測試將表外業務納入測試範圍,且對其流失率的設置比對流動性覆蓋率(LCR)框架的設置更為審慎,一些項目的賦值是LCR框架下流失率的10倍以上。

徐高對記者表示,壓力測試有利於防止單一事件轉為市場性金融危機。「金融機構出現問題難免,要避免個體性成為系統性風險。央行不斷完善宏觀審慎管理框架,進一步加強金融監管協調,有利於金融穩定。」

從測試結果看,個別未通過測試的參試銀行表外業務規模較大,需要關注極端情況下由於或有融資義務導致資金流失對銀行的不利影響,加強表外業務管理。

「部分前期依賴表外業務快速擴張的中小銀行的經營風險和流動性風險開始暴露,正在成為防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重點部位。」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對記者表示。

事實上,銀行業風險抵禦能力也在進一步增強。銀保監會三季度數據顯示,2019年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不良貸款率雙升,但數據上升並不意味著銀行風險上升。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過去一段時間,部分銀行不良暴露並不充分。2017年、2018年以來,隨著監管對不良真實暴露要求提高,要求風險準確暴露出來,一些已經形成的風險開始顯性化。在新的金融資產分類方法下,目前銀行不良暴露更加充分與真實。

不過,他也指出,目前中小銀行的資產質量區域分化越來越明顯。「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狀況不同,與之對應的信用風險大小也不相同。特別是在中小銀行層面,一些銀行還面臨著壓力。」

王青預計,接下來伴隨金融控股集團監管規則正式落地,一些金融機構風險還可能釋放,監管層或將繼續以不同方式實施「精準拆彈」,旨在規範金融機構經營行為的同時,夯實金融穩定基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第一財經 的精彩文章:

銀行利潤調節器的賬面遊戲不能再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