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敞亮」別「感冒」山東心理援助服務多措並舉築牢「心」防
大眾網·海報新聞11月26日訊初期的精神心理問題往往如同「心理感冒」,常見但卻讓不少不了解它的患者產生「病恥感」。一場沒得到妥善處置的「心理感冒」,也可能會拖垮人體的身心防線,人們驚心於產後抑鬱、青春期敏感等心理問題引發的悲劇。為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山東省委政法委積極探索山東心理安防敞亮工程信息平台建設,各地市相關工作持續推進。據了解,濟南市12345心理援助熱線已進入調試階段,最快12月就能正式掛牌開通。與此同時,青島市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也在穩步推進。
織密「心」網,築牢「心」防!
山東心理安防敞亮工程信息平台實現全覆蓋
為全面開展心理服務和心理安防工作,構築山東省心理安防敞亮工程生態體系。山東省委政法將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化建設同大數據、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相結合,建設新型心理管理和服務體系,引導全省心理安防敞亮工程規範化發展。
2019年5月,「山東心理安防敞亮工程信息平台」榮獲全國政法智能化建設雪亮工程優秀創新案例獎。下一步「山東心理安防敞亮工程信息平台」將進一步充實服務數據資源,不斷豐富數據服務模型和能力,為後期運用大數據經常性開展大眾心理測評和心理健康查體奠定基礎。目前「心理安防敞亮工程」已在山東省多地落地生根。青島膠州市、濟南歷城區先試先行成效顯著。
山東心理安防工作,從平台、能力、服務和格局等多個層次入手,一步步織密「心」網,構建全覆蓋信息化服務平台。凝聚「心」力,整合全省心理服務資源提升服務能力。確保「心」安,實施全過程精準心理服務。築牢「心」防,建立多元化心理防治格局。
此外,山東省針對易受心理問題侵襲的特定人群,開展系列服務活動,山東省「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近日啟動,將在全省選取142個城市社區和14個農村社區開展,旨在關愛老年人心理健康,了解和掌握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與需求,增強老年人心理健康意識,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
獲取居民「心」聲,掌握百姓「心」情
濟南市關注社會治理心理源頭 12345心理援助熱線的即將開通
11月25日,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舉辦2019濟南市心理健康服務知識與技能培訓班。活動邀請了知名專家為大家授課,參加培訓的人員是由濟南市各市直、區縣衛生健康部門推選上來的有從事心理健康工作意向的工作人員,為全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做準備。此次培訓可以提高心理健康領域社會工作專業人員的職業素質和專業水平,讓他們掌握心理測評的基本方法,為下一步從事心理健康服務相關的社會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參照工作規劃,濟南市今年公立醫院心理諮詢室建成率力求達到40%以上,明年公立醫院心理諮詢室建成率力求達到100%,探索刷醫保卡支付,切實為市民帶來福利。 濟南市精神衛生中心已籌備建立濟南市「互聯網 心理健康」平台,平台建設接入智慧濟南平台,未來將在此基礎上繼續探索「互聯網 心理健康」服務模式。
此外,濟南市心理健康中心依託濟南市12345政務服務熱線,建立提供24小時公益服務的心理援助平台,市民可以通過撥打12345免費獲得心理諮詢服務,濟南市12345心理援助熱線的即將開通,標誌著濟南市心理治療領域職業化、人性化程度的提高。
志於建成全國一流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青島市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工作穩步推進
青島膠州市政法委聯合各街(鎮)、公安、衛健、民政、教體局等多個單位,已將全市300餘處各類心理諮詢(放鬆)室(其中12處鎮(街)心理服務中心、百餘處村居諮詢室、公安局局機關民警心靈之家、22處基層派出所、23家醫療機構、18處敬老院、106處中小學星級標準化心理諮詢室)、2138名中小學班主任、1305名心理諮詢師(取得國家心理諮詢師資格證書)、1200餘名志願者信息納入到平台中進行管理。
平台向上對接省委政法委「敞亮工程」平台,實現數據對接和資源共享;同時與教體局面向全市中小學教師、學生開發建設的心理測評平台實現數據資源互聯共享,提升心理服務信息平台覆蓋面,提高預警預測的科學化水平。通過縱向貫通、橫向融合、外部聯動,實現與山東省委政法委、市教體局等各項數據的對接與工作的開展。
10月30日,青島市全國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試點推進工作現場會議舉行,全面部署青島市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具體要求為進一步建立預防、治療、康復和心理健康促進工作體系和服務網路,基本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社會心態,及時化解不良情緒,提升心理健康水平。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工作事關平安青島建設,事關家庭幸福安康,要通過推進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青島模式」,建成全國一流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
「沒問題」可能才是最大問題
克服「病恥感」,面對心理健康問題萬望及時防治
當今社會處於快節奏生活狀態下,人們心理接受重大挑戰,尤其是高壓職業人群,如企業高管、公務人員、媒體人、急救醫務人員、金融行業從業者等,長期處於高壓環境下,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情緒問題。由於心理健康意識淡薄、心理衛生知識缺乏或是對心理疾病忌諱,很多人意識不到自己存在心理問題。這種「忌諱」部分源自對心理疾病的「病恥感」,源於人們對心理問題的認知不足,面對「病恥感」應理性看待。精神心理疾病並不等於精神病,我們常常走入這三大誤區。
錯誤認知一:心理問題=精神病
人們認為心理問題就等同於精神病。比如很多人擔心自己出現焦慮、抑鬱情緒會發展成為精神分裂症,這是典型的認知誤區,心理問題和精神病是截然不同的。心理問題如同「心理感冒」一般常見,是人的一生中必不可少的現象,避免過分恐慌。
錯誤認知二:不接納負面情緒
中國人的文化習慣,已經把心理問題與個人的精神素質聯繫起來,認為不開心就是想不開,甚至貼上「承受能力差」、「意志薄弱」等精神素質的標籤。事實上,人的成長路上都可能遇到各種問題,導致消極情緒的產生,比如失戀、落榜等挫敗感,這是非常正常的情緒反應,對這些問題如能採取適當的方法予以解決,個體就能更順利的發展,若不能及時加以正確處理,則會產生持續的不良影響,甚至導致心理障礙。
錯誤認知三:拒絕心理諮詢
有些患者有一種極端的認識,就是認為心理諮詢沒有多大用處,無非是講講道理,做做思想工作,因而忽視或者未意識到心理問題是需要治療的。
「沒問題」可能才是最大問題,對此,心理健康問題多發人群做好自我防治,社會各部門建立社會心理服務電子檔案,開展社會心態預測預警,定期開展分析研判和風險評估尤為重要。
(綜合新華網、齊魯晚報·齊魯壹點、人民網山東、愛濟南客戶端、半島網消息,張翼暉統籌稿件)